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长征中,近6000人的「绝命后卫师」,湘江战役几乎全部牺牲!

2024-05-01军事

1934年10月,在艰难的长征途中,一支由近6000人组成的红军部队被分派了断后的任务。他们就是著名的"红五军团"。面对蒋介石部队的重重包围和猛烈追击,红五军团不得不在湘江一带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大部队开辟出一条生路,但代价是惨重的。在湘江战役中,这支"绝命后卫师"几乎全军覆没。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但这支英勇的军团最后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他们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佳话?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红五军团的前身与起源

红五军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当年冯玉祥麾下赫赫有名的西北军。这支部队曾参与了北京政变,将清帝溥仪赶出紫禁城;也曾与日本人殊死搏斗,死守中条山而不退。当年的西北军可谓是雄师百万,声威赫赫。

然而,随着冯玉祥的隐退,西北军群龙无首,几位主要将领被蒋介石收编,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由孙连仲任总指挥。西北军在冯玉祥手下是一支铁甲雄师,可自从被蒋介石收编后,却渐渐没落了。

其中的原因,一是国民党军中重重官僚主义作风,对这支外来的"杂牌军"并不重视;二是蒋介石对二十六路军的军饷拮据,战士们常年衣不蔽体、饥不果腹。更有甚者,蒋介石竟然将这支军队派往江西,同红军对垒,显然是要将之作为炮灰,消耗其力量。

面对蒋介石如此卑劣的用人之道,二十六路军中的将领们怀着无比的愤懑。他们中的一些人,如季振同、董振堂、赵博生等,都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出身,入伍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可如今却沦为蒋介石的马前卒,被当作炮灰耗尽。

终于,在1931年12月,二十六路军中的一批将领带领部队在江西宁都发动了起义,宣布脱离蒋介石的麾下,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这次起义被称为"宁都起义"。

起义部队共计1.7万人,给当时仅两万余人的红军带来了极大的增援。红军方面亦给予高度重视,整军收编,并将之编为红五军团。从此,红五军团开启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战的崭新篇章。

在随后的三年抗日救亡斗争中,红五军团屡建奇功,成为红军的中流砥柱。当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了艰难的长征大转移时,红五军团亦随军西行,扛起了断后的重任。

1934年11月,长征行军至湘西一带时,蒋介石部队开始了疯狂的围堵。为确保大部队能够突破重围,红军党中央决定,由红一、红三军团负责突防,红五军团则负责断后,阻击敌军猛攻。

面对蒋介石九个师的重兵围攻,红五军团奋勇杀敌,在湘江一带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大部队开辟出一条生路,但代价是惨重的。仅在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就有近6000人阵亡,几乎全军覆没。

这支英勇的军团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抗争史上。

长征中的绝地反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遵义会师后继续向西转移,蒋介石意识到这是消灭红军的最后机会,遂下令调集九个师的主力部队,加上地方武装,共计20余万人马,分五路对红军实施重重包围和猛烈追击。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央红军被迫采取"两军突防,一军断后"的战略部署。红一、红三军团负责在湘西突破敌人的前锋封锁线,为大部队开辟出一条生路;而红五军团则肩负起断后的重任,负责阻击敌军猛攻,确保大部队能够安全转移。

1934年11月6日,在湖南延寿一带,红五军团的一个团就遭到了敌军一个师加一个旅的围攻。双方在延寿河岸展开了殊死搏斗,红军虽占据制高点,但终因人少势单,损失惨重。这只是红五军团在长征路上所面临的无数次血战的一个缩影。

11月27日,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拉开序幕。蒋介石在湘江一带布下了九个师的主力部队,加上地方武装,并在江对岸修建了140余座碉堡,誓要在此一举歼灭红军。

面对如此重兵围攻,红军党中央决定,由红一、红三军团负责突防,红五军团则负责断后,阻击敌军猛攻。红五军团奉命占据了湘西的要隘,如蒋家岭、永安关、雷口关等地,与敌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拼杀。

11月29日下午5时,红五军团接到命令,留下红34师阻击敌军,其余部队紧随大部队继续西进。时值黄昏,红34师奉命坚守阵地,与敌军激战到天明。

次日凌晨,红34师接到上级命令,要求迅速摆脱敌人,跟上大部队。然而,敌军的火力压制使红34师无法轻易突围。最终,陈树湘、程翠林决定发起反攻,以不怕死的勇气和坚决完成任务的信念,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冲出重围。

一波战士倒下,又一波战士往外冲。经过鲜血的冲刷,红34师终于甩开敌军,向枫树脚急进。但在后续转战中,红34师一路遭受敌军猛烈追击,全师6000余人几近全军覆没。

这支英勇的军团用鲜血和生命为大部队开辟出一条生路,他们的事迹将永载史册。

红五军团指战员的家国情怀

红五军团的将士们大多出身于西北军,他们投身军旅本怀着保家卫国的理想。然而在蒋介石手下,他们只是被当作炮灰,被派往前线同红军对垒。这让他们对蒋介石的军阀作风产生了极大不满。

当时的红军虽然只有两万余人,但在将士们心中却是正义之师。相比之下,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则是一盘散沙,充斥着腐败和官僚主义。红军不仅有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而且军纪严明、团结一致。这让很多真心想为国效力的将士们对红军产生了向往之情。

因此,当二十六路军的将领们下定决心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加入红军。在他们看来,红军才是真正能够救国救民的力量。于是,这1.7万人就这样被编入红五军团,开启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战的崭新篇章。

从此以后,红五军团就成为红军的中流砥柱。在随后的三年抗日救亡斗争中,他们屡建奇功。当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了艰难的长征大转移时,红五军团亦随军西行,扛起了断后的重任。

面对蒋介石九个师的重兵围攻,红五军团奋勇杀敌,在湘江一带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大部队开辟出一条生路,但代价是惨重的。仅在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就有近6000人阵亡,几乎全军覆没。

这支英勇的军团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他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热爱,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抗争史上。

红五军团将领的最后归宿

长征结束后,红五军团加入了西路军,继续担任殿后重任。这支曾经人数近6000的英勇军团,如今只剩下不足师部编制的兵力。

在西征途中,红五军团仍然扮演着保护大部队安全前进的角色。由董振堂担任军长,他在战略方针上坚持"保证完成任务"的原则,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大部队能够安全转移。

1936年,红军进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时,曾遭遇过一次敌军的狙击。当时,红五军团正在隐蔽,董振堂却故意带着一小队人马在高处装作要撤退的样子。敌军见状,果然一股脑儿地发起冲锋,结果落入了红军设下的圈套,损失惨重。

这只是红五军团在西征路上所做出的无数次英勇牺牲的一个缩影。由于装备陈旧、弹药匮乏,红五军团常常在战斗中处于下风,但他们仍然奋勇杀敌,用惨烈的伤亡为大部队开路。

终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红五军团的将领们几乎已经全部牺牲。当年那批从西北军宁都起义加入红军的将士,如今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人。

1955年,原红五军团中获得最高军衔的是李达上将,他当年只是一名连长。与他同批的还有5名开国中将和25名开国少将,他们在当年的军衔都不算高,如孙毅中将当时只是一名收电报的科长,孙继先中将更是新兵一名。

这些将领后来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不仅代表了他们个人的功勋,更是对整个红五军团英勇事迹的肯定。这支英勇的军团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抗争史上。

在和平年代,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些先烈们的牺牲和贡献。正是有了他们以命相博的英勇奋战,我们才能够享有今天的和平生活。让我们永远怀念和缅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儿女,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