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以色列被中东其他国家联手「追着打」,先是未能防御伊朗发射的「真实承诺2」导弹,随后其军事基地又遭到黎巴嫩真主党无人机的成功突袭。在此背景下,美国布了一项重要决定:美国将在以色列部署先进的「萨德」反导系统,以增强其防空能力。
这一举措反映出以色列当前的防空能力或许已降至危险水平,需要依赖美国更高级别的「萨德」系统来提供紧急支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萨德」系统性能卓越,但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它能够成功抵御饱和攻击。
对于伊朗革命卫队而言,这一消息无疑是一个利好。因为如果「萨德」系统部署在美国本土或其他远离伊朗的地方,伊朗可能对其无可奈何。然而,一旦「萨德」进入伊朗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范围内,其生存能力将受到严重威胁。
「萨德」系统,是从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发展而来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拦截处于弹道末端的中短程弹道导弹。与其他防空导弹系统不同,「萨德」采用专门型号的拦截弹,并通过动能拦截的方式摧毁目标,这种方式在难度、效率和成功率上都相对较高。
然而,「萨德」系统的研发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早期的拦截试验中,它曾多次遭遇失败。直到1999年6月,第七次拦截测试才取得成功。而在2017年的测试中,美军更是模拟了实战状态下的中程弹道导弹拦截,进一步验证了「萨德」系统的性能。
尽管「萨德」系统的具体参数保密,但外界普遍对其性能有着较高的评价。动能拦截弹的射程和射高都相当可观,而一个完整的「萨德」导弹连则包括6辆八联装发射车、2个机动战术作战中心和1部AN/TPY-2型X波段固态有源相控阵多功能雷达。雷达的性能尤为突出,能够同时跟踪上百个目标,并引导拦截多个目标。其探测距离也相当远,甚至可以发现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弹道导弹,从而提供战略预警。
然而,在这次支援以色列的行动中,美国并未提供全建制的「萨德」系统,而是仅派遣了2辆发射车。这意味着其最大拦截能力有限,即使按照1:1的比例拦截,也难以应对伊朗可能发动的大规模导弹袭击。
此外,尽管有非官方消息称「萨德」系统一次最多可拦截7个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数字可能会因雷达跟踪能力、计算机处理能力和人员训练程度等因素而减少。
在俄乌战场上,美制防空系统的表现也曾引发关注。去年5月,俄军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突袭了基辅的「爱国者-3」阵地,结果该阵地未能成功拦截来袭导弹,反而发生了爆炸。
另一起战例中,乌军的「爱国者」阵地也被不太先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摧毁。这两个战例都表明,在面对饱和攻击时,即使是先进的防空系统也可能难以应对。
因此,对于以色列而言,尽管「萨德」系统的部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支援,但其能否在实战中发挥出预期的效果,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毕竟,伊朗每次都使用上百枚导弹和无人机进行饱和攻击,而以色列现有的「爱国者」和「箭-2/3」系统都未能有效防御。那么,「萨德」系统又能否在这样的挑战中脱颖而出呢?这恐怕需要时间和实战来验证。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