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继续拱火?北约「钱」景不妙

2024-07-10国际
在美国东部时间9日开锣的北约华盛顿峰会上,「支持乌克兰」和「威慑俄罗斯」成了两大关键词。而凝聚并展现32个成员国的「挺乌制俄」决心则成了重要任务。
不过,完成这个任务相当不易。因为在北约要为美国「卸担子」的新形势下,美国的欧洲盟友们恐怕会在「钱」的问题上遇到新麻烦。
「这暴露出西方的脆弱性」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北约国家大概每年为乌克兰提供400亿欧元(约合4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美国占到一半。
而西方媒体和智库早就提醒,虽然北约一直想证明它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会受到11月美国大选的影响,但如果特朗普真的重返白宫,欧洲能否像他希望的那样承担更多援乌责任尚未确定。
美国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官网文章截图
考虑到美国政治前景的不确定性,即将卸任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多次强调,援助乌克兰不能依赖个别成员国短期的自愿贡献,而应基于北约的长期承诺。
为此,在今年4月4日北约成立75周年当天召开的北约外长会上,斯托尔滕贝格提出一项未来五年向乌克兰提供总额1000亿欧元、由各成员国按各自经济体量分摊的对乌长期军事支持计划。
这相当于平均每年援乌200亿欧元,大致是除美国外其他北约国家共同出资的水平。但出钱的期限被定成五年,意在确保「长期性」。
路透社报道截图
不出所料,此提议立即在北约内部引发广泛质疑,只得到了32个成员国中「挺乌」热情最高的英国、波兰和拉脱维亚的支持。
大多数国家认为,北约无权强制成员国出钱为乌克兰提供军援。
无奈之下,斯托尔滕贝格上个月「降低标准」,把「未来五年援乌1000亿欧元」改成了「未来每年援乌400亿欧元」。
这也是本次北约峰会预计将达成共识的「成果」之一。
表面看来,似乎按年计算,新数目比原数目翻了一倍;但实际上,根据斯托尔滕贝格的解释,这400亿欧元只管明年一年,以后能不能年年照此办理还不好说。
彭博社报道截图
在英国【金融时报】看来,这个为期一年、总额400亿欧元的援乌计划只是一个「有限的支持方案」。
该报报道称,鉴于美国、法国、德国等「一些北约最重要的成员国」纷纷陷入国内政治动荡,这些「结构性变化」破坏了北约打算在其成立75年之际向乌克兰提供坚定支持的努力,并暴露出西方在继续援助基辅问题上的脆弱性。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欧洲国家不该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另一个堪忧的「钱」景,是如何在维持对乌军援的同时,增加北约的国防预算,以便所有成员国都能实现军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目标。
在北约峰会召开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斯托尔滕贝格重点宣介了北约国家的「能力建设」成就:32个成员国中有23国将在今年实现军费达标;此外,除美国外的北约国家今年军费开支总额将同比增长18%,达到几十年来的最大增幅。
「与此同时,盟国正在认真对待分担责任的问题。」
北约官网截图
事实表明,欧洲确实在用实际行动为美国「分忧」。
有美媒援引白宫官员的话说,对于美国来说,军费开支达标的北约国家大幅增加是好事,因为它们正在花更多的钱购买美国的武器弹药,这相当于「把美国的经济繁荣与对北约的贡献联系起来」。
这名官员称,考虑到特朗普曾威胁说,除非欧洲国家加大对北约的贡献,否则他重返白宫后将让美国退出北约,「这一点(其他北约国家提高军费并用其购买美国军火)意义重大」。
美国波谱新闻纽约一台网站报道截图
但各国军费是否能按美国和北约希望的那样继续增加却不好说。
有北约官员警告,随着各国纳税人抵制不断增加的国防预算,实现上述军费目标变得越来越困难。
实际上,北约不仅仍有近三分之一成员国未能达标,且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今年的国防开支还出现了下降,就连北约骨干成员德国也出现后劲不足的问题。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日前抱怨称,该国2025年国防预算增加额「明显少于」他所要求的67亿欧元(72.5亿美元),这「令人烦恼」。
路透社报道截图
政客们陷在美国和北约极力贩卖的安全焦虑中无法自拔,百姓们却直接感受着西方两年多的「挺乌制俄」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
这场发生在自家门口的冲突让欧洲失去了能源安全和经济动能,而作为「盟主」的美国不仅通过向欧洲高价兜售军火和能源大发战争财,还推出连串保护主义政策对欧洲优势产业大挖墙脚,引发欧洲对自身产业空心化的担忧。
一味随美起舞,结果就是惹得民怨沸腾。
日前发布的「德国趋势」民调结果显示,德国民众对政府工作总体不满意率升至81%;对政府工作感到「满意」的受访者只有19%,而「非常满意」的一个都没有。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截图
本月,被外界认为在欧盟内部最务实的匈牙利接任欧盟今年下半年轮值主席国。为此,匈政府确定了轮值欧盟主席国期间的努力方向——「让欧洲再次伟大」。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日前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再次明确表示,欧洲国家不该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而应真正实现「战略自主」。
欧尔班:「我认为,战略自主意味着要以我们自己的利益为基础,制定主权外交政策。我想我们应该开始更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以欧洲为核心提出更多的政策选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味地追随美国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