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金砖国家从五个成员国正式扩员至十国的第一年。俄罗斯自今年1月1日起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被美西方无以复加的制裁封锁困境,俄罗斯充分展现了大国外交的坚忍不拔,在困境中纵横捭阖,与此同时面对复杂的国际关系,也透露着万般无奈。笔者以几次参与俄罗斯金砖年活动的亲身经历,从民间外交的角度阐释俄罗斯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在复杂挑战面前的百折不挠。
以金砖突破外交困境,俄罗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努力
继2023年南非金砖年后,2024年金砖的轮值国本应是巴西。由于巴西同时还是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于是向俄罗斯抛去橄榄枝,与原本应在2025年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的俄罗斯商量「对调」两国的角色。彼时,俄罗斯外交困于俄乌冲突已一年有余,在笔者参与目睹的几乎每个国际多边平台遭受无差别谴责和孤立。凡是国际组织,必将无差别谴责俄方的行径;凡是俄罗斯支持的,国际社会必将无差别反对。过去三年,俄罗斯成了美西方最政治正确的「公敌」。
与此同时,2024年也是金砖机制扩员后的第一年。正所谓「万事开头难」,面对大金砖合作,俄罗斯彰显出了迎难而上的大国担当。金砖合作是政府间合作机制,单是在超过林林总总两百余项合作机制中纳入五个新成员的代表就是不小的挑战。笔者了解到,元旦刚过,俄外交部便照会五个新成员国的驻俄大使,希望得到他们对俄罗斯金砖年的大力支持。在民间外交上,俄方召集了全部十个成员国代表参与。普京总统更是在各种外交场合提及俄罗斯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的主要目标是为所有参与国的进步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纵观俄罗斯历史,其能从偏居东欧的小公国跃升为地跨欧亚大陆的世界大国,在与不同民族、国家的交往、争斗中纵横捭阖,积淀了丰富外交经验,形成独特的外交传统。俄罗斯希望借金砖之力,突破外交困境之心不言自明。
制度与规则是合作机制得以良性运转的不二基石
2024年7月3日至4日,金砖国家民间社会论坛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发展的权利:公平、平等和正义」,致力于促进民间社会与金砖国家政府之间的对话。金砖国家民间社会论坛是金砖二轨外交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办于2015年。回顾往届论坛,金砖轮值主席国仅沿袭举办会议的机制但是鲜少形成宣言、原则等成果文件或是金砖民间合作的机制性平台,对金砖民间合作的引领性和指导性明显不足。
在「金砖+」日益丰富的合作领域和高涨的合作热情下,俄罗斯在民间社会论坛框架下,围绕金砖各国关切,召集了全部金砖十个国家代表并首次设立了工作组机制,充分体现了俄罗斯对金砖民间合作的制度性考虑。同时邀请其它九个金砖国家民间社会代表各派一名代表与俄方专家一道担任工作组联合主席,就共同关心的议题共商共议。其中,笔者与俄罗斯民间社会和人权发展总统委员会(HRC)主席瓦列里·法捷耶夫(Valery Fadeev)共同担任第九组联合主席。9月18日至20日,俄方继续主导在圣彼得堡召开了「金砖民间指导委员会会议」,与各方磋商成立「金砖国家民间理事会」,并通过「指导委员会原则」文件进一步明确金砖国家民间合作的宗旨、原则和工作机制,为金砖国家民间交流指明系统性方向。10月2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中第132条明确写入:「我们鼓励加强金砖国家专家和民间交流……我们支持设立金砖国家民间理事会。」
不仅是金砖民间交流机制,金砖合作中的各个领域及跨领域合作都需要进行制度安排。近年来美西方不断渲染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实际指的是美西方主导,以西方价值观为标准的「秩序」,本质上是其维护自身霸权、打压后发国家发展的话语工具。真正「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应当是以基于【联合国宪章】的国际法构成的国际秩序,应当给予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充分的公平发展机会。在金砖合作框架内加强制度性设计和安排不仅是维护金砖合作机制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石,更是推动国际秩序向公平合理转型的务实举措。
顶住西方压力,推动成立金砖国家民间理事会
除了2024年正式加入金砖大家庭的埃及、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塞俄比亚外,还与30余个国家表示希望加入。俄罗斯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的座右铭是"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全球公平发展与安全。」其优先事项包括发展经济伙伴关系、科学和创新合作、安全和反恐、文化和体育以及青年交流。特别强调的是要提高和加强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发展银行间合作,重点是增加本国货币结算。
借助金砖轮值主席国的身份,过去一年,俄罗斯切实加大了与近邻国家以及亚太、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发展关系的力度,西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俄罗斯的计划遭到挫败。从金砖民间外交机制及合作上而言,俄方顶住了美西方国家主动要求「参与」、「协调」、「监督」金砖民间合作的巨大压力,历史性地推动了金砖国家民间理事会的成立。对历来自由松散的民间社会做出了制度性安排,这为集聚民间社会力量参与金砖各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北京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 郭杰妮)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