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中国卫星主发动机故障,发射失败?17个月爬升3.6万公里,成功入轨

2024-06-13军事

亚太6E卫星创奇迹,17个月轨道爬升终成功

对于航天领域来说,失利常常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不代表一切万事大吉,反之亦然。我国自主研制的亚太6E通信卫星就曾经遭遇了重大发动机故障,但在地面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这颗"重伤员"却创造了航天史上的奇迹 - 整整17个月的时间,仅靠微弱的姿态控制发动机,就完成了从低轨道到同步轨道的史诗级飞跃!

故障来袭,主发动机罢工

2023年1月,亚太6E成功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了预定的过渡轨道。但就在即将展开自主轨道爬升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罢工"打乱了所有计划的节奏。

亚太6E携带了一个2210公斤重的独立推进舱,设计用途是为卫星提供强大动力,完成从低轨道到同步轨道36000公里的高空作业。然而关键时刻,这个推进舱的主动力发动机却发生了故障,彻底失去了点火能力。

失去主发动机的支持,简直就是彻底宣告了「死亡」。这颗4300公斤重的"大个子"原本就是靠运载火箭的劲头送上了200公里的低轨道,现在再想依靠自身的微弱动力攀升35800公里,无疑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对大多数人来说,唯一合理的选择或许就是放弃。但中国航天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宁愿去相信奇迹,也不甘心就这样认输。

关键一招,智取"小推进"

面对严峻形势,地面科研团队临危不乱,反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使用推进舱上的姿态发动机来完成轨道转移!

姿态发动机在设计上原本就不是为了推进之用,而只是调节卫星姿态的小推进器。现在居然要让它们背上沉重的推进任务,这本是临时抱佛脚的权宜之计。但机会终归要给出一次,于是调校一番之后,亚太6E与推进舱组合体就踏上了艰难征途。

"哪怕一步一个脚印,也要前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地面控制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推进过程。借助姿态发动机每分每秒的微小推力,轨道高度在缓缓增加。即便如此,离36000公里的目标依旧遥不可及。

就在距离放弃的边缘,终于在10天后,亚太6E成功将轨道高度拉升至8000公里的中间过渡轨道!再接再厉,轨道转移任务才刚刚过了第一关。

不可能的挑战,惊天动地的奇迹

分离之后,轮到亚太6E卫星本身出场了。早在设计之初,它就被赋予了自主变轨的独特能力,携带了2套电推进系统。所谓"电推进",就是利用电能对惰性气体离子加速,产生微弱但持久的推力,长期积累便可助力卫星改变轨道。

然而电推进的推力太过微小,即便高效如亚太6E,最终的变轨时间往往也得几个月之久。而当前的情况是,为了攀升到同步轨道,还需要耗费17个月的漫长时光。对于遭受重创的卫星本体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常规寿命也只有15年。

尽管如此,航天人们并没有放弃希望。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每一天,地面团队都在紧盯着轨道变化,精心调配电推进参数。而亚太6E也用尽全力,千方百计地节省电量,以求将电推进的效率发挥到极致。

于是,这场看似"与时间的拉锯战"慢慢开始了逆转的趋势。从8000公里、到1万公里、2万公里……随着轨道高度一点点攀升,所有人对胜利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

终于,在漫长的17个月后的2024年6月10日,亚太6E终于抵达了同步轨道轨位,全部轨道调整任务彻底完成!这个只能用"奇迹"来形容的成果,将被铭记在航天史册的最光荣一页!

奇迹的启示:永不放弃

这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奇迹"终于降临,靠的正是航天人对"永不放弃"的无私执着。而其中最宝贵的收获,不仅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技术创新,更是对未来充满了无穷希望。

其一,亚太6E轨道变轨创造了一个全新纪录,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仅凭微型电推进系统实现大幅度轨道改变的卫星。这无疑将为未来电推进事业的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其二,它向我们诠释了"绝不放弃"的宝贵品质。从排除万难使用姿态发动机开始,到后期艰苦的17个月坚守,整个过程都是对永不言弃的有力诠释。对于任何科研事业来说,这种精神是最为可贵的品质。

其三,亚太6E事件也昭示了我国航天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若当时完全依赖外力,可能早已被判了"死刑"。唯有自力更生,挖掘自身潜力,我们才能排除万难,创造奇迹。

亚太6E于17个月后的重生,如同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它将肩负着为东南亚提供高通量通信服务的重任,将这段传奇经历永载史册。而我们更要铭记其中所蕴含的宝贵意义,以无坚不摧的斗志,续写航天事业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