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刘湘死后,川军将领争权,刘文辉表态后,众人连哭丧都真诚了好多

2024-03-03军事

1938年1月20日,汉口万国医院传来噩耗,第7战区司令长官、陆军2级上将刘湘因病离世。

刘湘之逝,让蒋中正颇感头痛。

自抗战爆发以来,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已经失去了三位2级上将,这既是一种幸事也是一种忧事。

幸事之处在于,韩复榘、刘湘、宋哲元这三位在地方上具有实力的将领终于不能再给国民政府制造麻烦。

忧事之处在于,如何安抚西北军、川军等近50余万人马成为了一大难题。

对于韩复榘部的老西北军,蒋中正并不过于担忧。韩复榘被处决后,第3集团军的领导孙桐萱、曹福林、展书堂等并非雄才大略之辈,一番官帽的派发让问题迎刃而解。

对于宋哲元的老西北军,蒋氏同样也并不太担心。

首先,张荩忱、冯治安、刘汝明等都是心系燕赵、有着抗战杀敌报国之志的将领。

其次,蒋氏慷慨解囊,给了29军三个军的扩编编制。为突显29军在「七七事变」中的英勇表现,特意选用了数字相加为14的番号,即59、68、77军,使得29军既有了面子又有了实力,反对之声几乎无法持续。

再者,即使西北军中有一些老将有所不满,也有着萧振瀛这位29军的创始人在其中调解。在蒋氏看来,只要冯玉祥不搅局,29军应该能够保持稳定。即便冯玉祥有所动作,只要有了萧振瀛的存在,他的动作也不会演变成大的风波。

然而,蒋氏对川军的安抚工作心里却没有太多底气。

首先,刘湘之死涉及的疑点太多,尤其是关于他是被何应钦吓死还是被戴笠毒死的争议,让川军将领们怒气冲天,纷纷表示要为刘湘复仇。

其次,川军内部派系众多,杨森、刘文辉、邓锡侯等人都想要分一杯羹,争夺刘湘留下的位置。

再次,刘湘的亲信将领中,有不少资历相当的人物,王瓒绪、王陵基、潘文华、唐式遵等人在理论上都有资格继承刘湘的职务。

最后,刘湘的遗孀刘周玉书(刘甫婆)在丧夫之际表现得极为激动,坚持要求将刘湘的职务传给他们未成年的儿子。这也给川军的内部稳定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然而,尽管问题复杂,蒋氏认为只要能够解决好其中的三个关键人物,就足够了。

这三个人分别是刘文辉、潘文华和刘甫婆。

刘文辉,作为刘湘的叔叔,表面上与刘湘有着重大的分歧,实际上并非不可调和。二人之间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川军是坚守一隅还是争霸川滇之间。刘文辉毕业于保定军校,在川军中有一批同窗的支持。尽管在「叔侄之争」中败北,被迫退守西康,但在川军内部,刘文辉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刘湘。如果川军将领们能够公推刘湘的叔叔刘文辉出任川军的领导,很可能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至于潘文华,则是蒋氏担心的第二人选。

潘文华乃刘湘嫡系中的中坚成员。

原先,刘湘打算卸下第23集团军总司令职务,专任第7战区司令长官,并计划将第23集团军交由潘文华接手。

然而,刘湘另一位亲信唐式遵却在背后早已向蒋氏示好。蒋氏犹豫不决,正愁如何分化第23集团军的将领,唐式遵却主动投效。蒋氏遂任命唐式遵为第23集团军总司令。

刘湘得知此事后大为恼怒。他认为唐式遵虽然有晋升的愿望,但为何不直接和他商议呢?却选择私下找蒋氏,将川军内部的纷争展现在蒋氏面前。

而潘文华深谋远虑,不愿让刘湘为难,也不想引起川军内部的不必要纷争,因此自愿退出竞争第23集团军总司令一职。

第三人是刘湘的遗孀刘周玉书。

刘湘字甫澄,其派系为「甫系」,而刘周玉书被川军将领们戏称为「刘甫婆」。

这位「刘甫婆」颇具难缠之势。在赶赴武汉奔丧的途中,一见刘湘遗体上的青紫之色,她便哭诉道:「甫澄是被你们害死的啊!」在场众人无不面露惊色。

蒋氏也明白,「刘甫婆」虽然在表面上淡泊名利,但她一旦动怒,川军将领无一能够阻挡。

事实上,刘湘之死对何键也是个打击。何键曾在湘江与长征中失误,导致大量伤亡,而蒋氏将他的部队交给投靠蒋氏的刘建绪。何键失去了兵权,只能灰溜溜地来到重庆,成为有职无权的「内政部长」。

刘湘的灵柩运抵重庆,引发一系列风波。灵柩运抵成都进行公祭,刘甫婆闯入灵堂,指责川军旧部,并提出由刘湘的长子刘世英继承职务的建议。

何键想要安抚局势,但刘甫婆的要求让他感到为难。刘甫婆要求刘湘的长子刘世英继任四川省长,世哲至少要被封为少将。何键担忧这种世袭制度不可取,但刘甫婆的悲愿让他感到压力。

刘湘的葬礼过后,围绕「甫系」继承人的问题成为新的焦点。

在经过「甫系」元老们的一致推选后,潘文华初步确定为「甫系」的继承人。然而,意外的是,这一决定却激起了「刘甫婆」的反对。

事实上,「刘甫婆」对刘湘生前对潘文华的器重并不陌生。刘湘在生前甚至留下遗嘱,明确表示要由潘文华继承「甫系」的领导地位。然而,「刘甫婆」却以自己对此一无所知为由,坚持主张由刘湘长子刘世英继承。

如果没有「刘甫婆」的干扰,潘文华本应可以顺利成为继承人。尽管一些人如唐式遵、王瓒绪、王陵基心怀不满,但他们也不敢违背公推的决定。

然而,「刘甫婆」的反对却让唐式遵、王瓒绪、王陵基等人看到了机会。在没有一个人具备毫无争议的「甫系」继承资格的情况下,他们认为自己同样有资格成为继承人。于是,「甫系」继承问题成为川军内部的一场风暴。

蒋氏政权却因此感到意外的喜悦。如果潘文华成为「甫系」继承人,以他宽厚的为人和明智的领导风格,川军内部分化将需要一定的时间。然而,「刘甫婆」的干扰却再次瓦解了本已因刘湘之死而勉强团结的川军,为蒋氏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就在蒋氏准备利用这个机会挑拨离间时,刘文辉却突然现身西康。

前文提到,刘文辉与刘湘之间的争斗并非因个人关系不好或权力斗争,而是关乎川军未来发展道路的分歧。

刘文辉的崛起本是依赖刘湘的支持,尽管他在成为混成旅旅长之前一直是刘湘的安排下发展。即便刘文辉最终当上混成旅旅长,也是在刘湘的建议和支持下实现的。

然而,随后由于发展道路的分歧,二人产生了争议,引发了一场大战。尽管刘文辉最终失败,刘湘却没有追究到底,为刘文辉留下了生路,保留了几分香火之情。

因此,刘文辉的到来让众人找到了依靠。像唐式遵、王瓒绪、王陵基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他们是刘湘的部下,而刘文辉又是刘湘的长辈,令他们在刘文辉面前自然显得黯然失色。刘文辉既有实力,又是西康省省长和一军之长,绝非那些名不副实之人。

对于潘文华来说,只要刘文辉不谋取刘湘所留大权,他必然会支持自己的继承。刘湘对他的器重是众所周知的,虽然没有明文托孤,但实际上却存在这样的关系。

对于「刘甫婆」来说,刘文辉是刘湘的长辈,同时也是川军中仅次于刘湘的实力派。有这样一位有地位、有实力的长辈坐镇,将更有利于她推动刘湘长子刘世英的继承计划。

然而,刘文辉一番言辞却让「刘甫婆」难以招架。刘文辉指出,潘文华是最合适的「甫系」继承人,忠心耿耿,为人宽厚。他还提到「刘甫婆」应该专心抚养刘湘的两个未成年儿子,而不是干预一切。对于年幼的刘世英,如何能够掌控川军中的骄兵悍将,如何能够胜任刘湘遗留的责任,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因为刘世英的上位导致川军内部不和,为蒋氏政权提供可乘之机,那将是对刘湘多年基业的一场彻底毁灭。

在听完刘文辉的一番阐述后,「刘甫婆」也被说服,对潘文华的继承没有再提出异议。

虽然已经确定了继承人的推举,但整个局势远未稳定,军权和行政大权的归属仍然未定。尽管一桩大事已经了结,人们的心思也渐渐安定,对刘湘的丧事也逐渐引起重视。于是,前来哭丧的川省大员们的哭声也显得更为真诚。

「甫系」继承人的确定虽然有了结果,但蒋氏并不满意。由于未能达成在四川派员执掌的目标,他决定釜底抽薪。因此,蒋氏下令解散第7战区。

从资历来看,潘文华确实没有领导一个战区的经验。然而,作为川军的领导人,如果第7战区存在,潘文华肯定会成为该战区司令长官。因为第7战区最初就是为了川军而设立的。

然而,随着第7战区的解散,潘文华尚未感到紧张,而杨森却感到焦虑。

在川军中,杨森的第20集团军是最早与日军交战的部队之一,并在淞沪会战中表现出色;在川军中,第20集团军的战功也是数一数二的;在与蒋氏的关系上,杨森与蒋氏的联系也是最为紧密的。

无论杨森的个人品质如何,从川军的角度看,如果要选出能够继任刘湘担任第7战区司令长官的人,毫无疑问是杨森最合适。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杨森准备向第7战区司令长官职务发起挑战时,却传来了第7战区被解散的消息,而且,刘湘曾经领导的川康绥靖公署也传闻将被撤销。

这样一来,刘湘曾担任的四川省长、第7战区司令长官和川康绥靖公署主任这三个职务都将由蒋氏指定的人接任。

对此,潘文华等人感到不满。刘湘的尸体还未冷却,蒋氏就采取这样的手段,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于是,在川军内部商议之后,他们决定既然第7战区无法保留,那就不再争取。最初设立第7战区的初衷是希望以川军为主体在一个战区内发挥重要作用,就像阎锡山的晋绥军在山西那样。

然而,由于川军的抗战热情高涨,但装备相对不足,部队的训练水平也未达到实战要求,因此,重庆统帅部只能将川军分散配置到各个战区,导致第7战区在实际中并未发挥出一个战区应有的作用。

因此,第7战区解散对潘文华等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四川省长和川康绥靖公署的位置却是决不能交给非川籍的人。因此,为了弥合内部分歧,潘文华等人推选王瓒绪担任省长,并紧急调动正在山西前线作战的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回川接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

然而,蒋氏并未预料到,潘文华接掌「甫系」后,竟然能够如此迅速地解决内部纷争,一时间也不禁对潘文华刮目相看。

因此,蒋氏只好放弃委派张群回四川担任省长的计划。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老蒋不再干预四川事务,内部的动荡再次开始。

最初推选王瓒绪为四川省长只是潘文华等人的权宜之计。然而,一旦王瓒绪得势,他的执政行为却开始偏离正轨,令人忧心。眼看他的位置岌岌可危,蒋氏意识到这个机会,私下里与王瓒绪通信,建议他以率部出川抗战为由辞去省长职务。

按照蒋氏的计划,如果川军将领们反对张群,他就派遣贺国光。然而,贺国光仍然受到拒绝,于是川军推举了王陵基。

然而,不久之后,王陵基也被川军将领们撤下台,只能如同王瓒绪一样,以率部出川抗战为由辞去职务。

潘文华及其支持者再度提名候选人,然而,这一次蒋氏显得毫不留情。连续的提名是否还能被容忍,蒋氏开始采取坚决态度,甚至提出自己愿意兼任四川省长一职。

潘文华等人对于蒋氏的出手感到意外,只能勉力表示欢迎,虽然心中充满违背初衷的无奈。

实际上,蒋氏的目的并非仅仅是削弱川军将领的权力,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将自己的嫡系有序地安插进四川。考虑到抗战总部设在四川,如果后方不稳定,将对整个抗战局势造成不利影响。

当然,如果通过这一举措能够打击川军,削弱「甫系」在四川的影响力,这对蒋氏来说无疑是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