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内部传出消息,声称将全力以赴地对中国产业进行打击,而双方谈判接连遭遇失败之时,中国采取了「以战促和」的策略,连续实施了三项反制措施。
经过与中国的多轮对话,欧盟的态度依旧坚定。最近,欧盟候任贸易事务专员马罗斯·塞夫科维奇在欧洲议会的质询中,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保护主义立场进行了辩护,并承诺将支持她的对华政策。尽管塞夫科维奇声称不希望与中方展开贸易战,但他将中国描述为欧盟「最具挑战性的贸易伙伴」,并声称中国的「过剩产能」对欧洲工业构成威胁,表示将「全力以赴」应对。
可以认为,这位欧洲政治人物的最新言论,实质上是在经济层面向中国发起挑战,充分展现了欧洲在贸易领域的坚定立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事件之前,中国与欧盟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中国商务部透露,双方的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进行了8轮紧张的讨论,但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显而易见,欧盟方面的态度是导致谈判未能取得进展的主要原因,以冯德莱恩为代表的欧洲政治家们坚持保护主义立场,使得中欧之间的谈判陷入了僵局。
自上个月末中欧启动了新一轮磋商以来,若欧盟不调整其立场,继续以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姿态进行谈判,那么新的会谈很可能以失败告终,导致中欧关系进一步滑向贸易战的边缘。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除了继续与欧洲进行对话外,适度运用贸易手段以促进谈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事实上,中国已经实施了三项针对性的反制措施。
自中欧贸易磋商启动以来,中国对欧盟的乳制品、白兰地和猪肉实施了一系列贸易限制作为反制措施。具体而言,白兰地主要源自法国对华出口,猪肉则主要来自意大利等国家,而乳制品则涉及荷兰等其他欧盟国家。
这些国家共同支持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针对性关税。因此,中国出台的这些关税措施,可以看作是对这些强硬派的一种施压,迫使他们为支持对华关税政策付出相应的代价。
尽管欧洲已经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实施了关税措施,中欧双方仍有机会通过谈判来解决分歧,避免贸易战的全面爆发。中国并不希望与欧洲发生贸易战,采取贸易反制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欧洲重新考虑其保护主义政策,避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欧洲的政治家们现在应该致力于推动中欧之间的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不是继续加剧紧张局势。如果中欧的协商持续破裂,对双方都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