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淮海战役双堆集,廖运周率领110师起义后,改编成了哪支部队?

2024-02-13军事

在淮海战役,黄维兵团被围于双堆集,本来趁着包围圈还没有完全形成,黄维是有很大可能突围的,但是在挑选突围先锋时,整个黄维兵团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担此重任,都担心消耗自己。

黄维于是下令让12兵团下辖的4个军,各出一个师,来组成突击先锋,打开一个缺口,于是吴绍周的85军派出了廖运周的110师。

在黄维兵团内部,85军其实是一个外来户,10军、14军、18军这三个都是属于陈诚的土木系部队,算得上是一家人,而吴绍周的85军是汤恩伯的旧部,与其他三个土木系兄弟相处起来有点格格不入,在整个黄维兵团内,85军是比较边缘化的存在。

110师与85军的关系其实也是如此,在85军内部,廖运周的110师也属于边缘人的角色。

当4个先锋师选出来后,由于正面进攻的宽度不够,所以4个师没法全部排列开,只能选一个师当箭头,另外3个师作为第二梯队,按照常理,当箭头的这个师,战斗力必须很强大,最合适的人选其实就是杨伯涛的18军下辖的台柱子11师,但是关键时刻,果军的老毛病又犯了,又想保存实力了,每个人都是一推二五六,都不愿意当箭头,最终反倒是战斗力较弱的110师主动请缨,愿意充当急先锋。

于是,黄维兵团最后的突围机会就此丧失了,不知道后来杨伯涛有没有因此后悔过,如果当时是11师来打头阵,很大概率可能就突围出去了,因为那是包围圈还不是很牢固,11师集中火力,是可以从王近山的6纵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的。

其实要我说,即使110师师长不是廖运周,整个师没有起义,以110师的战力,也很难在王近山的防线上打开缺口,最终的结局依然是突围失败。

廖运周走之前,把1个团留给了吴绍周,当做85军预备队,其实主要是这个团比较消极,不大可能起义,所以老廖将其留了下来,防止坏事。

黄维为了保证突围成功,还给了110师一些重型火炮,没想到这些火炮最终在打黄维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110师按照计划,全师按顺序通过了王近山的防区,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后面第二梯队的3个师不明就里,还以为110师突出去了,没想到迎接他们的却是不计其数的子弹,突围就此失败,黄维兵团彻底被围死了,最终全军覆没,黄维考上功德林。

1949年2月,110师被划归给了陈旅长,与原4纵的11旅和22旅,统一整编为14军。

原4纵11旅(欠33团)改编为14军40师;

原4纵22旅(欠64团)改编为14军41师;

廖运周的110师、11旅33团、22旅64团一起改编为14军42师(下辖:124团、125团、126团);

其中,110师的人主要分布在125团与126团中。

后来,廖运周去了东北,担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炮兵人才。

1955年时,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

后来黄维从功德林毕业后,进入政协工作,恰好碰到了已经在此工作很久的廖运周,没想到黄维依然耿耿于怀,不愿意与廖运周交谈。

1989年时,黄维逝世,享年85岁,7年后的1996年,廖运周也逝世了,享年93岁,其实廖运周要比黄维还年长1岁,但是黄维是黄维一期,而廖运周是黄埔五期,黄维是妥妥的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