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维持内线部队:美军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

2024-01-13军事

摘要: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提出的「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概念已相对成熟,但其后勤保障问题似乎仍未解决。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后勤官员撰写的文章【维持内线部队:美军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后勤保障能力评估】,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分别对火力和油弹补给提出了后勤需求,并阐明供应和配送网络亦面临复杂的挑战。「推」式后勤和「拉」式后勤可能也无法满足这一作战概念的后勤需求。加上在这一作战概念下,医疗后送和维修的难度加大,后勤保障将会更加复杂。最后,文章指出,虽然面临较大的后勤挑战,但联合后勤能力、作战合同支援(OCS)和预置,以及如轻型两栖战舰等新平台的开发可能为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提供后勤解决方案。

关键词: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海军陆战队、后勤保障、火力配送、油弹补给

「在分布式和对抗环境下,后勤保障将影响海军陆战队的行动节奏。」

随着美国海军陆战队回归其海军本职,人们开始重新关注海军陆战队如何支持海军部队。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以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概念为基础,概述了海军陆战队如何为海军提供支持。虽然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并非海军陆战队唯一的作战概念,但它在海军与同级别对手的持续冲突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然而,在全面战争期间,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将在后勤保障方面面临挑战。

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概念描述了海军陆战队如何分散部署在一系列远征前进基地(EAB)上,以支持参与同级冲突的海上作战部队。远征前进基地具有规模小、散布广、机动性强和信号强度低的特点,目的是在敌方武器交战区内(WEZ)的关键海域周围的近海地区开展行动。这些远征前进基地按任务编组,可依照海上作战部队指挥官的要求提供各种能力,如为舰队提供地面火力或后勤支援。无论远征前进基地的能力如何,它们都能在降低舰队风险的同时协助己方部队作战。

在现代高端冲突中,由于需要在距离己方支援基地很远的敌方武器交战区内坚守和作战,因此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往往在后勤方面难以维系。用于支持海上控制的火力型远征前进基地或作为前方油弹补给点(FARP)的远征前进基地则提供了解决后勤问题所需的保障。当这些远征前进基地同时运作以实现大规模作战时,就会出现超出海军陆战队和联合部队能力范围的后勤配送问题。

基于火力型远征前进基地的后勤需求

使用陆基反舰巡航导弹(ASCM)支援海上控制的远征前进基地需要发射平台、平台操作员、军械弹药和燃料以支持作战。虽然海军陆战队尚未具备岸基反舰巡航导弹发射能力,但通过「海马斯」(HIMARS)高机动火箭炮或联合轻型战术车辆(JLTV)之类的平台发射海军打击导弹(NSM)是理想的解决方案。这些系统提供了一个样本,从中可以确定远征前进基地后勤需求的规模和燃料消耗量。与当前的「海马斯」火箭炮一次只能携带和发射一枚陆军战术导弹(物理尺寸与海军打击导弹相似)类似,假定每个平台一次只能携带和发射一枚海军打击导弹。海军打击导弹及其发射平台将成为火力型远征前进基地的关键组成部分。

为了证明在支援海上控制方面的有效性,火力型远征前进基地需要具备足以杀伤敌方作战人员的齐射能力。据韦恩·休斯(Wayne Hughes)的【舰队战术】(Fleet Tactics)一书中关于反舰巡航导弹交战的历史分析,反舰导弹击中防御舰艇的概率为26.4%。假设需要向同一目标同时发射两枚导弹才能实现有效杀伤,那么远征前进基地需要向一艘处于防御状态的敌舰发射八枚导弹。发射平台无须并置在一起,但需要足够近,能够将目标置于海军打击导弹约100海里的打击范围内,以便向敌舰集中开火。更谨慎的做法是预计敌舰不会在冲突中单独作战,而是至少有三艘舰艇组成水面行动群。因此,海军陆战队手上需要有额外弹药来快速重新装弹,以便打击行动群中的其他船只。发射平台这种进行多次齐射的能力,需要有一辆弹药车提供保障,以实现弹药的快速装填,继而持续提供有效的海上控制。

基于美国海军陆战队提出的海军-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的兵力架构,一个排将由9个发射器和30名人员组成,其中不包括来自海军陆战队炮兵战队的附属支援人员。另外还需要12辆中型战术车辆(MTVR)为多次齐射提供物资和弹药。来自炮兵战队的24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将驾驶这些车辆,同时还担任通信、军械和勤务人员。最后,还需要一个排(36名海军陆战队队员)负责安保,其中包括9辆类似联合轻型战术车辆的车辆,以便于机动。总的来说,火力型远征前进基地需要90名人员、18辆类似联合轻型战术车辆的车辆以及12辆中型战术车辆。维持这支部队每天需要5400磅给养和9956磅燃料;8枚导弹齐射后需要再补充7048磅弹药。

图1. 火力型远征前进基地布局示例

兰德公司2013年的一项研究提供了几种潜在的部署方案,详细说明了沿第一岛链建立海上控制所需的远征前进基地地点。以图1中的龙目海峡及其周边通道为例,将需要7个独立的远征前进基地。考虑到地理上的分隔,每个远征前进基地都需要各自保证齐射8枚导弹的能力。这一要求致使每个远征前进基地都需要配备前文所述的全部人员和装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远征前进基地并非处于固定的地点,而是分布广泛的火炮阵地,海军-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的排级单位及其附属单位能够在此发射、转移和重新装弹,并准备下一次齐射,而前文提到的机动性对于保障他们开火后的战场生存至关重要。

当范围扩展到龙目海峡及其周边通道时,这些远征前进基地一共需要63个发射平台、84辆补给车、63辆安保车和630名人员。为维持这些火力型远征前进基地的运行,每天需要37800磅给养、69673磅燃料,以及每次齐射8枚导弹需要的7048磅弹药(如果与3艘水面舰艇交战,则每次齐射需要21144磅弹药)。假设每天有一次交战,龙目海峡这个战场每天大约需要59吨的保障物资,运送到7个地理上分散的地点。

基于前方油弹补给点型远征前进基地的后勤需求

支援航空行动的前方油弹补给点型远征前进基地将为海军陆战队和海军的飞机提供弹药和燃料补给,以延长飞机的任务执行时间或提高出动率。这些远征前进基地将需要航空加油设备、运输装备和补给品的车辆,以及将军械从仓库或运输设备上搬到飞机上的装卸设备。同理,任何不能自行移动的装备都需要运输设备,才能实现在作战区域内的机动。分布式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行动(DSO)作为分布式航空作战的一部分,概述了在远征前进基地作战中使用机动式前方油弹补给点的概念。

分布式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行动的前提是F-35B战斗机能够从位于敌方武器交战区之外的陆地或海上基地起飞,并利用机动式前方油弹补给点来增加出击次数。一项关于分布式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行动的研究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3个移动配送站(MDS)的支持下,9个机动式前方油弹补给点每天可为28架F-35B战斗机提供全天时油弹补给保障。每个前方油弹补给点都有备用的人员和设备,以提供所有必备的航空地面保障。不同的前方油弹补给点每天共同为每架F-35B战斗机提供两次燃料和弹药补给。并非全部机动式前方油弹补给点都会被立即启用,它们会轮换场地以提高生存能力,如图2所示。尽管前方油弹补给点的规模是可扩展的,但中型前方油弹补给点是最小的单位,可全天时运作,共需要1479名人员和387辆车辆,以支持9个机动式前方油弹补给点和3个移动配送站的运作。这些场地每天将消耗88740磅给养和162213磅燃料。假设飞机每次需要12000磅燃料和弹药补给,则每天需要672000磅燃料和多达560000磅弹药。

图2. 机动式前方油弹补给点布局(构想)

对海军飞机(如P-8反潜巡逻机)的支持将增加这些前方油弹补给点的燃料和弹药需求。例如,驻扎在关岛的P-8飞机在第一岛链内的某处地点进行巡逻和侦察时,可以获取来自菲律宾某个前方油弹补给点的支持。如果一架P-8飞机从关岛出发,执行约4小时的任务,则需要30000磅燃料才能安全返回关岛。这将迫使P-8飞机每4小时轮换一次,以便对目标区域进行全天24小时的侦察。P-8飞机每天需要从位于菲律宾的前方油弹补给点加油六次,且可能需要完全重新装载声呐浮标和「鱼叉」(Harpoon)导弹或MK54鱼雷,总补给量将是每天180000磅燃料和63096磅弹药及声呐浮标。

如果将海军陆战队和海军飞机的保障需求结合起来,假设受援飞机的机组人员无需给养,那么给养需求保持不变,仍然为每天88700磅。每天的燃料需求为1014213磅,弹药需求近623096磅。因此,远征前进基地每天需要从前方油弹补给点获得的补给量为863吨。

将上述两种后勤需求与保障能力相结合

上述两种情况都需要大量的后勤保障才能确保作战部队持久的前沿存在。此外,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预期规模意味着需同时部署火力型远征前进基地和前方油弹补给点型远征前进基地。这就导致了作战部队后勤需求的重叠,且毫无规模效应可言,战时作战部队很可能会争夺后勤保障的优先权。上述结合将导致每天的补给量达到928吨,从而确定了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总的后勤需求。

有多种运输设备可用于满足日常保障需求。根据所使用的运输设备的类型及其各自的容量,每天的总交付次数将在8至180次之间。这种交付量对配送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任何通过增加交付规模来减少交付频次的尝试,都需要额外的地面或机动存储空间。随着配送需求的确立,其他因素只会使后勤挑战更加复杂。

供应和配送网络

考虑到敌方威胁,分布式作战(如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供应点必须更加分散且位于敌方武器交战区外。由于传统的「铁山」(Iron Mountain)模式风险太高,因此产生了将供应任务分散到多个「铁丘」(Iron Hill)的设想,这将有助于避免灾难性的损失。然而,降低风险会使后勤保障丧失规模效应。增加供应和提升配送能力以维持供应点之间的库存水平,可以部分缓解规模效应上的损失。最终的结果是供应成本上升,并产生了一个更复杂、效率更低的配送网络,以克服分散所带来的问题。图3描绘了「铁山」和「铁丘」两种供应和配送模式的差异,并展示了将供应任务分散到多个供应点所造成的复杂性和配送能力要求的增加。

图3. 供应和配送网络(构想)

此外,地理方位、远距离以及敌方行动将会使配送网络复杂化。对于远征前进基地作战而言,最具挑战性的地理环境是非毗连地形,如龙目海峡和火力型远征前进基地周边的通道。在被水域隔开的地区运作的远征前进基地无法利用平常的地面补给点,需要空中或海上资产来配送补给。此外,由于补给点位于敌方武器交战区外,交通路线和运输时间都会更长。这一时间、空间上的挑战需要额外的配送能力,以保证补给物资持续不断的交付。最后,敌方打击将导致配送链受损,这在现代高端冲突中是无法避免的,而且还会破坏配送资产及其有效运力。这就要求后勤保障需要具备一定的冗余。

「推」式后勤和「拉」式后勤

除了错综复杂的供应和配送网络外,「推」式和「拉」式后勤模式也同样增加了后勤保障的复杂程度。「推」式后勤供应的是可预测的物资,包括给养、燃料和军械弹药。虽然效率不及「拉」式后勤,但考虑到影响配送的时间、空间因素,这是保证后勤供应的最佳方式。相反,远征前进基地无法预测「拉」式后勤,这通常指的是维修零部件等关键物资。远征前进基地作战部队可携带「第九类」物资(美军的后勤保障物资可分为十大类,其中第九类为维修零部件),但由于不可能一次性带上全部零部件,因此设备可能会因缺少零部件而功能退化或彻底停止运行,从而给远征前进基地的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虽然维修零部件仅仅是「拉」式后勤的一个例子,但也足以印证远征前进基地面临着诸多不可预测的挑战。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后勤保障物资的及时交付,有赖于一个稳健且复原力强的供应、配送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供应需求。

其他后勤专业功能需求

远征前进基地作战还在其他后勤专业领域面临挑战。由于远离高水平的医疗设施,导致战场伤员救治和医疗后送变得极其困难。鉴于当前的条令对医疗能力进行了整合,分布式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只能进行最低限度的医疗救治。「黄金抢救时间」受到影响后,伤员的风险将增加,且任何伤员后送和医疗后送都将与补给物资争夺有限的运力。

对于在零部件和人员都极度匮乏的恶劣环境中执行任务的远征前进基地作战部队而言,维修是个大问题。如前所述,远征前进基地作战部队可以携带零部件模块,以提升自我保障能力,但前提是设备操作员具备自行维修设备的能力。但如果需要特殊的工具、器材或维修人员,解决的方法要么是将其纳入远征前进基地作战部队的编制内,要么得具备随时机动支援的能力。即使有人员和器材可用,这些人员和器材仍面临着如何才能到达远征前进基地的问题。如果设备维修无法就地进行,那么设备后送又会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虽然上述的后勤专业领域并非全部,但也足以表明,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内部对于后勤优先级的竞争会十分激烈。由于配送网络效率低下、敌方行动造成的战损以及不可预测的需求,这些相互竞争的后勤优先事项都将面临复杂的配送问题。此外,后勤保障将与调度和机动作战职能争夺相同的水面和空中运输资产。这些因素将进一步加剧配送928吨日常补给物资的挑战,使得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在现代高端冲突难以承受。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杰(Gen Berger)上将表示,「地面和航空领域的作战后勤系统不足以应对同级别对手带来的挑战,在印太地区尤为如此,因为远距离将会使部队的后勤保障复杂化。」

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如何获得支持

或许有人会认为,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在后勤上是可持续的,且所面临的配送复杂程度和挑战是可以缓解的。首先,海军陆战队目前已经执行了有限的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其次,联合后勤能力提供了额外的保障,使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得以扩展。最后,联合部队未来能够提供充足的必要支持。

2019年,第31海军陆战队远征队(MEU)进行了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展示了支援航空行动和「海马斯」火力任务的前方油弹补给点行动。海军陆战队远征队抢占了一个机场,并将其建成前方油弹补给点,可以同时为旋翼机和KC-130J加油机提供保障。具备为大型固定翼飞机提供保障的能力意味着在支援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然后,海军陆战队远征队进行了一场设想中的邻岛夺控行动,利用先前建立的远征前进基地支援该行动。第二个岛屿用于部署「海马斯」火箭炮,以进行精准远程打击。以上是一支标准海军陆战队远征队编制内的设备、人员和能力为远征前进基地提供保障的示例。

【远征前进基地作战暂行手册】(Tentative Manual for EABO)将作战合同支援(OCS)和预置视为关键的后勤保障能力。作战合同支援可利用当地的供应资源来显著减轻普通后勤保障物资的配送需求。燃料和水是作战合同支援可以满足的两项最重要的需求。当作战合同支援刚启动时,预置可以提供初始补给。此外,预置还可以通过将装备预先放置在作战区域内来减少部署需求。作战合同支援和预置相结合,将减少机动和保障需求,从而显著减少配送需求。

从联合的角度来看,空军和海军也将成为远征前进基地作战保障的关键推动者。空军的空中运输资产可提供从敌方武器交战区以外的基地进入用作远征前进基地的前沿地区的配送能力。与海军陆战队的航空能力相比,空军的能力更为强大,因此空军势必会为后勤保障做出重要贡献。海军陆战队可以从海军着手,「利用联合海上行动,如海军后勤一体化、海基后勤和分布式敏捷后勤。」船舶的固有运力、作为移动补给点的能力以及运载水面运输设备的能力,对于实现大规模远征前进基地作战至关重要。这些海基资产将极大改善物资配送能力。此外,新平台的开发还将在未来促进跨海交通线的配送能力。

海军陆战队和海军正致力于开发新型两栖平台以实现分布式作战,其中最有前景的是轻型两栖战舰(LAW)。它的设计纳入了足够的航程,可以从遥远的陆基供应节点或海基供应节点,以及两栖或海上预置舰船上运载补给品。轻型两栖战舰,在无人驾驶水面舰船和航空飞行器的加持下,可以显著提高配送能力,让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得以持续。

结论

前文的这些设想都显示了维持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的后勤需求的巨大体量。物资配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本文所探讨的物资配送方面的挑战仅仅触及这一问题的表层。因此,后勤需求的复杂性可能使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在现代高端冲突中难以为继。

然而,这一分析并不意味着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将来注定失败。如前所述,联合部队可能具备后勤保障能力,但海军陆战队必须为之争取。此外,未来也可能出现能成功应对配送挑战的能力。在对这些假设性的后勤保障能力进行实测之前,将它们作为规划依据仍为时过早,因为它们不确定且不可靠。后勤保障影响着作战行动的节奏,因此,要想成功执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必须对后勤保障进行适当的优先排序并确保拥有充足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