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新中国成立后,两名少将煽动六万人叛逃苏联,最后结局如何?

2024-03-01军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62年,在我国的伊犁和塔城地区,竟然发生过规模巨大的叛逃事件。

两位开国将领煽动6万边民聚集在中苏边境,要求进入到苏联境内。

并且他们个个还拖家带口,有的甚至赶着上百头牲畜。

而苏联那边则是几十辆大巴车在等候,时刻准备接收这些即将外逃到苏联的边民。

这样规模巨大的外逃事件究竟为什么会发生呢?两名开国少将又为什么会选择叛逃?

伊塔事件

马尔果夫是一名哈萨克族人,出生于我国的新疆勒克县,马尔果夫年轻时,正好是我国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也正是那时,从事教育工作的马尔果夫接触到我党的思想,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随后还因为传播共产主义言论被抓捕入狱。

直到新中国成立时,新疆也被解放军成功解放,马尔果夫终于找到机会加入了共产党。

1951年,马尔果夫已经是解放军的军级干部了。

在1955年的授勋大典上,鉴于马尔果夫的卓著贡献,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年仅33岁就已经是共和国开国少将的马尔果夫,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前途无限。

但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位潜力无限的将领竟然会选择叛逃。

1961年,马尔果夫与祖农一起前往苏联学习,这时的中苏关系已然出现裂痕,因为我国不愿沦为苏联的依附。

于是苏联便决定策反这两位将军,并且还游说他们二人领头带领新疆边民移民苏联。

在苏联糖衣炮弹的轰炸下,马尔果夫与祖农还是背弃了心中的理想信念,决定回国游说边民一起移民苏联。

从苏联学习归来的二人回到新疆后,便借口要到牧区了解牧民的生活,开始挨家挨户地走访游说。

在二人的卖力宣传下,大批的边民被蛊惑决定跟随二人前往苏联。

于是在1962年4月22日凌晨,二人带领着将近六万的边民来到霍尔果斯口岸,对边防士兵要求要越过边境前往苏联。

与此同时,一辆辆汽车自苏联方向驶来,他们是来接这些边民的,这明显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

边防士兵也明白事情重大,于是立刻进行了上报。

片刻后,来自中央的指令到了:不开枪、不动武、不与群众发生冲突。

在这样的指示下,边防士兵也只能放任这些边民越过口岸,争先恐后地奔向苏联。

据统计,这次外逃行动足足持续三天时间,将近六万多边民外逃,其中还包括两位开国少将,就是马尔果夫与祖农。

他们还带走了22万余头牲畜,抢走了粮仓和商店的物资,可以说影响巨大。

成立「三代」工作队

由于「伊塔事件」发生时,正值春耕时期,所以当时我国新疆边境有大批土地面临荒废,生产一度停顿。

尤其是外逃最严重的塔城和伊犁地区,当地基层政权几乎要解体不复存在。

而且我国刚刚经历了自然灾害,各地粮食储备都十分紧缺。

所以如果不赶快提出有效的办法解决外逃的影响,那么一定会有更多的边民迫不得已选择外逃。

而中央也明白这一点,立刻发布成立「三代」工作队的指示。

从新疆各生产兵团抽调出精兵强将,前往塔城伊犁地区对无人管理的耕地进行「代耕、代牧、代管」。

在「三代」工作队的强力介入下,这些地区很快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

而在工作结束后,他们又将这些土地、牧场原封不动地归还给了当地政府和群众。

这也让更多留在我国的边民知道,他们没有选择外逃是正确的。

那么那些外逃出去的边民生活如何呢?

他们一部分被苏联安排去牧场进行放牧,而更多的人被派遣到严寒的西伯利亚地区修建铁路。

可以说比起在中国的生活是远远不如的,所以其中不少人都十分后悔,并且还想要重新回到中国。

但正如当时没有阻拦他们出去时说的那样,出去了再想回来可不行了。

直到苏联解体后,这些边民也成了黑户,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纳,两名叛逃的少将也生活得十分落魄。

结语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国家利益的人终究会得到该有的报应。

参考资料:

[1]姚勇.「伊塔事件」与新疆兵团边境团场的创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0(06):83-91.DOI: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22.06.010.

[1]刘琴琴. 「伊塔事件」始末及反思[D].湖南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