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老三线之——新疆阿拉沟星火机器厂(5217)

2024-02-05军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非常严峻,新中国同时面对苏联和美国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1960年中苏关系全面破裂,两国剑拔弩张,1964年8月美国正式介入越南战争,我国的南大门岌岌可危,面对当时两个超级大国不断的威胁,1964年毛主席做出三线建设的决定,1964年下半年,历时十七年之久的三线建设拉开了序幕。

美军对越南北部进行轰炸

所谓的三线,一线指的是边疆和沿海,三线为我国的腹地,具体省份包括川、黔、黔、陕、甘、宁、青,以及豫西、湘西、鄂西、粤北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二线介于一线和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三线建设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大三线主要建在三线地区,为部直属单位,小三线是一线、二线地区的省属单位,小三线主要生产常规兵器。

三线建设示意图

新疆主要布局九家三线兵工企业,这九家军工厂为:红旗机器厂(979),前进机器厂(9921),胜利机器厂(992)、星火机器厂(5217),燎原机器厂(5223),反帝机器厂(886),反修机器厂(9975),东风机器厂(9924),曙光机器厂(5214),分别生产步枪、子弹、迫击炮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火箭弹、手榴弹、炸药、引信。

阿拉沟位于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阿乐惠镇,是一条全长45公里的狭长山沟,距离乌鲁木齐约240公里,因地理环境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建设要求,因此在这里布局有9924厂、5214厂、5217厂、5223厂、992厂(阿拉沟由东向西排列)。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爆发冲突,随后我国的战备强度加强,三线建设的力度也进一步提高,五机部和新疆国防工办决定在阿拉沟建立一个反坦克火箭筒厂,取名为星火机器厂,军工代号5217,1970年5月,星火机器厂破土动工,为了对外保密,通讯地址为乌鲁木齐市118号信箱。

阿拉沟

我国最早期的反坦克单兵武器主要是56式40毫米火箭筒,1969年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56式40毫米火箭弹对苏军的T62坦克的正面装甲形成不了有效杀伤,为此1969年第二代反坦克火箭筒/弹在湖南紧急研制成功,星火机器厂第一时间拿到设计图纸,于1976年6月试制成功69式40毫米火箭筒,当年生产出500具。

69式40毫米火箭筒

随着星火机器厂产品的定型,生活区建设也逐步完善,先后建起了职工宿舍、职工食堂、职工俱乐部、卫生所、幼儿园、子弟学校等,星火机器厂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为团级单位,每天职工们听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央广的新闻播报广播陆续上班,嘹亮的军号声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旋律。40火箭筒在我国大量装备,同时也是对外军援和出口的主要步兵兵器之一,国内很多军工、兵工厂都有生产,每年还会有质量会检排名,1979年星火机器厂生产的69式40毫米火箭筒荣获第三名。阿拉沟汇集了五家兵工单位,鼎盛时期,阿拉沟有四五万人,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每年各个兵工单位之间会有一系列篮球、排球比赛。

1980年我国结束三线建设,三线兵工企业开始军转民,而星火机器厂的军工生产一直持续到1985年,整个兵工生产阶段,共计生产10300具69式40毫米火箭筒,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6年开始,星火机器厂正式军转民,先后生产过纺织机械和电熨斗等产品,当时在册职工738名,加上家属有近2000人生活在厂区。

1996年7月,阿拉沟爆发特大山洪,洪水冲毁了阿拉沟通往外界的道路,很多厂房被淹没,导致阿拉沟几家工厂无法正常生产,1998年11月4日,星火机器厂与燎原机器厂合并,异地搬迁到山东泰安并入到北方机电总厂,自此结束阿拉沟近30年的峥嵘岁月。

阿拉沟烽火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