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印度军队从中印边境撤离,印度对华强硬派与莫迪立场不同,对中印关系的正常化并不持乐观态度。近日,有外国媒体在印控拉达克地区的列城公路上拍摄到印度撤军的画面。大量印度军用卡车从边境对峙区域驶向印度内地,而该区域距离班公湖仅约50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总理莫迪早前在金砖峰会上曾表示,「维持与中国的关系稳定是印度的优先事项」,显然,他对改善中印关系有着强烈的紧迫感。而此次撤军行动无疑是对此种紧迫感的具体回应之一。
然而,印度外长苏杰生却泼下冷水。他明确指出,尽管中印经过四年多的边境对峙,达成了一些协议,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仍「为时尚早」,因为双方潜在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在某种程度上,苏杰生的提醒确实有其道理。毕竟,中印两国的对峙已持续四年多,若期待立刻恢复到过去的信任状态,恐怕并不现实。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苏杰生可能持有「亲美」立场,倾向于在中美博弈中挖掘所谓的「战略机遇」,以便使印度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获取最大利益。同时,他所坚持的「先解决边境问题,再谈其他」这一立场,多年来直接或间接地使莫迪政府陷入了困境。
然而,这其中存在一个不小的漏洞——美印之间的「蜜月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这一共同的「挑战者」而得以维系。但若中印关系陷入僵局,对印度而言,风险将远远超过机遇。
莫迪此次调整外交布局,由新任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斯里主导处理中印事务,反映出他在第三任期内寻求新突破的战略构想。
这位曾在北京任职的外交官被推上前台,更可能是因为莫迪意识到,虽然对抗中国在短期内能提升印度的国际议价能力,但从长远看,印度更应避免充当美国的「棋子」,而是谋求自身的国际定位,这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印度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不仅难以实现其全球大国的愿景,反而会陷入战略困境。尤其是,这种角色定位只会使中印关系更加脆弱,任何微小的变数都可能引发边境冲突的巨大风险。边境的长期紧张局势,最终受损最大的还是印度自身。
苏杰生公开表达了对中印边境协议的「忧虑」,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并借此向莫迪施加压力,希望其对华政策的调整不要过于迅速,从而使他能够继续在中美之间灵活应对。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中国自然不会掉以轻心。印度作为地缘政治中的重要邻国,其行事风格已被深入掌握。若有人企图在边境问题上采取反复无常的立场,我们不仅要确保现有协议的执行,更 须做 好预防,随时应对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