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有资金、有技术,更能实现节能减排,进而达到完全意义上的的碳中和,但是发展中国家就没有这般实力了,只能跟着发达国家亦步亦趋,甚至被人家「摁在地上摩擦」,印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路透社10月11日援引印度商业与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话说,欧盟坚持对铝、水泥、钢铁等特定商品征收「碳排放税」,此举严重冲击到了印度的产业,对印度与欧盟的双边关系构成了影响。
戈亚尔认为,欧盟应取消上述不合理、不公平的规则,让欧印贸易趋于平稳。
事实上,在节能减排一事上,欧盟唯独给予了印度「足够的耐心」。因为根据【巴黎协定】和欧盟2023年出台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之相关要求,印度须为国内所有的高耗能装备安装脱硫脱碳设备。
然而印度又是怎么做的呢?除了不断的「喊口号」,敷衍世界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作为。
举例说明,莫迪政府要求所有的煤电企业安装减排设备,原计划于2022年完成,但是到了2022年,除了一些用于对外展示的煤电企业响应了政府的要求外,其余的企业依旧我行我素。
结果印度成为了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印度80%的空气污染来自75%的煤电生产。根据瑞士空气质量检测机构IQair公布的前100个重度污染城市排名,印度独占83个。
说印度是地球的肛门,是全球的垃圾收容所,真乃「实至名归」。
在欧盟看来,印度拒不采取行动,那么只能动用关税工具逼迫印度做出改变,于是,欧盟计划于2026年对钢铁、煤炭、铝、水泥等高能耗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而印度作为上述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必然首当其冲。
老莫看到上述新闻的第一反应是:欧盟不惯印度的臭毛病了,尽管欧盟与印度2023年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1374.1亿美元,欧盟是印度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但事关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80亿人类的生计,欧盟亦没有选择。
看到了吧,节能减排并非开玩笑,【巴黎协定】对于所有协约国有着严格的约束力,谁不遵守,那么就用规则惩罚它。可能有人问了,中美是否起到了带头作用。
老莫查阅相关数据,发现中美在节能减排方面展开了激烈竞赛,甚至美国稍微领先中国。
例如美国的火力发电占到了电力总输出的20%多,中国为39%左右,英国于本月关闭了国内最后一座火力发电厂,德国无限期推迟煤电机组重启,北欧多国则优先使用太阳能发电,唯有印度仍在密集上马煤炭发电机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没有足够的电力生成,企业就无法及时扩张,就创造不了更多的赋税和外汇,反过来经济增长停滞,又进一步限制了国家的产业转型,这似乎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墨西哥等国头上。
好在中国实现了产业转型,不再过度依赖煤炭发电,以中国当前超过50%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和急剧扩张的太阳能产能,相信不出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国家,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世界的承诺。
预测一下,印度和欧盟的贸易争端方向吧。
其一、欧印贸易战铁定开打,2026年印度的外贸出口将迎来重创。
印度的拳头产品为钢铁、煤炭以及一些初级矿物,如果关税加到50%甚至100%,那么印度将无利可图,这和中国对法国生产的白兰地征收超过30%的保证金,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莫迪政府真应该好好想想如何和中国缓和关系了,由中国帮助印度实现节能减排。
其二、印度被迫做出改变,印度与外国的贸易逆差还将拉大。
2023年,印度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900多亿美元,印度十分不爽,却又没有任何办法。一旦欧盟针对印度的靴子落地,那么印度为了维系美欧市场,就只能被动采用中国的节能减排设备和专利,这将十分利好中国的产业崛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盟与印度的矛盾,未曾不是中国的机会。
感谢节能减排计划,让印度错失了再度融入现代产业链的机会,不然印度还不定怎么折腾呢。至于欧盟,就按照自己的套路出牌吧,中国乐得见竞争对手陷入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