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中国的成功不可复制!后年美欧将征收碳排放税,印度破罐子破摔?1

2024-10-27国际

不管是蓝色、橘色还是斑点的猫,只要能捉到老鼠,就是优秀的猫。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大多数国家都会设法与外界建立良好的关系,努力利用外国的资金、专利、技术和人才来推动自身的发展,但印度则是一个例外。

据外国媒体报道,莫迪政府计划大幅削减包括MacBook Pro在内的笔记本电脑的进口配额,目的是促使外国科技公司在印度境内生产。据悉,尽管去年就有此计划,但面对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反对,政府不得不推迟计划。

如今,印度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确切地说,希望通过外资支持建立起PC笔记本生产线,从而使印度在面对欧美公司时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再唯唯诺诺。

2023年第二季度的数据表明,惠普、联想、戴尔、宏碁和华硕分别位于印度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前五名;而在平板电脑市场,本土品牌Lava与苹果、三星、联想和realme一道,位列第五。

拥有初步的产业链和必要的「自主生产」能力,再加上一些限制性措施,印度的工业发展应当不成问题。然而,莫迪政府没有考虑到的是,Lava是一个代工厂,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只能依靠进口零部件组装后销售。

这种做法与华强北过去的生存方式不谋而合,都是艰难求生的体现。

虽然老莫欣赏莫迪超越中美日韩的野心,但并不认同其对外资采取几乎一刀切的做法。因为每个事物都有其规律,不可能仅凭印度的一句话就能改变现实,尤其是在印度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没有实施「国产替代进口」的现实条件。

印度急于拒绝外国产品,鼓励它们在印度设厂,这表明印度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如果现在继续无作为,将来的道路只会越来越窄。据我所知,到2026年左右,美国和欧洲计划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征收「碳排放税」。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工业初级阶段的国家通常依靠「来料加工」艰难生存,对美欧的产品出口利润仅为1-5%。一旦美欧对这些产品额外征收碳排放税,相信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道路将会戛然而止,其后果可能与海啸相似。

我们应当认识到: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时间窗口非常有限,错过了从中国溢出的低端产业链的历史机遇,印度可能就只能等待下一个世纪。可见,并非任何国家都能成为工业大国,中国的成功模式无法复制。

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庞大的年轻劳动力的印度,却连基本的手机、笔记本电脑都无法自主生产,只能依靠发达国家的施舍,借助转移过来的一些基础工业来勉强维持经济增长。

就上述事实谈两点看法:

首先,全球化的趋势似乎已经逆转,未来各国将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市场和就业。作为全球唯一几乎建立了所有工业门类的大国,中国即使不与世界其他国家做生意,依靠广阔的国土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仍能维持良好的生活水平。而印度、越南等工业弱国的生活将越来越困难。

其次,鉴于小米、OPPO、vivo等企业在印度的经历,其他中企绝不会再轻易投身印度市场。

小米印度总裁Muralikrishnan对媒体表示,尽管对印度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但并不计划将电动汽车引入印度市场。一次受害,十年畏惧,这反映了资本对进入印度市场的谨慎态度。

这意味着,即使印度将关税提到极限,也不能强迫外资在印度设厂。毕竟大家都知道「外资坟场」的坏名声,不赚印度的钱就算了,但要它们冒险投资,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不知道莫迪看到小米等公司的反应后,是否后悔当初对某些国家采取的一刀切行为。老莫认为,印度人只配生活在莫迪虚构的故事中,自认为是「南亚」的霸主,是全球「南方国家」的领导者,没有印度世界会变得黯淡无光。

需要强调的是:招商引资是一门技术活,国家想要发达起来,需要经历数十年的努力,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坚韧。然而我们的邻国,想要一口气吃成胖子,希望占有所有外资,这样的贪婪恐怕无法满足印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