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英式军服的中国驻印军
1942年2月,日寇攻陷新加坡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了缅甸,意图截断中国抗日战场重要补给线——滇缅公路,如果进展顺利,还可以趁机北上云南、贵州,从南面包抄中华民国陪都重庆。为了挫败这一阴谋,蒋介石紧急组建中国远征军,抽调第5、第6与第66军共10万精锐开赴缅甸,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统一指挥下,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远征军入眠作战
中国远征军残部改编为驻印军
4月底,日军攻占缅甸全境,远征军大部撤回云南境内,依托怒江天险阻挡日寇进一步进犯。但也有两支部队例外,其中第66军新38师、第5军新22师由于担任殿后掩护任务,被日寇截断退路,不得不转道退入印度境内,本意是绕道返回中国。
但由于这两支部队尤其是新38师在滇缅战场上的精彩表现,史迪威参谋长提出建议:由中国出人,美国人出装备,英国人负责后勤补给,组建中国驻印军,以便将来有机会,组织驻印军与滇缅边境的部队南北对进,反攻缅甸。
▲中国新兵通过「驼峰」航线空运印度
驻印军官兵有机会接触印度当地人
当时,新38师和新22师总共仅剩8千人马,虽然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但面对驻扎缅甸的4个师团日军,兵力仍显单薄。为此,国内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征招大批优秀知识青年从军,借助「驼峰」航线回程的美国运输机,由昆明空运至印度东北边境列多附近的汀江机场,然后乘坐火车前往比哈尔邦的兰姆伽小镇,这里也是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及中国驻印军训练营所在地。
到达兰姆伽训练基地后,中国新兵们很快度过了最初的适应期,由于营房面积有限,又要优先供应美军教官和驻印军军官们,因此大部分官兵只能住在小镇外的帐篷里,虽然居住条件不如砖石和木制房屋,但帐篷区设在镇外,倒是给了大家较多接触印度当地人的机会。
▲训练中驻印军官兵
殖民统治下的印度人,境遇悲惨
当时的印度,依然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虽然印度上层王公地主及所谓「精英」阶层生活条件优越,但绝大部分的印度人民却境遇悲惨。驻印军官兵很快发现,在兰姆伽小镇上,有简单的店铺和住房的,就算当地的富裕阶层。贫民仅能居住在茅草屋里,就类似于中国农村看守瓜田和放鸭的茅棚。还有不少印度人连茅棚都没有,他们聚集在大树下过夜,围绕篝火或坐或卧,身上连件衣服都没有,只能在裆部兜着一条布带子遮羞。
驻印军官兵目光所及的印度人,绝大部分身材瘦小,营养不足,因为英国殖民当局每天只配给他们人均4两的粮食。因此,他们一看到中国官兵们,立即屈膝伸手,嘴里喊着「巴卜、萨海,巴各夕斯」,大意是「大人、先生,施舍点吧!」可就算官兵们从自己的口粮里拿出一部分送给他们,往往也会被当地警察重新没收,这些印度人的境遇,让官兵们不禁想起了国内沦陷区的百姓们,他们也同样遭受着亡国奴的待遇。
▲中国驻印军车辆
中国官兵不惯英国人的毛病
英国殖民者在当地很有优越感,即便印度上层人物开汽车在路上与英国车相遇,也要迅速让出柏油路面停在路基上,等英国汽车通过以后再开上路面继续行驶。英国人对此习以为常,以至于要求路上行驶的中国驻印军军车也要让路,甚至还动手打人。消息传开后,立即引起了广大官兵们的愤慨。
当时驻印军每个师都有超过300台卡车,还有不少吉普车,由于装备由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提供,因此随时毁坏,随时可以领新的,年轻的驻印军驾驶兵们索性豁出去了,遇到英国汽车时,让岀一半路面,如英国汽车仍提出无理要求,干脆就直冲上去。接连发生几起严重的撞车事件,英国人彻底老实了,美国方面也出面协调,明确规定:英国汽车不进入距兰姆加40英里的范围内。
▲训练中的中国驻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