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马继援吹嘘:共军最怕马家骑兵,彭德怀冷笑:把所有重机枪调上来

2024-06-15军事

马继援挥舞着马鞭,对身后的骑兵们大声呐喊:"弟兵们,今天就让共军见识见识我们马家骑兵的厉害!只要我们的骑兵一起冲锋,共军的火力根本挡不住。"身后的骑兵们被他的狂言浩气所鼓舞,齐声吶喊着冲了出去。但是,身经百战的彭德怀似乎并不太在意马家骑兵的挑衅,他淡淡地对身边的参谋说了一句:"把所有的重机枪都调上来吧。"

一. 马家骑兵的威名

马继援口中所称的"马家骑兵",其实就是伊宁马家军第八骑兵旅。这支骑兵旅建制于1930年代初期,最初隶属于马步芳的西北军阀政权。由于马家军的根据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形平坦,非常适合骑兵的机动作战。加之青年马继援骁勇善战,率领骑八旅时屡建战功,因此骑八旅在当地声名远播。

马家军名声在咸阳战役之前就已经是马革裕大明星了。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后,马步青与张学良等人被扣押,马家军的统帅权落入了马鸿宾的手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鸿宾被迫"宣布滥离"投靠国民政府。从此马家军被迫卷入了内战的漩涡。

1947年,马家军继任军长马继援挥师南下,联合马步芳的陇东军和胡宗南的中央军,与解放军的西北野战军遭遇大战。这就是著名的西府陇东战役。当时马继援指挥骑八旅多次冲击解放军的阵地,虽然最终战役以马家军败北告终,但骑八旅的勇猛冲锋仍让彭德怀等解放军将领刮目相看。此后马家军在河西被彭德怀的兵团所围困,危在旦夕。但马继援在1948年奋起反扑,率领骑八旅从重重包围中突出,转往宁夏。马继援的出逃壮举被马家军上上下下誉为"奇迹"。

正是由于这段传奇经历,加之马继援本人在部队中的威信极高,所以使得马家骑兵也自视甚高。事实上,马继援的这种自负心理也不无来由。因为长期以来,马家军以骑兵为主力,屡建奇勋。不过随着时代更迭,单凭骑兵已经难以取胜了。

二. 王诚汉师的四道防线

面对马家骑兵的冲锋,王诚汉事先就做了精心部署。他并非首次与马家军交手,早在内战初期的中原突围战役中,他就曾指挥着著名的皮旅与马步芳的西北军对阵。那时马步芳的骑兵对皮旅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最终还是被皮旅的火力击退。从那以后,王诚汉就深有体会,单靠步兵是难以抵挡骑兵的冲锋的。

为了能最大限度减少马家骑兵的杀伤力,王诚汉在咸阳外围的防线上构筑了四道相互衔接的防御工事。第一道防线是成片的壕沟阵地,用来初步阻挡骑兵的冲锋。壕沟深约有两米,宽约一米,在距离骑兵的预计冲锋路线300米开外开凿。壕沟底部还设置了尖锐的木桩,以防骑兵跌入其中。

万一有骑兵成功突破第一道防线,便会遭到第二道防线的步兵阻击。这第二道防线由装备长矛和短刀的步兵组成,他们的任务就是亲身冲上去,用尖锐的刀矛去砍马腿、刺马腹。为了提高他们的作战力,王诚汉还特地传授了一些简单的武术招式。

如果骑兵连第二道防线也突破,便会陷入第三道防线的火力圈。这一带防线由大量狙击手组成,他们藏身在掩体后,瞄准冲锋的骑兵展开精准射击。为确保狙击手的身心状态,王诚汉还专门命人送来了上等的参鼎参茶,作为补给品发放。

最后一道防线是181师的主力火力网,由大量轻重机枪手组成。他们分散在后方,遵从"集火三原则",对敌人实施猛烈的压制扫射。为了防止弹药不足,王诚汉还从附近其他部队调拨了大量机枪弹药,确保足够的火力支援。

除了这四道防线,在主阵地周围,王诚汉还布置了大片地雷区域。这些地雷主要采用国产"门钉"式跳地雷,虽然杀伤力有限,但一旦被骑兵踩中,也足以造成重创。而且,这种跳地雷的爆炸声响会引起马匹惊慌,从而扰乱骑兵阵型。

面对如此层层叠叠、环环相扣的防御体系,即便是马家军再精锐的骑兵,也难有突破的可能。

三. 马家骑兵的惨败

马继援作为一名经验老到的军人,对于王诚汉的防御部署其实是有所认知的。但他依然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凭借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仍有可能突破共军的阵地。

1949年3月26日清晨,马继援亲自统帐9000余骑兵,对王诚汉的阵地发起猛攻。凌晨时分,马家骑兵蹑手蹑脚地摸到咸阳城外,准备发起突袭。马继援下令,骑八旅的蒙骑兵团首先发起冲锋,其他部队紧随其后。

一声令下,蒙骑兵团首先引马嘶鸣,振臂高呼,以飓风骤雨之势向王诚汉的阵地冲去。很快,他们就遭到了181师第一道防线的阻击。成片的壕沟阻挡了骑兵的进攻步伐,不少战马跌落其中。马继援见状,急令旅队将士骑乘勇猛的战马,勇猛直捣黄龙般杀向共军阵地。

很快,第二波冲锋的骑兵就接替了第一波,继续向前推进。但此时181师第二道防线的士兵已经冲了上来,挥舞着长矛和短刀,对冲锋的马匹展开了猛攻。战马被砍中马腿或被长矛刺中马腹,马上就会应声倒地。马上的骑兵被甩下马来,有的直接摔死,有的被队友的战马踩踏致伤。

少数幸存的骑兵突破了第二道防线,但随即就陷入了181师的火力包围圈。成排的狙击手躲在工事掩体后,对冲锋的骑兵展开了精准射击。一颗颗子弹精准命中骑兵和战马,射者无情,中弹者无不应声倒地。

更为可怕的是,当冲锋的骑兵踩中地雷区时,会引发一连串的爆炸。"门钉"式跳地雷虽然杀伤力有限,但足以造成重创。爆炸的硝烟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的巨响惊扰了战马,使得马匹乱蹿狂窜,阵脚大乱。

在突破了这三道防线后,幸存的少数马家骑兵终于来到了181师的主力阵地前。但此时,成排的轻重机枪已经等候多时,对冲锋的骑兵进行了猛烈的扫射。榴膛炮的炮弹更是一发接一发地落在骑兵的身边,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不绝于耳。在这么密集的火力压制下,骑兵的冲锋很快就陷入了胶着。

眼见形势不利,马继援只好亲自下令撤退。马家骑兵在王诚汉精心部署的四道防线下,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不少勇士就地阵亡。第一波冲锋足足损失了1000余人,另有数百人被活捉。

四. 马家军的覆灭

马家骑兵在咸阳城外的惨败,标志着马家军的命运已经到了尽头。

在骑兵冲锋被击退后的次日,王诚汉率领181师主力开始了对咸阳城的进攻。由于马家骑兵的冲锋已经被挫折,马家军的主力也元气大伤,防御能力大减。经过一番艰难的街巷作战,咸阳城很快就被解放军所攻陷。

随后,马家军残余主力退至靖远,企图再度凝聚力量。但解放军随后就对靖远发起了进攻。这一次,是刚从苏联借调回国的著名将领贺龙亲自统帅。贺龙运用了绞肉机战术,对马家军展开了层层包围,狠狠压缩了马家军的活动空间。

1949年4月中旬,马家军陷入绝境。马继援不得不带领残余军队,试图突围向西转移,转战宁夏一线。但在五泉一带,他们遭到了解放军的重重围堵。随后的五泉战役中,马家军完全溃不成军。马继援本人也在该役中负了重伤,被俘虏。

此时,马家军已经元气大伤。马步芳等人也已经先后投降或出逃西北。马鸿宾则逃往西北,欲同俄罗斯联系,但在途中遭到解放军的袭击而阵亡。就这样,曾经响当当的马家军彻底瓦解了。

马继援被俘虏后,被押解回了咸阳。他曾以为共军会优待自己,毕竟他是个名门贵族出身。但事实证明,他想得太多。共军根本不理会他的特殊身份,将他关在了一间简陋的牢房里。不过,作为人道主义关怀,牢房还是比较宽敞的,基本的生活条件也还算能够满足。

在狱中,马继援曾试图向狱警施展些"小伎俩",想以此赢得一些额外的特殊待遇。比如他会假装病态,让狱警对他投以怜悯之心。但这些小把戏通通不管用,守卫们对此视若无睹。看来,狱警们确实受过很好的训练。

最终,马继援在狱中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由于他身负多条罪名在身,其中包括反革命罪、残杀人民罪等等。所以法院对他的量刑也是从严的。当年的马继援还是个26岁的年轻人,可谓被这无期徒刑判决夭折了前程。

作为对马家骑兵残余的补充,还曾有一些散兵游勇逃到了青海、新疆等偏远地区,对当地人民扰民伤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解放军在这些地区派驻了大量军队,专门剿匪扫荡。经过一番艰苦的游击作战,到1950年年底,马家军的残余势力基本就被全部肃清了。

就这样,马继援口中号称"共军最怕"的马家骑兵,最终还是被彭德怀的机枪所征服。这一段军阀混战的历史,也就随之画上了句号。

五. 穷兵黩武的时代终结

马家骑兵的覆灭,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从火药武器传入中国后,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就开始式微。到了近代,炮火战术和机枪火力的叠加,更进一步压制了骑兵军种的生存空间。

早在1644年,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的决定性战役就是被称为"火炮决胜"的旺顺阵之战。当时起义军主力以流动射击为主,凭借大量火炮的压制射击,终于攻陷了北京城。相比之下,农民起义军中骑兵部队的作用并不显著。在此之后,随着火器不断改良,世界各国纷纷将步兵作为主力军种,骑兵部队也逐渐被边缘化了。

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战争中,西方联军依仗火炮和火枪的优势,在华夏大地横行无忌,清军节节败退。就连号称"世界第一骑兵"的正黄旗满洲武士骑兵也难以在火器的扫射下生存。最终,联军攻陷北京城时,又是以大量重炮火力为先导的。

民国军阀时期,武装力量虽然仍以骑兵军种为主,但实际战场表现并不出色。马家军虽自诩"骑兵之王",但在与陆军正面作战时,还是一次次被重创。包括马家军自己,也早就开始装备了机枪班、火炮排等现代化装备。可见,骑兵的战斗力其实已经被削弱得不成气候了。

战火硝烟中,孕育着新兵种崛起的新时代。直接导火索是20世纪上半叶的航空和坦克武器的实战应用,特别是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从此,机动、火力和防护这"铁三角"成为主导现代战争的核心,步兵和骑兵的作用也就进一步受到冲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开始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革。边缘化的骑兵更是成为了第一个被裁撤的军种。当年曾经拥有骑兵师的陆军部队,如今已是找不到半个骑兵连了。只有在西北等特殊地区,还留有少量的骑兵班做为辅助力量。但随着机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它们也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所谓的骑兵,更多是指机械化的装甲兵种。坦克、装甲车已经全面取代了马匹。与马家骑兵时期相比,现代装甲兵种在活动半径、火力密集度等方面都有了数量级的提升。可以说,从穷兵黩武到现代化装甲部队,是军事发展的一个飞跃。

马家骑兵最后的疯狂冲锋,其实是旧时代武力对抗新兵器新体系的最后一次挣扎。这种徒手去对抗重机枪和炮火的愚蠢做法,注定会被现代战争的钢铁洪流所淹没。由此可见,当时马家军毫无胜算。马继援倚仗骑兵这一手最后的王牌必将一败涂地,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