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老船工吴成德回忆:金门战役若提前几个小时打响,结局很可能扭转

2024-09-17军事

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我军损失9000余官兵及船工,未能攻下金门岛,成为解放战争末期的一次遗憾败绩。为了准备这场战役,28军副军长萧锋竭尽全力找来300多条渡船,包括大批当地船工,然而多数船工后来成了烈士。吴成德在10月24日驾驶自家木船,载着解放军部队开往金门。跟当天派出的其他船只一样,吴成德的船也被炸毁了,但幸运的是,他本人活了下来,并跟随第二天的船只返回大陆。

船工吴成德死里逃生,却一直感到深深的遗憾,晚年仍然感叹道: 如果当天能早一点出发,金门岛未必拿不下来!可惜出发命令实在是太晚了。 起初说是8点出发,后来拖到了11点。有历史资料称晚8点钟第一梯队渡海,跟真实情况是有出入的。老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吴成德并非专业的军人,一个船工讲的话,有道理吗?

由于49年人民海军初创不久 ,三野打金门岛时,基本指望不上。我军第10兵团在福建进展神速,国民党军大多丧失了抵抗意志,所以兵团部对解放金门的前景很乐观,主要由三野28军负责。并且28军军长还不在前线,实际指挥金门战役的是副军长萧锋。萧锋认为主要难题不在作战,而是找船。战前他的时间精力基本都在搜罗船只和船工上,没有制定非常严谨的作战计划,情报工作也不太到位。

300条木船是什么概念呢?若用于攻打金门岛,作为运输力量是否足够?应该说很吃紧,但不是不能打。战前金门岛上有2万多国民党军,萧锋麾下7个团的部队若能实现一次性登岛,按照双方战斗力及官兵心气,我军快速占领全岛是有一定把握的。但在运力有限、船速又慢的条件下,只能采取夜间分批次上岛的办法,这么做具有冒险性,需要做非常缜密、合理的安排。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第一梯队登岛,只能有3个团的部队;而船工们需要把船开回来,再接3-4个团上岛;木船速度慢,一来一回需要6个小时。如果计划顺利实施,会出现1.8万名三野官兵对战2万守岛国民党军的局面,在敌人增援金门之前,可能大规模的战斗已经结束,而我方的后续部队也将源源不断地上岛巩固阵地。

然而在出发时间上,基本未经历过真正渡海作战的三野指挥员们,却犯了常识性的错误。24日晚11点第一梯队出发,到达金门岛已是次日凌晨两点左右,因为潮汐原因船只难以真正靠岸,强行靠岸只能搁浅,船便动不了,无法立即返航接第二梯队。船工在接近金门岛时,提示官兵们下海突击最后一段距离,以便他们调头返程;但夜色下指战员普遍情绪紧张,对船工的做法很不满,坚决要求靠到最近,以减少伤亡。

其实不是船工们怕牺牲,而是靠岸后船无法再行动,搁浅就要等到潮水再涨起来,不是把下步作战行动耽误了吗?首批上岛的3个团里,没有一名师级干部,基层指挥员没有经过足够的海战培训,只顾完成自己部队的任务,现场乱作一团;登陆后也没有人帮船工把船推回海里,都忙着往前冲。所以船工们看着船搁浅,只能就近等待涨潮,一时半会回不了对岸,后方队伍干着急。

接下来的惨剧众所周知,国民党军轰炸了全部搁浅的船只,由于船不能动,敌人打死靶没有任何难度,并且大批无助的船工也被炸死。后方得知金门岛首批部队的危险处境,大惊失色,萧锋副军长没有多余的船,他只能紧急向第10兵团部求助。第二天白天,厦门方向派来几条船,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载了少量几个连队增援金门岛,这批战士跟首批部队一样,几乎全部死伤、被俘。不过吴成德正是跟着第二天上岛的船,得以返回大陆、保住了一条命。

吴成德说「早打几个小时,我军有望解放金门」,这种判断不无道理。如果第一批部队在24日晚上8点左右出发,那3个小时后船只登岛根本不会搁浅,潮水没有跌下去。船工们可以按计划立即返航,接下一批3个团的战士,如此走两个来回是毫无问题的。这个细节,是金门战役准备不足、严重轻敌的具体表现之一,老船工的话令人痛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