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简约版海马斯」闪耀俄乌战场,俄罗斯为拦截付出巨资。

2024-03-11军事

资料图

火箭炮革命:传统VS制导

传统火箭炮,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主要靠集群使用确保杀伤力。可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美国在冷战末期推出的制导火箭炮改变了游戏规则。这就是「海马斯」的前身M-142,曾被称为「钢雨」。然而,俄罗斯对于这种「打完就跑」的作战方式一直感到棘手,采用笨拙的方式来应对,形成了一场看似简单实则异常复杂的战术博弈。

资料图

俄军的笨拙对策与高昂代价

俄罗斯面对「海马斯」的战术,可谓笨拙却又有效。他们在「海马斯」活动区域保持强力监视,限制其快速再次打击的能力,同时组建多层防空网拦截火箭弹。然而,这种对策并非高明之举,付出的代价之高昂让人咋舌。一枚「海马斯」火箭弹不到10万美元,而两枚拦截的防空导弹价格在30到80万美元不等,代价不言而喻。这场硝烟中的博弈,不仅考验着双方的技术,更考验着资源与策略的合理运用。

资料图

硬性成本的博弈:火箭与导弹的贵族战

「海马斯」搭载的火箭弹最大射程70千米,20秒内可射完6发,然后迅速脱离战场。俄罗斯对此感到非常头疼,为了有效对抗,他们选择使用昂贵的防空导弹。这场硬性成本的博弈,一枚「海马斯」火箭弹战前价格不到10万美元,而两枚拦截的防空导弹战前价格在30到80万美元不等。这样的交换比例让人不禁思考,除了这个笨办法,俄罗斯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资料图

「海马斯」面临的挑战与局限

尽管「海马斯」最初表现出色,但后续并未有惊人的大动作。这既是因为俄罗斯笨拙地应对,成功遏制了「海马斯」的威力,也因为「海马斯」本身存在一定局限。一枚火箭弹接近10万美元,六发齐射就是60万,这还是战前价。然而,由于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各种战争物资价格激增,制导火箭弹的价格也大涨,如今「海马斯」一轮齐射至少150万美元。这使得乌克兰不能随意使用「海马斯」,而每次使用都意味着高昂的硬性成本。这样的局限让「海马斯」在战场上显得越发捉襟见肘。

资料图

俄乌战争中的军事装备水平与经验教训

俄乌战争,是当今世界最高烈度的军事冲突之一,也是两支实力雄厚的军队的对决。然而,尽管涉及的军事装备水平堪称一流,但双方对信息化战争的了解相对有限。装备使用受到制约,远未形成真正成体系的信息化作战脉络。在这场硝烟中,新锐武器如单兵无人机和远程制导火箭炮表现强势,但俄乌两支军队仍深受苏联烙印。唯有中美在全球范围内真正能够在信息化战争中游刃有余。尽管俄乌两支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积累了实战经验,但面对中美的全面出手,结局显而易见。

资料图

未来之战:制导火箭炮的崛起

回顾「海马斯」近两年的表现,我们也许能够找到一些启示。这对于大力发展制导火箭炮的中国军队来说尤为重要。虽然「海马斯」在俄乌战场上面临了一系列困扰,但它的机动性和难以捉摸的战术让人不得不对这种先进武器肃然起敬。近期防务展上中国制导火箭炮的表现也足以让我们期待,毕竟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制导火箭炮正逐渐成为战场上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