在今天的抗美援朝影视剧中,志愿军的射击动作千篇一律地穿越成这样:
无论是行军、待机还是搜索,手持枪时枪口都会下降,无论是栓步枪还是轻机枪,无论枪体有多长,都会有这样的姿势。
之所以说是穿越,是因为这是现在持枪的方式,据说是从美国和北约学来的。但是你觉得这个姿势再科学帅气,也不是上个世纪。抗美援朝的影视剧,连志愿军枪都拿不到,不是忽悠观众吗?
现在枪短了。当时志愿军是什么枪?刚入朝时,装备最多的是三八大盖、七九步枪等杂项步枪。后来,他们被德普轻机枪取代,德普轻机枪配备了苏式装备,莫辛纳甘步骑枪和枪长。三八大盖统一分配给38军,武器口径统一,有利于弹药保障。日本的三八大盖子,即使没有刺刀,也要用刺刀戳地面,上刺刀1.7米,怎么下去?可编导不在乎,所以保持这副怪相,还整齐一致,所以说是煞有介事。
至于为什么这么尴尬,因为它和经典的抗美援朝电影大不相同。【上甘岭】、攻击侵略者、包括飞虎在内的【奇袭】等优秀作品、军事教育电影如【激战文登川】。情节包括几乎所有的步兵战斗场景,所以没有像志愿者士兵那样持枪。1956年【上甘岭】拍摄时,剧组前往朝鲜上甘岭,深入部队体验生活。可以说到处都是军事顾问,他们都是经过实战的老兵。如果我们这样拍摄志愿军士兵,军队能做什么?抗美援朝巨作集中军地资源全力拍摄,在展现历史真实性方面不如现在的商业片?不管怎样,我不相信。
那一年美军是这样持枪的吗?没那么说。
如果电影毕竟是艺术作品,不能作为历史细节的证据,那就换纪录片吧。看看美军在二战和朝鲜战争期间是如何持枪的。美国在网上拍摄了很多战场视频。我发现了一段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的视频,截图不清楚:
卡宾枪BAR是美国步兵班的主要支援火力,
斯登在加兰德交火的角落休息,英军在前进中搜索
在整个视频中,没有枪口向下持枪,而是枪口向上或平端。显然,美军当年没有这种持枪方式。
即使是美国电影,比如【猪排山】,也有美军参与拍摄,邀请了大明星格里高利·派克,根本看不到这一幕。
在电影和电视中,美国将军称我们为「中国军队对手精通武器」的志愿者:
嘿,对面的美军拿着枪过来了,能装吗?
不仅枪身长的步枪不能有这个动作,而且枪身短,也不是这样的持枪姿势。1951年春天过后,苏联武器到货,国产武器开始供应前线。志愿者步兵配备了大量波波沙和50型冲锋枪。并非每个步兵班的副班长和战斗队长都有冲锋枪,而是步兵班几乎占冲锋枪的一半。具体来说,上甘岭战役守卫连队的记载显示,一个连队的波波沙每天损坏50或60支球队。朝鲜战场上留下了大量志愿军士兵持枪的照片。谁见过枪口向下?
后勤女兵,一个国产50式,两个美国卡宾:
让我们来看看「一致」教条主义者的坚持。让我们来看看左边的DP-28。这个体重近10公斤的家伙在62年的印度自卫反击中用弹盘杀死了印度军队的锡克士兵。枪长类似于38个盖子上的刺刀,比38个盖子重一倍半。他还必须摆出这样的姿势:
据说左三拿着盖德冲锋枪出身「名门」。既然他是美国训练的「精英」,为什么不按照美国的教学模式纠正全班的基本持枪动作呢?诺曼底登陆的美军和印缅战场的美军不是同一支军队吗?
连枪都要穿越,不尊重自己的历史。怎样才能拍出抗美援朝的好电影?以后遇到这个动作的时候,我劝你赶紧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