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我踏上了通往西藏的列车,加入边防部队。那些年在边境线的经历,塑造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
山高路远,高原反应让不少战友受了不少罪,但我们都坚持了下来。那时候,每一封家书都很沉重,每一次站岗都像是与世隔绝。
1985年退伍回到陕西的老家,我发现虽然我已经离开了高原,但家里的生活依旧艰苦。
退伍后,我本希望能找份稳定工作,可当兵学来的技能,在家乡这个小村里几乎派不上用场。我只好回归田间地头,平时还得到处找些零工来做。
村里的道路依旧泥泞,家里的房子也显得更加破旧。母亲见我回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眼角的皱纹告诉我,这几年她一定经历了许多我不知道的艰难。
她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土豆粥,对我说:「文儿,你回来就好,家里再苦,大家在一起,总能熬过去。」
我接过碗,心里五味杂陈,这碗粥简单而温暖,却重如千斤。
回到家的那天,天正蒙蒙亮。站在老家的门口,我看着那扇斑驳的木门,心里竟然有些犹豫不决。
推门进去,看到的是一片破败。屋顶的瓦片有几处已经缺失,雨季一到,屋里必定漏水。 我父亲看到我,脸上带着笑意,但那笑容掩盖不了他眼中的疲惫。
他一瘸一拐地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文儿,回来就好,家里虽然苦点,但过日子总得有个顶梁柱。」
我点点头,心里却是五味杂陈。 母亲从厨房端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早饭,是几个玉米饼和一小碟咸菜。
我坐下来,她一边给我盛饭,一边说:「你不在的这些年,村里的变化不大,你大哥家的债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你二姐也搬出去了,就指望着你回来能好些。」
吃着这简单的饭菜,我深刻感受到家里的窘迫。 饭后,我走到村头,看着那些熟悉的田野和山丘,思绪万千。
我知道,退伍后的生活不会有任何的轻松。这片土地,这个家,需要我去承担更多。我拿起锄头,走向了田间。
我决定不管未来有多艰难,我都要在这片土地上,为这个家寻找一线希望。
那天下午,我刚从田里回来,经过村边的小路时,看到一个大婶挑着沉重的担子,步履蹒跚地往山上走。她的脸上露出明显的疲惫,汗水顺着额头淌下。
我忍不住走上前去,轻声问道:「大婶,需要帮忙吗?」
她停下来,看着我这身军装,有些迟疑,但很快就笑了:「小伙子,这担子挺沉的,你一个人能行吗?」
我笑着接过她的担子,是有些重量,不过对于我这曾是士兵的人来说,这点重量还能应付。 我帮她将担子背到家,她不停地感谢我,还邀请我进屋喝口水。
屋里布置简单,一壶开水放在桌上,她递给我一杯,然后慈祥地说:「小伙子,看你穿的是军装,是不是刚从部队回来?」
我点了点头,告诉她我刚退伍不久。她听后,目光里带着一丝敬意:「退伍军人啊,辛苦了。我们这有个姑娘,聪明能干,你如果没急着回家,不妨去见见?」
我一听,心里有些好奇,也没多想,就随口答应了。 大婶立刻带着兴奋的笑容,给那位姑娘的家里打了电话。
没一会儿,她高兴地告诉我,对方同意了我们过去拜访。走在去她家的路上,我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即将遇见的将是怎样的一个人。
大婶则一路上都在向我介绍那姑娘的情况,言语间满是赞赏。 这一次的偶遇,未知的前方,却让我的心跳不已,感觉这条小路,可能会引领我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张小兰家的院子里,花草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一见到她,我就感觉到了一种特别的氛围。
她的笑容简单而真诚,和她第一次握手时,她的手掌粗糙,显然是长年累月的劳作留下的痕迹。
我们坐在石凳上,她给我倒了一杯自家泡的野菊花茶,轻声问道:「听张大婶说你是退伍军人,回来后决定留在村里?」
我点头,心里有点紧张,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张小兰看出了我的拘谨,微笑着继续说:「我知道,我这个要求可能让很多人都觉得难以接受。」
她的眼神中有一种坚定,那是对生活的不易和对未来的坚持:「我只想找一个能接受我和我妈妈一起生活的人。如果你介意,我完全理解。」
这番话让我有些感动,我急忙回应:「小兰,我理解你。我的家也很简单,我父母年纪也大了。我知道,照顾老人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我顿了顿,看着她期待的目光,继续说:「如果我们能走到一起,你的妈妈就是我的妈妈。我不会让她们孤单。」
张小兰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后是释然的笑容。她轻轻地点了点头,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一种特别的联系在我们之间悄然形成。
那天,我们在她家的小院里聊了很久,从家庭到未来的梦想,从村里的生活到外面的世界。
我发现,尽管我们来自相似的背景,但她的视野和坚韧让我对她充满了敬意。
我们的对话不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决定和张小兰共同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步重要的决策。我接受了她提出的条件,也明白这意味着不仅要与她携手前行,还要与她的母亲共同生活。
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次对家庭责任的深刻体验。
一天清晨,阳光照进张小兰家的小院,我和她以及她的母亲围坐在木质的餐桌旁。
张小兰的母亲微笑着看着我,眼中满是期待与欢迎。
她温和地说:「文儿,从今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我们虽然简朴,但会尽力让你感到温暖。」
我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感激和责任感。
「阿姨,我会尽我所能,为这个家做出贡献。」我回答。在这个小院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归属感。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张小兰开始了我们的共同生活和工作。我们计划在后山开辟一片地用于种植香菇。
这项工作很新,张小兰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而我也迫切想要学习新的技能。我们一起整理土地,购买种菌,每天都汗流浃背,看到那一片片新土地被开垦,心中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有一天,张小兰站在即将完成的香菇棚前,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希望。
「你看,这里将是我们的未来。」她对我说,手指轻轻触碰着还未完全架设好的木架。
我握住她的手,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承诺:「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也是我们即将走过的未来。从此,我知道,我的生活已经和这片土地、这个家紧密地绑定在了一起。
香菇养殖的起步并不容易。一开始,我们面临了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如菌种的选择、温湿度的控制,还有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
每一步都是新的挑战,有时候连续几天的努力看起来都要付诸东流。
记得有一次,由于温度控制不当,我们的一批香菇菌袋全都发霉了,看着那些白色的霉斑,我和张小兰都心如刀绞。
张小兰看着我,眼中充满歉意:「对不起,是我没有控制好温度。」
我摇摇头,握住她的手:「这不是你的错,我们都还在学习。我们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我们没有放弃,而是开始向其他成功的香菇养殖户学习。每逢市集日,我们就去询问经验,购买书籍,甚至上网搜索。
渐渐地,我们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家条件的养殖方法。 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我们的香菇质量开始有了显著提升。
收成的那天,我们将香菇摊在院子里晒干,那种成就感是我以前从未体验过的。
村里的邻居也开始注意到我们的成果,他们赞叹不已,甚至有几家也来请教养殖的技巧。
「看,这就是我们的努力结果。」张小兰指着一排排整齐的香菇说,她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我站在她身边,看着这些香菇,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希望。 我们不仅克服了技术难题,还逐步解决了资金问题。
起初投入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我的退伍费和我们向亲友借的一些小额贷款。
随着销量的增加,我们开始有了一些小小的盈余,这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随着我们的香菇业务逐渐站稳脚跟,村里的氛围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以前,许多村民对我们养殖香菇的尝试持怀疑态度,觉得这种高投入的事业在我们这样的小村庄不可能成功。
当他们看到我们的香菇既美味又营养,逐渐开始转变态度。
有一天,我和张小兰在村头的老槐树下设置了一个小摊位,展示我们的香菇。村里的人们围过来,他们惊讶于香菇的品质和我们的努力。
一位邻居阿姨说:「你们俩真是给我们村争光啊,以前谁想到在这里能种出这么好的香菇!」
她的话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成功激发了村民们的信心。他们开始相信,即使在这片偏远的土地上,只要有恒心和努力,也能创造出一片天地。
不久后,村里的几个家庭也开始尝试养殖香菇,甚至还来向我们学习技术。
我和张小兰也乐于分享我们的经验,我们希望能帮助更多人改善生活。这种分享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
我们通过实际行动改变了村里人对传统观念的看法,证明了新方法也能带来新希望。
我们成为了村里的样板,不只是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更在社会关系和文化观念上促成了积极的变化。
张小兰的母亲和我的父母,他们的晚年得到了村里人的尊重和关怀,这种改变让我们深感家的温暖和社区的力量。
这一切都证明,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有决心和创新,就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现在,我和张小兰在村里的生活已经平静而充实。每天,我们一起照看着香菇棚,看着那些由我们亲手种植的香菇茁壮成长。
晚上,我们会坐在院子里,看着天边的星星,回忆过去的努力和挑战。
张小兰有时会靠在我的肩膀上,轻声说:「你知道吗,我从没想过生活能这样美好。」
我会握着她的手,心中充满了感激:「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共同的坚持和理解。」
我们的经济独立给了我们自由,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家庭和传统的新理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
我们不仅是伴侣,也是事业伙伴,更是彼此生活中的支柱。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我们的笑声和爱。
这样的日子,平淡中带着温馨……
图片来源网络,内容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