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船为课堂,海为操场,「东北虎」如何破局成为「水中蛟」

2024-04-02军事

▶船来了

与海口市隔琼州海峡相望的是雷州半岛上的徐闻县,渡海部队的海练基地就安排在这里。

初夏的徐闻,正午的太阳已经很「热情」,沙滩踩上去烫脚,夹杂着腥气的海风一阵阵吹过来。可在眼前的海面上,人头攒动,木船穿梭,渡海部队的海练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

战士们分成一组组,一群群,各自进行着操练。有的抱着竹筒子做的三角架在海里学习游泳;有的喊着「冲!」「杀!」从沙滩扑向海浪;有的驾着木船,拼命地划来划去,却大部分时间在海里打转。

陆地上练兵也同样热火朝天,有的走天桥,有的荡秋千,有的滚铁环,而有的却在开动脑筋,想解决海练中遇到的问题。

积极准备解放海南岛的我军指战员们,在雷州半岛海边刻苦进行海上练兵

渡海作战最离不开的就是船,同样,海上练兵也需要足够的船只,否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

说起这件事,多亏了地方党组织和政府的配合。正是因为有他们,渡海部队才在不长的时间里,通过广泛深入敌发动群众,使许多被藏匿起来的船都开来了。从单桅的小木船,到三桅的大帆船,从四面八方一批又一批地送到了海上练兵场。

更令人惊喜的是,船来了,船工师傅也跟着来了。他们一起成为了渡海部队的一员,加入到了风风火火的海上训练中,让渡海作战有了根本的基础。

▶第一关:晕船关

作为陆地上战无不胜的「东北虎」,到了大海边却犯愁了。晕船成了他们第一个「拦路虎」,所以海上训练要过的第一关是晕船关。

小小的渔船漂浮在大海中,就像一片轻飘飘的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波峰,一会儿被推向波谷。对于刚开始海练的北方战士,几乎没有不晕船的。

上上下下几个来回,就把自恃为年轻力壮的北方大汉折腾的脸色发青。吐完了饭食吐苦水,最后只剩下干呕。放眼望去,到处是在船上呕吐的战士。

尽管这样,海练还得继续。为了防止呕吐,战士们想了各种办法,做了各式各样的试验。

首先就是通过在船上聊天、讲笑话、低声唱歌、闭眼深思等小办法来转移对大海波浪的注意力,减轻晕船的程度。

准备的弹药

其次有的部队想到了上船前分别试吃不同份量的饭菜,来测试晕船的效果。经过多次试验得出结论:吃适量时晕船的程度最轻。

还有的部队向当地渔民取经,发现用椰子熬水喝能止住呕吐。

此外,为了弥补漂海时间短的问题,渡海部队又想出一些在陆地上锻炼的方法,如走浪桥、转迷罗、荡秋千,这样可以达到摇晃的条件下保持稳定状态的训练目的。

在有效的方法之下,久练之下必出效果,晕船的人越来越少了。漂海也由近岸处白天漂海,改为夜间漂海,后来又改为远距离漂海。而且漂海的时间逐渐加长,最长的时候能从太阳落山出海,一下漂到凌晨3时。

晕船船这一关终于过了。

▶第二关:海上射击关

木船在海面上起伏不定,把握射击时机成了一道大难题,所以接下来渡海部队要闯海上射击这一关。

不过令人感到沮丧的是,战士们经过反复试验,得出的结论居然惊奇的一致:在木船上无法进行精确射击。

可有人偏偏就不信这个邪。118师有一位叫候志诚的战士,对海上射击这件事着了迷。在其他人都有些要放弃的时候,他还在一直钻研这个问题。

重炮布阵

在他的想法中,认为木船上射击的办法是练出来的,只要苦练,不愁没有办法。于是,海练的时候,不管海上的风浪有多大,他总是端着枪趴在船头甲板上,死死地盯着船前的海浪。

海量一波动,船就摇摆,一个浪过去,后面的海浪又涌上来,船头把海流一劈为二,浪花顺着船底哗哗地溜过去。只有在这个时候,候志诚才感觉船身能稳定一会。

他在心里默念着计算这中间的间隙时间,就那么1、2、3、4......地数着。先看一个海浪从船头流到船尾,一共几个数字,再看浪花顺船流过去,几个数字稳几个数字不稳。

多次试验得出的结果,是两头不稳中间稳,稳定时间能数6个数。在这段时间内瞄准射击,动作快的话,能打出两枪。

得出结论的第二天,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班长。「很好,很好!」班长一听很高兴,让他利用今天晚上的海练再去验证一番。

这一天晚上风小浪不急,候志诚又按照昨天的方法演算到半夜。等海练回来的时候,他急忙把班长留在院子里,介绍自己的验证结果,结论就是:这个办法肯定行!

「我看也行,明天我就向上级汇报这一新的发现。」第二天一早,班长就向连队领导详细汇报了这一情况。

得知这一情况后,连队领导当即决定立即在全连试验。在当晚的海练中,所有人用这种方法计算了一下,果然有效。后来又经过营里推广到各连。

而发现这一规律的候志诚不仅在全营大会上受到了表扬,而且还被记小功一次。

▶破船试验

战前的海上训练,一方面提高了战士们驾驭大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逐步消除了他们对大海的恐惧心理和渡海作战的顾虑。

这里面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破船实验」。

某个连队为了打消战士们的沉船顾虑,就用一只破船实验,让十几个战士在船舱里自救,但排水的排不完,堵又堵不住。船上的人有些发慌,最后所有人都全部落水。

紧接着第二次实验。连队领导提前向战士们做了说明:木帆船在海上目标小,不容易被打中。即使万一船被打漏了,也可以用木板、钉子、棉花、木塞迅速修补好。实在难以挽救了,也要严禁跳海。

海上训练

同时为了证明水的浮力,他们在岸上称一个人113斤,到水里又称只有11斤,一根一丈二尺长的桅杆在水里可以浮起8个人。

通过这样反复的实验和引导,战士们逐渐体会到,如果木船出了事,只要沉着不发慌,就可以边修补边往岸上靠。即使修补不好,也可以扶着一块木板登陆。只要登上陆地就是解放军的主场了。

闻知此事的韩先楚,显得非常高兴:「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实践出真知,一切经过实践总是个好办法。这不就是活生生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这些经验赶紧整理出系统的材料,向全军推广。」韩先楚紧接着对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说道。

于是,40军的海上训练效果愈发明显起来。

▶登陆演习

海上训练这么久,是为了渡过眼前的琼州海峡,而最终的目的是在对岸的海南岛登陆,所以登陆演习也是海上练兵的一项重要内容。

刚开始夜间进行模拟登陆演习的时候,当船从海上驶到岸边,登陆口令一下,不管水浅水深,岩石刺脚绊腿,战士们便扑通扑通地一个个从船上往下跳,向岸上冲。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有的被水淹没,有的被巨浪打翻,有的跌破了手,有的跌得脸上流血。许多战士的脚、腿被岩石、海蛎子壳划开一道道血口,被海水腌得疼痛、化脓。

海岸上密布重炮,掩护英雄的部队跨海南征

虽然战士们不在乎这些小伤,但是这样的结果不是渡海部队领导们所有看到的。敌前登陆不同于陆地上的冲锋,这是因为大船的船身离海面较高,如果不在合适的机会下跳到海里,很容易受伤,也容易造成登陆部队的阵型混乱,减弱了进攻的节奏。

渡海部队一方面让有经验的船工指导战士们掌握合适的跳船时间点,一方面积极发动下面的部队想办法。有个连队就想出了一套滑板登陆的巧方法。这个方法让登陆人员按照事先排好的队列,从搭在船身上的滑板依次滑下去,速度快,伤亡小,完全可以保证登陆的一次成功。

▶讨厌的敌机

眼看着对岸的渡海部队热火朝天地进行海上训练,海南岛上的国民党军坐不住了,不断派出敌机对渡海部队进行袭扰和打击。

有一次,一只在海上训练中迷失方向的木船,偏离了队伍,飘荡在海上。第二天被敌人侦察到,于是敌机出动疯狂地对这只木船进行轰炸扫射。船上的渡海小队在指战员受伤的情况下,边战边往岸边退,一直到了岸上炮兵火力掩护的范围内,才顺利脱险。

副排长鲁湘云率领7名战士,在海上练兵中首创以木船打败敌人兵舰的奇迹

不死心的敌机,又一次趁着渡海部队在海练,突然出现在上空,对着训练中的战士俯冲扫射,打坏了船只。后来在岸边高射炮的密集射击下,敌机才狼狈不堪地逃跑掉。

为了有效防止敌机再进行侵扰,渡海部队在船上也架设上机枪。一旦敌机出现,岸上、船上一起密集开火,迫使敌机不敢再低空飞行扫射,保证了海练的顺利进行。

▶海上考试

海练使渡海部队迅速熟悉海上作战的规律,仅两个多月,他们就基本掌握了潮水、风向的规律,消除了晕船现象,习惯了海上生活,学会了一套海上作战的本领。

但是,效果到底怎么样呢?一场考试也许更能验证训练的实际成果。

湛江港的出口是广州湾门。这里航道不宽,一到冬季,不管有风无风,总是海涛汹涌。许多渔船曾在这里葬身鱼腹,考试安排在这里是最合适不过了。

我强大部队在出征前宣誓:「打到海南岛,解放全中国

一声令下,渡海部队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驶向广州湾门。汹涌的海浪疯狂地拍打着礁石,卷上了船舷,激流形成了巨大的漩涡,仿佛要把一条条小船吞掉。

可在这惊险的海浪中,渡海部队的一只只木船却乘风破浪地冲了过去,安然无事。这一次,畏海的「东北虎」终于变成了「水中蛟」。黑土地上的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们摩拳擦掌,渴望着早日飞渡琼州海峡,解放「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