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父亲军旅历程中的几个第一次(2)首用新医术,抢救大首长

2024-01-22军事

作为一名战争年代人民军队自己培养的大学生年轻军医,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老刘拯救过无数人民解放军将士的生命。小刘年少时,曾有幸听过老刘讲的一个小故事,叙述了部队征战西北期间,老刘抢救我军一位英雄师首长生命的一段传奇往事:

解放大西北,第62军先是担任第十八兵团中路主攻打了扶眉战役,击败胡匪;后又作为一野总预备队紧随第一、第二兵团展开陇东追击战,追歼马匪。兰州战役打响后,野司指定第62军担任战役总预备队。兰州战役胜利结束,第一兵团携第1军、第2军和第62军先后渡过黄河向西攻击进占青海西宁,青马集团彻底土崩瓦解。此时,中央军委命令,第62军收拢回归第十八兵团建制。在攻取民和、进占乐都后,第62军遂掉头折返甘肃临夏、临洮,至漳县、岷县一带集结整训,准备南下参加解放大西南作战。

本来西北高原的恶劣环境生存条件已经十分严酷,部队长途行军连续作战,干部战士普遍疲惫不堪;给养补充相当困难,全军将士饱受饥寒伤病困扰。著名战斗英雄、62军186师师长蒲大义此时因旧伤复发,数日里竟致昏迷。所在部队虽组织医疗力量全力抢救,奈何未能取得丝毫进展,蒲师长生命危在旦夕。

老刘这时正在62军185师553团卫生队担任军医。所在的553团团长王登贵,从参加红军就跟随蒲大义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到解放战争时期二人都已担任我军中高级指挥员,虽不在一个部队,但彼此依然联系密切,走动频繁,感情深厚。

这天,王登贵团长接到蒲大义师长病危的通知后心情格外沉重,痛惜之余,心有不甘,遂让自己的警卫员跑去团卫生队,把军医老刘找了来。

老刘在回忆这段传奇故事由来时对小刘说:那天都快临近晌午了,记不清了当时我在卫生队正干什么呢?(「记不清了」是老刘讲故事时的省略用语,很能勾起年幼小刘的好奇心)王团长的警卫员急匆匆跑来喊我,让我放下手头一切事情,即刻随他去面见团长。

王团长对老刘说:友邻部队186师的蒲师长和我是老战友,前段时间我们见面时,人还好好的;不知他得了什么急病,这突然就不行了!你骑我的快马,让我的警卫员给你带路,跑一趟186师师部,无论如何也要去看一看,还有可能再救一救么?速去速回,我在团部等你回报!

警卫员轻骑在前,老刘镫上王团长的东洋马随后,二人一起火速赶往186师师部。一路飞奔,不敢耽搁。刚跑进186师师部驻地的村庄,老刘就感觉有些不对劲:村口的广场上尘土飞扬、乱乱哄哄。干部战士成群结队正忙着搭建台子、清理场地、布置会场。「部队不久前刚开过南下作战动员大会,没听说这还要召开什么大会啊?」

团长的警卫员轻车熟路,领着老刘,绕开人群,策马来到师部所在的院落,二人飞身下马,与门口哨兵接上话,师部里跑出来一位战士与王团长的警卫员很熟,上前接过老刘手里的缰绳,招呼警卫员一起牵着两匹马遛马去了。哨兵指引老刘进了师部院子。

老刘对186师很陌生,也没有熟人。师部院子里人员进进出出、往来穿梭,人们表情严肃举止紧张。老刘立刻注意到院内厢房边摆着一张大桌子,有人正挥着大笔写标语挽联,几位干部在一旁小声讨论斟酌着悼词。「来晚了?」老刘心头一惊,急着要搞清楚情况,拔腿正想往屋里跑,迎面碰上了从里面出来的一名年轻干部。嘿!竟是老刘熟悉的一位在62军军部担任军医工作的战友。

原来,蒲师长病情加重,62军接报后,也迅速派出了几位医学专家赶到186师师部,与师里组成了联合抢救小组,经数日紧张救治,采取了各种方法措施,蒲师长病情仍然无法控制并逐渐恶化。由于首长身上有多处致命老伤,很难判断病灶原因。已经为蒲师长实施了气管切开,也只能暂时维持。病人目前呼吸渐微,生命进入倒计时。医生们束手无策,军里师里已经在为蒲师长准备后事。

抢救室设在正房屋里的一个里外间。外间本被用作配药室,已经被师部一大群不愿离开的干部战士拥堵着,形成了几道密不透风的「肉墙」。老刘在军部那位战友帮助下,好不容易挤到里屋门前,却被一位高大粗壮的战士(也许是首长的警卫员),拦在了门口。

照片:被一同分配到62军的二位白求恩军医大学毕业生合影留念。刘金赠(左)去了185师553团,同学(右)留在了军部。

里屋不大,也是人员满满。蒲师长躺在屋中间一张木床上,已陷入重度昏迷,弥留之际。屋里面角落里一位年轻女同志,默默无声,独自一人倚在墙边。一屋子男人里只有她一位女性,显得格外弱小孤单,她应该是蒲师长的亲属吧。抢救小组的医生们陪着62军军部和186师的几位首长围在病床前,大家表情凝重,等待着最后时刻。现场气氛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顾不得那么许多了!趁着把门的战士与身旁战友纠缠,老刘瞅个机会,使巧劲推开了把门的大个子战士,挤进里屋,来到病床前,二话不说,全神贯注,开始为首长做检查。「病人胸部大量积水,应是导致心肺衰竭的主因;气管切开手术做得非常漂亮,病人还有最后一口气,必须马上采取救治措施!」

当时在抢救室,除了军里、师里的首长,剩下的都是部队卫生部门的高阶权威、资深专家。随着外面一阵骚动,屋里突然闯进个陌生人,搞得首长们一脸愕然:这是哪儿来的一个「冒失鬼」?老刘回忆说:可能因为抢救室里人太多,也许是首长发话,大个子战士拦在门口谁都不让进。军部那位战友(也是抢救小组的成员)无论怎么解释,战士根本不理会。我是真着急了,硬闯进抢救室,表现确实有些唐突。

人们窃窃私语。老刘显得平静而稳重,检查过后,又拿过病历和抢救记录,仔细翻看,短暂思考后,他向在场的医生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首长的病因应是胸部旧伤长期反复感染,产生大量胸腔积液,导致心肺衰竭,危及生命。常规治疗手段已无法使危情逆转,动大手术更不行。有一种名为「胸腔积液穿刺术」的治疗方法,可以治病救人。

老刘的话让抢救室里大伙们重新燃起一丝热度,但依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在场的医生里只有一人附和老刘,表示听别人提到过这项新医术;其余的大夫们完全不知道不了解,更不敢随意表态。

「胸腔积液穿刺术」在当时医学界还是一种新颖超前的治疗方法,国内一片空白,咱们部队的医生们当然无从知晓。老刘在白求恩军医大学学习期间,学校的外籍教官在授课时,曾把这项新医术作为医学前沿出现的一个「新词汇」,向学生们做过简要介绍。当时老刘就对这一新术产生了兴趣,此后一直探讨研究并持续关注。但遗憾的是,在此之前老刘始终没有机会实际操作和运用过。

现场抢救小组的总负责人是时任186师师卫生科长的一位军医前辈,把老刘拉到一旁交谈。老刘强调,针对目前病人状况,使用「胸腔积液穿刺术」是唯一救命办法。老刘坚定表示:无路可走,时间紧迫,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争取这最后的机会,拯救病人生命。

师卫生科长被说服了,领着老刘一起走到首长亲属跟前,征求她的意见。让老刘没有想到,蒲师长亲属忍着泪水,认真聆听老刘讲话,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点头同意。

按照老刘的要求,抢救组几位医护人员协助老刘小心翼翼调整好病人仰卧姿态,另有几人出去准备相关的医疗器械,抢救行动正式开始。

老刘说:跟「第一次上战场」时的感觉很相像,自己非常冷静。谨慎起见,首先选用了一支25ml小注射器。集中注意力,用心感受穿刺针尖在病人身体组织内的运行状态,刺穿外层胸膜后先抽出少量液体里混有血丝(别慌张),随后就抽出了胸腔积液全部是淡黄色粘稠液体(脓水),说明针头进入的位置找得很准,很快就抽满一管。

胸腔穿刺操作的一大风险,就是胸膜间隙很小,穿刺针极易同时刺穿两层胸膜后,损伤病人肺泡而致人死亡。第一针穿刺成功,老刘有信心了!

随后,老刘改用50ml针筒又连续抽取了两管脓水,发现病人体内胸水量依然非常大。为了减少反复穿刺,避免操作失误,老刘吩咐医护人员找来「最大号」的注射器。师里的医护人员动作麻利,很快就送来了几只大个针筒,老刘没有透露容量大小,只是形容说:针筒抱在手上,和自己胳膊一般长短粗细。

老刘用这种「最大号」的注射器缓慢地从病人体内抽出了满满两针筒胸腔积液。病人苏醒了。

此前首长一直处于重度昏迷。也是老刘最担心的:由于长时间头部严重缺氧,极易造成病人脑组织损伤后成为植物人。首长睁开了眼睛,并逐渐恢复了意识。老刘终于舒了一口气:「蒲师长救过来了!」

也许是被压抑得太久了,在场的人们都异常激动。一名战士(可能是首长的警卫员)高声大叫跪倒病床前号啕大哭;186师卫生科长和几位军医围住老刘一齐欢呼,大家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抢救室沸腾了,整个186师师部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互相祝贺。抢救现场整个乱套了。

为了保证病人在安静条件下继续观察治疗尽快恢复健康,对抢救室邻近区域实行了清场。186师师首长请军部来的首长、专家和师里的医生们先到旁边屋子休息。师里正在重新布置,开庆祝大会!

抢救室里只留下了186师卫生科长、老刘和一位护理员。老刘将胸腔穿刺引流操作方法手把手教会了师卫生科长,对几个重点注意事项做了叮嘱,又和卫生科长一起制定好蒲师长下一步康复治疗方案。随后老刘向186师师卫生科长提出告辞。师卫生科长当然极力挽留。但老刘深切感受到,首长遭遇危情,干部战士情绪波动,对部队的负面影响很大。眼下战友们更需要专注于手头上的诸多工作。团长交给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这个时候不能再给兄弟部队战友们添麻烦了。于是就以「团长有令,让我快去快回」为由,谢绝了186师师卫生科长的雅意,悄悄出来找着王团长的警卫员,二人骑马返回了553团驻地。

部队召开庆祝大会,受表彰的主角之一却悄悄溜了。据说因为师卫生科长放走了老刘,186师首长知道以后非常恼火,对着师卫生科长发了脾气。

天黑以后,老刘和警卫员飞马赶回了团里(返回途中,团长的东洋高头大马一路撒欢儿,差点没把老刘闪落马下)。王登贵团长大喜。部队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团部炊事班单独给二人做了碗杂面疙瘩汤。老刘回忆:长途奔波,抢救首长,压力山大,精力消耗,仗着年轻,竟丝毫没觉得累。风尘仆仆回到团部,一看到晚饭上桌才感觉到是真饿了。嘎吱嘎吱嚼着野菜萝卜条,呼噜呼噜喝着热腾腾的疙瘩汤,真香!

照片:解放战争时期186师师首长(缺副师长李明如)合影,站立者左起:胡立声政委,樊执中参谋长,赵敬斋政治部主任,蒲大义师长。中间俯身蹲着的年轻女同志是谁?

说一个小插曲:

故事开头,团长命警卫员到团卫生队招呼老刘时,时间已临近晌午。老刘「记不清了」他自己当时正在干什么。旁听者小刘立刻插嘴:吃午饭呢。老刘否认。小刘心想,都「临近晌午了」,这不正是部队中午开饭时间吗?!于是又推测说:「正准备吃饭?」老刘认真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继续他的故事讲述。这可把小刘憋急了,故事还没听完直接跟老刘干上了:肯定是正要去吃饭,或者正在吃饭,要不就刚吃完饭!报告完毕。结果差点就挨了个脖溜,被老刘好一通训斥:你脑子里除了吃,还能想到点别的不?部队当时已经开始断粮,改成只开早晚两顿饭。早晨部队出操,上午八、九点钟才吃早饭,每人一碗小米粥(粥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一个野菜饼子(用野菜做的菜团子外表薄薄地糊一层杂粮混合面);趁太阳还没下山,下午四点多钟开晚饭,每人两个野菜饼子、几根咸萝卜条。官兵一致。老刘说,部队缺粮,只好发动干部战士漫山遍野挖野菜。为了确保战士们食用野菜时不中毒,团卫生队专门组织各连的卫生员集中培训,由卫生员对战士们搜集的各种野菜鉴别把关,挑出那些含有毒性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后,才能交给炊事班做饭用。

老刘讲故事,以自己「记不清了」为由卖个破绽,伺机敲打教育小刘,让小刘深刻记住:解放大西北,部队多艰难。革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历程艰辛坎坷!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从小就爱听老刘讲军旅故事,为了让老刘多讲点,小刘经常刨根问底、死缠烂打,因此可没少挨呲儿!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老刘讲故事往往不明确告诉你故事中相关人物的姓名,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难道这些还涉及军事秘密吗?「咳,我那么多战友,你认识几个?我到过的地方,你连一处也没去过。」怼得小刘哑口无言。的确让人惭愧,即便长大以后,小刘也没能记住几位老刘战友的名字。

还是后来一个偶然机会,小刘才知晓故事中老刘「骑着团长的大洋马」,「赶了几十里山路」,抢救的「友邻部队的一位首长」、「急诊病号」,居然是著名的186师师长蒲大义。

通过故事中部队「缺粮」这个细节,小刘推断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1949年的9月上旬到11月底之间。当时,一兵团前锋已进占西宁,临时配属一兵团作战的62军接令回归十八兵团建制。部队掉头回到临夏、临洮至漳县一带,最后又南下岷县集结待命。那一带高原寒冷、地广人稀。部队辗转数月,筹粮困难,相当艰苦。

以后听老刘讲故事,遇到老刘说「记不清了」,小刘还敢再随意插嘴吗?可笑年少无知的「愣头青」,那时小刘犯的糗事可多了,惹怒了老刘会有啥后果?记不清了。

镜头重新闪回:

回到553团驻地,老刘向团长汇报了蒲师长的病情和抢救经过。平时不爱讲话的王团长非常激动,打开了话匣子。

蒲大义和王登贵二人都是四川老红军。蒲较王年长一岁,参加红军亦早。二人从红军时期就同在一支部队,蒲当班长排长时,王是战士;部队改编八路军后,蒲当排长、连长时,王当班长、排长。二人一起出生入死,打过许多著名的胜仗、硬仗、惨仗,都是九死一生一身战伤。据说,在一次战友聚会上,二人曾一起亮开身上战斗留下的伤疤喝酒,一处伤疤一场恶战一碗烈酒!英雄豪迈,闻者动容。

那天,老刘有幸聆听王登贵团长讲述他和他的战友们的革命经历战斗故事。老英雄们坚如磐石的意志,铸就了人民解放军的军魂!老英雄们百孔千疮之身躯,鼎起了人民新中国的江山!

说到慷慨激昂,听得热血沸腾。那天老刘离开团长住处时已经很晚……

能为英雄们服务,为英雄们医治伤痛,从死亡线上挽救英雄们生命,作为一名人民解放军军医,这是多么值得骄傲和幸福的事情!

老刘回顾说,成功挽救蒲大义师长生命,是参加抢救工作全体医护人员扎实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都应该记功。

一,蒲师长生病,186师的医生们采取了规范的常规治疗方法。病人病情严重后,医生们因找不到病灶,没有贸然为蒲师长动大手术。二,蒲师长病危,军里专家组下到186师后,抢救措施合理,及时为病人施行气管切开术,为随后赶来的老刘赢得了救命时间。三,王登贵团长战友情深,绝不轻言放弃;蒲大义师长生命力之顽强,非凡人可比。王团长接到通知时,蒲师长已危在旦夕。王团长紧急召见,提供坐骑,为刘军医抢救首长创造先机;蒲师长冥冥之中期待着战友,坚持顶住到最后一口气。四,蒲师长亲属在抢救现场表现令人赞许。老刘曾经为许多首长救治过危重伤病,越是紧要关头,家属往往方寸大乱行为过激。蒲师长亲属在关键时刻不哭不闹,充分相信医生医术,是老刘所见过的首长亲属中少有的理智女性。五,大胆尝试新医术,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首次运用「胸腔积液穿刺术」,没有先例可循。施行中存在诸多风险和变数:刺破肺泡、胸膜粘连、造成负压等等都会致人死亡。操作中怎样判断把控?积液抽取多少为宜?老刘思想准备超前,观察细致敏锐,行医大胆精准,遂获成功。

抢救过程从头到尾环环紧扣。令人称奇!

照片:抗美援朝期间,蒲大义和186师时任领导合影。前排左起:王登贵、李成春、蒲大义、戚先初等

62军组织医疗力量成功挽救蒲大义师长生命。这在当时意义非常重大。部队即将南下入川作战,未曾出师先折大将,乃军中之大忌。首长起死回生,追悼会改成了庆祝大会!整个部队士气为之大振,指战员斗志更加旺盛!这为以后全军克服艰难险阻,完成南下入川作战任务,解放大西南,开了好兆头。

年纪轻轻晚辈军医,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巧施新术妙手回春,救回了英雄蒲大义。

算得上老刘军旅生涯里精彩一笔!

62军是原太岳军区组建的最后一支野战部队,历经解放华北、西北、西南等诸多战役;进军西康,部队一直前出到凉山彝民区,与二野兄弟部队携手取得了大陆解放最后一战「西昌战役」的胜利;攻城略地,北战南征,整个战斗历程可圈可点,为全军所罕见。充分展示出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战斗精神。组成62军骨干力量的,是一批从枪林弹雨中拼杀出来的伤残老红军、老八路、老英雄,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卓越的作训指挥能力,锻造出了这支荣誉感、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极为强悍的英雄部队。

62军成军较晚,包括下属的几个师,撤编又都较早。不知是否编纂过军史、师史?小刘深感遗憾: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位著名英雄、主力师长战场遇险,死亡线上被奇迹般抢救生还。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重大事件在我军历史上并不多见!却没有留下任何官方的史料或个人回忆录哪怕只字片语的文字记载。

2015年秋,小刘领着小妹跪送老刘归于「军魂园」。听小妹讲,老刘离开前,最后一次拿出自己一生所获得的军功章仔细端详。他挑出一枚186师颁发的「功臣」章说:记得自己所在的553团隶属于185师建制,师长涂则生,那是一位著名战将,我给他诊治过伤病。实在记不清了,这枚186师的「功臣」章,自己是怎么获得的?

老刘临走念叨「记不清了」,给小刘留话:老子走了,傻小子还记得过去听故事挨巴掌那些事吗?

185师553团军医刘金赠获得的186师「功臣」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