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可以说国内的武器装备非常杂乱,基本上哪个国家生产的都有,完全能称得上是「万国造」,但是在种类繁多的枪械当中,也有很多比较常用的主力型号。
那这篇文章就来简单说一说,抗日战争期间,国内最常见的13种主力枪械。
一、FN M1900型手枪
当年国军的高级军官或者八路军、新四军的旅级以上指挥官,经常会配备一种小型手枪用来防身,其中最常用的型号之一,就是来自于比利时的FN M1900型手枪,这个型号由美国的枪械大师约翰·勃朗宁在十九世纪末期设计,1900年正式定型,之后由比利时的FN公司生产。
该枪发射7.65x17毫米柯尔特自动手枪弹,使用7发单排弹匣供弹,虽然口径小,威力小,但对于高级军官来说,用于防身是足够的,早在民国初期国内就曾引进这种手枪,主要就是配发给高级军官使用,所以在抗日战争中这种手枪就自然常见,还有就是由于枪的握把护柄上带有一个枪的标志,因此在我国还被称为「枪牌撸子」。
二、FN M1910型手枪
除了FN M1900型手枪外,抗日战争期间国内还有第二种常见的比利时手枪,也是由勃朗宁设计的FN M1910型手枪,这个是根据它的上一代M1903型框架研发的,当然也作为一种小型手枪,其自身定位就是给高级军官、警官用的小型防身手枪,同样FN M1910也是发射7.65×17毫米手枪弹,也是使用7发单排弹匣供弹,之后还出现了一种9毫米版本,发射9×17毫米勃朗宁短弹,威力比较大。
FN M1910型手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枪管前半部分显得纤细又精致,同时枪管边缘还带有一圈花纹,因为这个特点,在当时的我国还被称为「花口撸子」,无论是7.65毫米版本,还是9毫米版本,在抗日战争中,部分国军、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也都装备过这款手枪,尤其是国军将官用的最多。
三、柯尔特M1903手枪
这个也是由勃朗宁设计,但并不是比利时生产的,而是由美国柯尔特公司在1903年开始生产,不过大体结构和上面的M1910型,还有早期的M1900型都是同一种类,都归类为小型防身手枪,而且柯尔特M1903型也分为9毫米版和7.65毫米版,尤其是9毫米的最受欢迎,因为威力大,而且手枪自身体积还小,用来防身的话比7.65毫米手枪更实用。
同样,柯尔特M1903型手枪我国也是在抗日战争之前就已经引进,尤其是在军阀混战时代,各地方军阀的高官都购买M1903作为自己的佩枪,到了抗日战争之后,在国内依旧常见,尤其是国军高官使用的最多,当然也有一部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首长也装备过柯尔特M1903,同时这个枪的握把护柄上带有一个马的标志,因此在我国还被称为「马牌撸子」。
四、毛瑟C96手枪
毛瑟C96在抗日战争中算是我国最常用的主力战斗手枪,而且不同的版本还有不同的外号,比如「盒子炮」、「镜面匣子」、「自来德」以及「快慢机」等等,但也有一个统称,那就是叫做「驳壳枪「,抗日战争中不管是八路军、新四军还是国军,初级指挥官和其他特殊兵种基本上用的都是这枪,毛瑟C96的早期型号早在清末年间就被我国引进,之后本土的各大兵工厂纷纷效仿,尤其是在军阀混战时代,基本各地方的兵工厂都有自己的仿制版毛瑟C96。
该枪的口径为7.63毫米,发射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有10发弹容量的标准版,也有20发弹容量的增强型,在国内还被称为「20响」,当然还有一小部分9毫米版本和11.43毫米版本,其中9毫米的也是进口型,由于握把上刻有一个阿拉伯数字9,因此在国内就被称为「大红9」,而11.43的则是阎锡山兵工厂的仿制型号,发射仿美国的11.43×23毫米手枪弹,在国内被称为「大眼匣子」。
五、MP18冲锋枪
抗日战争期间,国内也曾装备过多款冲锋枪,但要说最常见的,那就是MP18冲锋枪,当中有本土兵工厂仿制的,也有直接引进德国的,因为这枪的枪管上带有一圈散热孔,因此在当时的国内就被称为「花机关」。
不管是引进的也好,还是仿制的MP18也好,口径均为7.63毫米,发射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有的配备32发弹匣供弹,也有的配备了32发蜗牛形弹鼓供弹, 每分钟理论射速500发左右,有效射程200米,抗战中这种武器在国军嫡系部队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德械师,每个连里都会有几支。
六、汉阳造步枪
抗战期间国内的步枪种类更杂,不过最常用的还是以7.92毫米口径的步枪为主,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汉阳造」步枪,也叫「汉阳造七九」步枪,这个早在晚清年间就已问世,最初由湖北汉阳兵工厂生产,属于德国1888委员会步枪的仿制型,同样发射7.92×57毫米圆头毛瑟弹,弹仓容量5发,但是圆头弹穿透力和射程都比较弱,在抗战中相比日本的三八大盖已经非常落后了。
不过当时国内的各大兵工厂都已经掌握了这枪的技术,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各大兵工厂还在继续生产,尤其是国军的嫡系部队、杂牌部队都有使用,虽然汉阳造步枪性能落后,但它成了保家卫国,抵抗日寇的利器。
七、中正式步骑枪
国军嫡系部队方面,最常用的是中正式步骑枪,也叫「中正七九」步枪,这个是仿德国毛瑟1924年式步枪设计的,在1935年定型,此时也是国民二十四年,中正式也是发射仿德国的7.92×57毫米子弹,而且也是尖头弹,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精度,在性能上和原装的德国毛瑟步枪不相上下,但就是在生产工艺上存在差异。
国产的中正式步枪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小,几乎是国军嫡系部队、德械师的标志性武器,从1935年一直生产到40年代末期,始终作为国军的主要制式武器。
八、Vz.24步枪
除了以上两种国产步枪外,抗战中的国内还有部分地方军使用了Vz.24步枪,这个是来自于捷克的一种栓动式步枪,在1924年问世,根据德国早期的毛瑟G98仿制和改进而来,尺寸相比原版毛瑟步枪短一些,但口径也是7.92毫米,发射相同的毛瑟步枪弹,而且据说捷克的Vz.24是20~30年代期间质量最好的步枪,因为这枪使用的了斯柯达炼钢厂的钢材。
我国早在军阀混战期间,各地方军阀就曾引进过这种步枪,后来军阀都被国民政府改编,成了各地方的部队,也就是地方军、杂牌军,抗战爆发后,Vz.24步枪就继续跟随地方军参与抗日战争,这枪在当时还有一个外号,因为尺寸短,骑兵用的比较多,因此在国内就叫「马四环」。
九、有坂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应该都知道吧?这是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的主力步枪,为了应对北方地区的风沙环境,就在枪机上增加了一个金属防尘盖,因此也就有了「三八大盖」的绰号,这枪也是出了名的穿透力强,性能可靠,发射6.5×50毫米有坂步枪弹,弹容量5发,有效射程460米,别看三八式是1905年问世的,但在抗日战争中,无论是精度、可靠性,都要比我们的汉阳造、中正式强很多。
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使用三八大盖最多,因为经常与日军打游击,伏击他们的运输队,所以自然就缴获了很多三八式步枪和子弹,当然了,在抗日战争之前,国内的地方军阀也曾引进过三八式步枪,就比如山西的晋系军,抗战爆发后,他们成了晋绥军,继续使用日本的三八式步枪和自己仿造的三八式(晋造六五式步枪)参与抗日战争。
十、ZB26轻机枪
抗战国内的轻机枪种类也比较杂乱,不过常用的型号还是比较好区分的,其中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最常用的就是ZB26轻机枪,俗称「捷克式」,这个来自于捷克,我国也是在二十年代就开始引进,之后国军的兵工厂还实现了仿制,同样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可使用30发弧形弹匣,或者20发梯形弹匣供弹,但当时国内最常用的都是20发弹匣。
ZB26轻机枪的射速中等,每分钟理论射速500发左右,有效射程800米,这枪在抗战中要相比日军的大正十一年式(歪把子)轻机枪要强很多,不但故障率低,结构简单,可靠性也很强,而且中等的射速,便于点射控制精度,也刚好符合我国当时弹药不足的情况。
十一、启拉利KE7轻机枪
除了捷克式轻机枪外,抗战国内第二种常见的就是启拉利KE7轻机枪,这个来自于瑞士的SIG兵工厂,在二十年代末期定型,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各地方的军阀都引进了不少,这枪原本是7.5毫米口径,但出口给中国的是7.92毫米口径,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配备25发双排弹匣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450~550发左右,有效射程800米。
启拉利KE7轻机枪的造型也很个性,甚至都有点不像机枪,而却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动步枪,由于操作简单,比捷克式更好用,后来川军的兵工厂还对其仿制,无论是进口的KE7,还是仿造的KE7,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十二、卅节式水冷重机枪
抗战期间国内虽然也引进了风冷式重机枪,但数量不多,而主力仍旧是水冷式重机枪,最常见的有卅节式重机枪,也叫三十节重机枪,这个由汉阳兵工厂在1921年仿制成功,仿造的是美国的勃朗宁M1917型水冷重机枪,不过国内的卅节式口径并不是7.62毫米,而是7.92毫米,发射仿德式的7.92×57毫米毛瑟弹,使用250发帆布弹链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500~600发左右,有效射程1000米。
抗日战争中此型重机枪被国军嫡系部队,和国军地方部队大量使用,几乎是重机枪中的一大主力,但相比风冷式重机枪沉很多,行军的时候不太便于携带。
十三、民国二十四年式重机枪
抗战国内还有第二种常见的水冷重机枪,也就是仿德国马克沁MG08的民国二十四年式水冷重机枪,简称民二四重机枪,这个型号在1935年定型,此时也是民国二十四年,因此就叫「二四」。
该枪也是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同时还可发射尖头弹或者重尖弹,可选用100或者250发帆布弹链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600发,有效射程1000米,抗日战争中这款重机枪作为国军的第二大主力,但使用最多的还是国军嫡系部队。
其实抗日战争期间国内的枪械种类还有很多很多,由于型号复杂,在此就不过多的介绍了,感谢各位读者的关注与支持,后续更新更多相关内容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