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随着日本天皇宣读停战诏书,大量的日军放下了手中的枪,乖乖地接受了被遣返回国等待审判的结局。但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却仍然留下了超过百万的日本侨民,其中就有十余万的日本女人。
那么,这些数百万的日本侨民为什么会被留在中国?那些日本女人最终都去了哪里呢?
来自日本的开拓团
人们说起抗日,往往习惯性地说出「八年抗战」,但实际上日本对于我国的侵略却远远不止「八年」,而是从1931年炮击北大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就已经从实际上开始了对我国的侵略。
其实,日本人早就觊觎我国东北的土地,早在1927年田中义一的【田中奏折】中就明确的提到「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满蒙必先征服东北」,可见日本人对于东北这一片黑土地的评价是极高的,同样也是极为重视的。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国内的好战分子们无比振奋,开始纷纷「献计献策」。当时日本茨城县高中校长加藤完治和农林次官石墨忠笃,打着「为国家增加农业收入」的旗号,向日本皇室献上了【满蒙移民事业计划书】,虽然当时日本政府内部还是有一些反对声音,但很快就被那些狂热分子所压制。
1936年,日本关东军通过了这个向东北移民的方案,进一步出台了【开拓团法】和【开拓农场法】等相关所谓的「移民法」,从第二年开始,由日本内政部门和关东军先后出动了近千艘船只向东北进行移民运输。
起初,日本方面向我国派遣的人员大多是商人以及工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和战争爆发之前便留在中国的日本侨民们基本住在大城市。当数以万计的移民运动开启之后,这些先到中国的「头部人物」则开始向东北地区开阔地带转移,逐渐成为了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及辽宁北部地区「开拓团」的负责人。
在日本政府的规划中,从1936年开始,将会陆续向中国进行移民,在20年的时间里实现移民100万户、500万人的「宏伟目标」。而这些开拓团则将会在为日本进行耕种、生产的同时,也间接实现了日本军队稳定地方治安、继而占领中国的最终目标。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些打着「耕种」旗号进入东北地区的开拓团,实际上就是一群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长枪的侵略者。
不过,日本这个「移民500万人」的「宏伟计划」,并没有来得及实现,或者可以说并没有「完全实现」。
被抛弃的女人们
根据日本方面统计,日本先后向中国东北派遣了860多个开拓团,人数更是达到了33万余人,其中不仅有日本政府给予优厚补助的「甲等集团移民」,还有「主动响应政府号召」的那些在日本贫瘠土地上活不下去的「下等人」,这些人到了东北之后则成为了「乙等自由移民」。
不论是甲等移民还是乙等移民,这些人在日本时都是守法的「顺民」。但到了中国之后,因为有了日本关东军做后台,还给这些「开拓团民」发放了武器,这些曾经的青年学生、农民、小商贩、手工从业者们,就摇身一变成为了「红着眼睛吃人的狼」。
人口是有限的,土地也是有限的,但是把有限的人口强行填充到有限的土地中,势必将会对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造成生存的挤压。
这些开拓团到了东北之后,伙同当地的日本占领军,以为「维持治安」为由把原本中国百姓的耕种区划定为「危险区」,在「危险区」内的中国百姓不是被驱赶,就是被抓走当壮丁,剩下的一部分百姓则大多成为了「开拓团」的廉价劳动力。
1945年日本战败进行交割时,「开拓团」向当时的民国政府「交还」了3.9亿亩的土地,而当时日本国内的耕地面积也不过600万町步,仅相当于归还耕地的27%。
可见,当时的日本开拓团,已经把东北的土地当成了他们「新的家园」,所以在这里进行「开拓」的同时,这些人也把自己的「家」搬到了这里。
在第一批和第二批运往中国的开拓团中,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女性,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当局认为东北地区的抵抗还是比较激烈,女性的人身安全相对难以保障,但当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之后,则开始有大量的日本女性被送到了中国,开始为「日本人口做贡献」。
这些日本女性在登上赶往中国的运输船之前,就已经长时间接受日本政府「生子有荣」的洗脑教育,所以在她们的认识中,男人是负责开拓、负责耕种的,而女人能够做的就是给他们「多生孩子」。
在这样畸形的思想下,东北开拓团中的人口比例开始出现了畸形的发展方向。根据当时日本【拓务时报】的报道,从1936年开始,伪满洲国的「开拓村」的生育率持续增高,其中几个最高的村竟然达到了42%,要远远高于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地区。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最先一批到达东北的开拓团基本以年轻力壮的青年人为主。即便到了战败前夕,开拓团地区的出生率也达到了11%,依然要比日本国内2.8%平均出生率要高得多。
当然,必须要承认一点,与日本的生存条件相比,东北的黑土地更加适合这群「为了生育而生存」的女人。
这些在中国为日本「造人」的女人们,以及在中国出生的孩子们,他们都没有想到,仅仅几年之后,她们在中国东北「平淡」的生活将会被打破。
1945年8月,苏联远东部队进入了东北地区,开始对东北地区的日军以及开拓团进攻,随后不久,日本天皇便宣布了「停战诏书」。这意味着这些开拓团在东北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究竟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似乎并不是他们能够选择的,因为作为战败国,这些开拓团的成员们并没有自己的权利,他们能够面对的,只有被遣返、被关入战俘营或者被杀掉。好在他们的身份当时被定义为「非军事人员」,大部分开拓团成员能够得到被遣返的「待遇」。
之所以说是「大部分」,因为在遣返人员构成方面,当时日本政府并没有选择「全部接回」,而是有选择性地让一部分依然有劳动能力的男性以及未成年的男性回国,以方便继续建设战后的日本,而那些曾经为日本生儿育女的女性,以及曾经被视为「帝国未来」的未成年人,都没有被列入接收回国的名单内,其中大部分未成年人都是女性。
在日本那种军国主义思维极其严重的国家中,女性的地位自然是低下的,但这样的结果仍然是很难让人接受。不过,这些被国家和家庭抛弃的女人们,又能够怎么办呢?
根据日本方面不完全统计,除去少数被带回本土的女性之外,当时没有能够回到日本的女人以及女童,总人数接近12万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在听到日本战败消息后选择自杀的人,以及在逃亡途中意外死亡的人。
这些曾经在日本政府政策下被洗脑,曾经无比向往着美好生活的人们,准确地说是女人们,如今美梦骤碎,她们能够为自己争取的,只能是活下去。
活下去,活下去
人与人的际遇是不同的,这一点在这些成为战争弃子的日本女人身上尤为明显。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年轻女性成为了苏联军人的「战俘」,或被押在军营,或被运往国内,其所面临的境地可想而知。而大部分女人,则不得不隐姓埋名继续留在曾经给她们带来美好生活幻想的黑土地上。
诚然,这些日本女人曾经跟着她们的丈夫、父兄到中国的土地「开拓」,也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苦痛,中国的百姓对于她们也曾经无比痛恨,但当她们的身份从「开拓团成员」变成了「战争弃子」之后,中国人骨子中的善良和敦厚,则给了她们再一次活下去的机会。
这些曾经为日本生儿育女、为日本耕种经营的日本女人、曾经在东北土地上以「上等人」身份生活的日本女人们,不得不纷纷闭上嘴、低下头,开始做起了与中国百姓一样的工作。在面对当初那些「低等人」时,她们只能竭力掩饰自己日本人的身份,原因无他,只是为了活着。
渐渐地,这些日本女人发现,淳朴的中国百姓对于这些被迫滞留在中国的日本女人们,并没有当初开拓团那样的严苛甚至残酷的态度,相反却能够用一种相对宽和的态度接纳她们。这些被祖国抛弃的女人们,则大多在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在电视剧【小姨多鹤】中,孙俪扮演的主人公竹内多鹤在16岁时经历了被祖国和家庭抛弃的过程。作为遗孤,她在中国用中国人的身份生活了几十年,并且还生下了三个孩子。当中日重新建交之后,多鹤与一个儿子重新回到了日本。
多鹤的故事虽然有一定的文学加工成分,但这也是通过对那一批留在中国的日本女人大多数人经历过的真实事件加工而成。这些留在中国的日本女人一部分「幸运儿」被人们接受,在学习中文之后融入了社会,一部分则成为了「哑巴新娘」,还有一部分则只能成为有名无分的「外室」。
总之,这一部分日本女人,在中国社会中活了下来。
1972年,中日重新恢复邦交,不久之后,两国之间便开始针对遗留在中国的日本侨民是否回国的问题进行了沟通,不过,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奇怪的国度来说,这注定是一条崎岖的路。
因为时间原因,那些遗留在中国的女人及其子女,一部分已经得到了中国国籍,从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籍」和「日本籍」两种情况,并且这些人中一部分已经故去,还有一部分年纪已大不想回国,剩下的一部分则是想回国但是却已经无法联络国内亲人。
不过,在中日官方的共同努力下,1981年第一名回国的日本遗孤还是回到了日本,将徐明的中国籍身份换成了池田澄江,从那之后,更多的日本遗孤开始陆续回国。
然而,这些回到日本的遗孤的生活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只有少数有家族背景的「甲等移民」在家族的护佑下能够正常生活,大部分当初的「乙等自由移民」在回到日本之后依然无法融入社会,只能从事最低等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
老年人重新学习已经数十年没有接触的日语还相对比较容易,毕竟那曾经是母语。但让从小生活在中国式家庭、中国式教育、中国式生活方式的相对年轻的遗孤来说,融入有一定歧视的社会、找到生活的方法则是相对困难的。
为此,日本政府只能通过为这些归国的遗孤提供专项救济金的方式提供帮助。相对而言,反倒是继续留在中国的那些女人,生活得更加稳定。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统计,从1972年到1995年期间,携带直系亲属返回日本的遗孤有9970余人,更多的人则是选择在中国继续生活。
【小姨多鹤】中,竹内多鹤在回到日本之后的生活并不如意,但她却能够带着辛苦工作积攒下来的积蓄回到中国探望那些曾经生活在一起的「中国亲人」,证明了即便是回到日本的日本女人,心中也会对生活数十年的中国百姓和中国土地有所眷恋。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至今日本政府都不愿面对的事实,那就是在滞留中国的日本女人中,还有一部分是以「慰安妇」身份进入到中国的。这些女人被洗脑「自愿」成为军国主义的牺牲品,但等待她们的却是祖国无情的抛弃,然而却是中国重新给了她们活下去的机会和希望,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如今,这些曾经滞留中国的女人们大多已经老去,但她们的后人仍然健在,也将会把「战争弃子」的前后因果继续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畸形的军国主义,给其国民所带来的灾难。
参考资料
【日本遗孤二代的社会意识】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2023年04期
【跨越国界的大爱——日本遗孤与中国家庭的历史记忆】新校园
【日本移民开拓团的社会史考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日本「开拓团」回国的历史往事】炎黄春秋202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