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希望印度彻底向西方针对中俄,但在金砖峰会前夕,印度倒戈,与中国就边境问题达成协议并脱离接触,结束长达4年的边境对峙,这让美国措手不及。与此同时,莫迪将在金砖峰会上与中方高层会面。
10月22日,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中印就边境问题达成关键协议,并部分脱离接触,还恢复了巡逻合作机制。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中印关系急转直下,中印就边境问题进行了多轮磋商,但印度一直非常强硬,要求中国让步。而在金砖峰会前夕,中印结束长达4年的边境对峙。
实际上,印度同意与中国恢复巡逻机制的背景,反映了莫迪政府对当前地缘政治环境的重新评估。莫迪参加此次金砖峰会,对外释放的信号不简单。莫迪连任以来,缺席了上合峰会,东盟峰会等多个重要会议,而此次金砖峰会的出席不仅是他对中国和俄罗斯的一种外交姿态,也可能是印度试图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印度外交转向也是基于目前印度的外交困境,最近几个月,印度在多个外交场合遭遇挫折。首先是与加拿大的外交争端愈演愈烈,源于加拿大指责印度卷入了一起锡克教领袖的谋杀案。虽然这一指控遭到印度的强烈否认,但双方的口水战迅速升级,导致双方互相驱逐外交官。而这一事件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是因为加拿大背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在印度看来,加拿大敢如此针对印度,就是美国借此逼迫印度让步。
与此同时,印度在南亚的外交影响力也在不断减弱。长期以来,印度一直试图在南亚地区维持主导地位,特别是对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邻国的影响。然而,这些国家近年来开始逐渐摆脱印度的控制,寻求更加独立的外交政策。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尼泊尔则在多边外交上展示出对印度不满的态度。印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在削弱,这是印度所无法接受的。
不仅如此,印度在金砖和上合组织内的搅局拖后腿,使得许多国家不满,印度如果再不调整策略,就会沦为边缘角色。即便,印度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能获取最大收益,但对一心想要成为世界大国,想入常的印度却得不偿失。特别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拒绝在俄罗斯问题上完全倒向美国,引发了西方国家的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与中国的边境协议无疑是印度外交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过去几年,印度在边境问题上采取了强硬姿态,不断增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并试图通过「印太战略」来遏制中国的崛起。但随着美国自身经济问题,美国连自己制造业回流都做不到,如何满足莫迪想要搞印度制造的战略?
虽然美国为了扶持印度投入血本,将不少制造业转移到印度,希望印度可以取代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中的地位。然而,印度自身的制造业基础薄弱,工业水平远未达到承接高端制造业的能力。相反,印度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却越来越明显。例如,印度在太阳能电池板、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这使得印度即便承接了部分制造业转移,也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况且以印度的体量人口的当下情况,最好的就是学习中国,摸着中国过河。
而且美国希望印度能够在中美竞争中选择站队,但现实是,印度不仅没有完全与中国「脱钩」,反而在经济上与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此次中印边境协议的达成,进一步表明印度在中美之间采取的是更加务实的态度,印度并不愿意完全倒向美国,反而希望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寻求更大的战略自主性。
一直以来,美国都把拉拢印度当成印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围堵中国。然而,随着印度的「倒戈」,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美国的「印太战略」遭受重创,美国逼迫印度站队反噬了自己。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莫迪与中方高层的会晤,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将进一步升温。而印度通过这次外交转向,不仅摆脱了中印边境问题带来的沉重包袱,也为未来的多边合作打下了基础。印度未来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角色,可能会更加游刃有余,既不会彻底倒向美国,也不会与中国或俄罗斯完全结盟,而是在大国博弈中不断寻求自己的外交空间。不得不说,印度的外交足够灵活和务实,这种能把「左右逢源」玩到极致的印度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