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我的圆梦之旅——援越抗美老兵赴越访问团散记之二

2024-01-09军事

作者:姚尚明

援越抗美老兵赴越访问团寻找故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多数地点已物是人非。即使是导游也会出错。21日上午,访问团一行首先祭扫了盛兴烈士陵园,然后寻找桃盛一大队(铁二团)机关驻地。

司机在导游的指挥下,把车先开到了外合和贸亚火车站,一大队机关驻地在哪?老兵廖泽宽根据贸亚火车站的里程碑,有了清晰的判断。他指出桃盛一大队机关驻地已经走过了。领队李亮和导游阿河交涉,查资料,翻地图,得到确认,于是车子调头,大约20分钟,汽车在紧靠铁路的公路边停下,导游阿河说:桃盛到了。

我立即下车走在队伍的前边,放眼望去,一片庄稼地里一条小路直通山脚下的小村庄。说小村庄都显得夸张,因为只有两户人家。我一边走,一边想,找到一大队机关驻地,必须找当地上了年纪的人带路,哪怕付点费用也行,导游阿河采纳了我的意见。

他先与土坎高处一户人家的老人用越语交流,说这是一群帮助我们打击美帝的中国老兵,来找当年的机关驻地。老人明白了但年纪太大不能前行,这位热心的老人眼看我们正要错误地走向一条向南的小道,吼叫着不对让队伍继续向西。我的心里顿感温暖,是这位老人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不远处又到了一户人家,导游阿河与看上去头发花白大约60岁左右的房主用越语交流,他欣然同意并开出自己的电瓶车。我高兴得不得了,坐在后座,风驰电掣,只用几分钟就在一处山林边停下。

房主带我走到一处深陷约两米多、直径约三米多大坑处,用手指了指。啊!我立刻明白:这是当年一大队机关的防空洞!这里就是桃盛乡克寿村啊!没有一分钟,一名越南公安员骑着电瓶车带着老兵刘传班赶到,刘传班立即用手机对着防空洞开始了现场直播。

▲援越抗美一支队一大队机关曾经使用的防空洞(刘传班摄)

▲作者在防空洞前留影(刘传班摄)

团机关防空洞,从1966年初开始挖,总长100米左右,分布在三个山头,中间布置有多个猫耳洞。先由四营各连先后抽调兵力构筑,工程中断过两次。直到1968年入伍的朱祖鑫还记得,他所在的一连二排长李兴棋带着他们又在那开挖和修缮两个多月。

桃盛乡克寿村,一大队机关在这里整整住了1300天,刻下了机关首长和战友太多太多的记忆!克寿,在中国汉语的语意环境里,有点不大吉利。但是,在美军轰炸最激烈的1966年和1967年,这里都平安无事,但有一场虚惊。那是1967年的一天深夜,美军飞机在后勤处助理员戴金海负责的军人服务社不远处,投下了一颗哑弹,第二天一早发现后,立即派人作了处理。

在这里,沈贵友、孙乐喜等电台的战友清晰地记得入越时的情形:在一天深夜从火车上卸下电台等大量物资装备后,没有任何运输工具,全靠臂驮肩扛,每人每次负重至少150斤以上,沿着羊肠小道行走,大汗淋漓,全身湿透。电台当天开通,实现了与上级的联络与沟通。

▲电台主任沈贵友(左)与台长赵啟培(右)在桃盛机关驻地留影。

在这里,以队长程作人、指导员陈利华为首的海政文化工作队一队13人,内有后来成为著名相声演员的常贵田。他们在二团管区铁路沿线,热情为官兵献上精彩的节目,被战士们美誉为「阳春白雪」,给艰苦而又枯燥的战地生活增添一抹轻松愉悦的色彩。

▲海政文化工作队一队的队员们在排练。

在这里,两任团长续克、夏玉援,两任政委常喜礼、李健等团首长为大部队过三关:即「生死关」「生活关」「政策关」,殚精竭虑,度过了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每天美军轰炸和连队抢修的消息都绷紧他们的神经,重要抢修地点,他们要亲自去察看现场,组织指挥。八连两次遭炸,死伤特别严重,政委李健率机关工作组赶赴现场,两天两夜没有休息。

▲图为1967年夏天,一大队大队长夏玉援(左2)带着总工程师张尚行(左1),副参谋长王富业等人,走遍全团管区和各个连队,检查指导工作。在K214与20连连长谭开元(左3)等人在一棵大榕树下留影。张伟(右2)王富业摄

在这里,军务股长孙传枚一天晚上从连队检查回来,撩开蚊帐,发现被子上盘着一条大蛇,吓了一跳。通信股长陈发群下连队检查工作一周回来,打开木箱,一箱子白蚂蚁把衣服啃得精光,解放鞋只剩橡胶底了,那情形真是惨不忍睹。有战友说越南毒蛇多、马蜂多、蚂蝗多、蚂蚁多、蚊子多、小咬多世界第一,略嫌夸张,但很多干部战士吃了不少苦头是公认的事实。

在这里,宣传股干事刘世安给杨鹏擦癣药水的镜头较为「精彩」。怎么回事呢?原来,越南气候多雨潮湿,因为防空,被子和洗的衣服不能拿到阳光下晒,只能在屋里或林子里阴干。加上入越初期蔬菜极为缺乏,很多人身上长癣,宣传干事杨鹏也不例外。

他腰以下大腿以上,开始是小片「割据」,不久就「山河一片红」了,奇痒难忍。擦药水不是涂抹而是洗。多少次,刘世安让他脱光了帮他擦药,左手拿大蒲扇,右手用棉球醮满药水,一边洗抹一边猛扇,痛得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光屁股在几个屋子里直跳。

在这里,一大队分编。近7000人,数百台汽车、机械设备,机关和连队,三五天要一分二,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件挺复杂的事情。但这是在战场,比较简单。就是政委李健、团长夏玉援两人把干部花名册拿过来,张三留一大队,李四去四十四大队,这么一拨拉,一宣布,立即各就各位。没有分歧没有计较,有的是绝对的服从和空前的团结一致。倒是业务部门加班加点忙了几天。干部股干事崔汝雄整理干部档案任职命令等,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当他完成任务交给股长王诚志,立即倒在桌子上昏睡过去。

在这里,有过欢乐快活的气氛,也有放声大哭的时刻。

一次,警卫排一班包饺子,新兵张恒志为了得到心爱的纪念品,和班长张清打赌,吃60个饺子。他吃着吃着,直到打饱嗝打喷……全班「观战」鼓掌乐不可支。五十多年后,张恒志找到张清并约这次一起访问越南,提起这档子往事,两人顿时笑弯了腰。

一大队分编的日子里,牵动着机关及基层指战员的心。两年来,这些在炮火硝烟下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要分别了,真是难舍难分啦!保卫股康干事等多人晚饭后在稻田边话别,回忆过去,讲到现在,说到分别后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说着说着就悲从中来哭起来了,接着此起彼伏哭声一片……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这纵情的泪,酸楚的泪,就让他尽情地流吧!

我的思绪,也在战友们泪洒战场的时空中翻腾……

趁着大队人马还没有到来,我打开手机,将杨正禄主任发给我的政治处当年茅草房照片,又把刘继业干事发给我的宣传队住地照片,给带路的越南老乡看,比划着让他再找找位置。他似乎看懂了我的意思,骑电瓶车一溜烟开向前方,不一会回来,向我双手一摊,表示无法查找。这里已是一大片新生茂密的橡胶林,已经没有原驻地的一丝痕迹。

▲杨正禄主任提供的当年政治处住房

▲政治处干事刘继业提供的当年宣传队住房

转眼十五分钟过去,后边徒步行走的大队人马才匆匆赶到。队伍中张清、唐大友、张恒志三人同在司令部警卫排一班,张清是班长,唐大友是老兵,张恒志是新兵,分别50多年后,第一次又同时在当年机关的防空洞前相聚,真是感慨万千啦!

人们纷纷在防空洞前拍照,又在下边的小路上以防空洞树林为背景集体合影。领队李亮以他娴熟的操作艺术在现场做了个解说视频。又和带路的越南老乡合影,感谢他为我们带路。

▲在一大队防空洞前合影留念。领队李亮(右2)、副团长姚尚明(右3)、越南带路老乡(左3)、越南公安员(左2)刘传班(左1),李培喜(右1)。廖兰摄

▲第48次援越抗美老兵赴越南访问团领队李亮与部分成员在一大队机关防空洞前合影。后排左起:李亮、唐大友、刘传班、越南公安员、张国荣、张恒志、李培喜、谢照庆、曾沃山、廖泽宽、姚尚明、王正林、张清。前排左起:丁英、冯遂涛、王新华、王群。(廖兰摄)

回程的路上,大家谈笑风生,十分高兴。我突然想起这次报名但在最后一刻因故没能成行的张安龙科长。他为我们十堰这次赴越人员聚餐送行时讲的真实版「鸡飞蛋打」的故事。他说,当年听到回国命令,高兴得不得了。收拾装备、行李,拆铺板、抓自己养的鸡,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抓鸡?没有那么容易,这些平时一招呼就呼啦啦前来吃食、喝水看似温顺的鸡,现在你去抓它,它怎能服从?一只又一只尖叫着、扑腾腾飞走了……屋内,人们也是手忙脚乱,突然「嘭」的一声,满满一盆鸡蛋被一根木棍从铺上刮倒地下,全部打碎,没一个完整的。算了!没有惋惜,没有责备,回国回家要紧啦!人们还是臂驮肩扛,把全部物资运到铁路边集结,等待装车。人们的心,早已飞回了祖国。

克寿村啊,再见!

桃盛乡啊,再见!

越南乡亲们啊,再见!

▲援越抗美回国前团机关全部物资搬运到铁路边准备装车,夜晚守护人员这样过夜。右起:周裕乾、田长寿、吴建华、陈先龙。

▲通信排三战友在桃盛团机关大门口留影。左起:张安龙、彭开忠、罗学安。

▲援越抗美一支队一大队部分连以上干部回国前在团机关驻地合影留念。(杨正禄提供)

2024年1月4日于十堰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