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打一巴掌给颗枣」?扎卢日内获得「乌克兰英雄」称号

2024-02-11国际

当地时间2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视频讲话,宣布陆军司令亚历山大·瑟尔斯基接替扎卢日内,出任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一职。

泽连斯基同时还表示,扎卢日内「仍将留在乌克兰国家管理层」。至此,流传已久,并被无限炒作的这则传言终于「实锤」。

对于扎卢日内的「被解职」事件,不出意料,特定舆论场上的一些「专家」随之对泽连斯基进行了「抨击」,说其「小肚鸡肠」、「不顾大局」,称其因为害怕扎卢日内的声望超过自己,担心那会危及自己的总统职位而「公报私仇」。

听起来,这些抨击泽连斯基的「专家」和「大V」们似乎很替乌克兰的「大局」着想,但浏览他们的社交媒体主页会发现,他们一直在力挺俄军。而且,话里话外都在暗示:乌克兰不应该抵抗,而是应该选择向俄罗斯「投降」。

正当舆论场上的一些「专家」和「大V」对泽连斯基「口诛笔伐」之际,这位乌克兰总统又做了一件足以让他们不得不「更换抨击言辞」的事情。

就在扎卢日内被「解职」的第二天,即当地时间2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一项法令,授予已被解除乌军总司令职务的扎卢日内和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乌克兰英雄」的称号。

于是乎,这些「专家」和「大V」不再说泽连斯基「小肚鸡肠」了,而是嘲讽其「真会演戏」,说泽连斯基对扎卢日内是「打了一巴掌却又给了一颗枣」。

对泽连斯基的抨击言辞之所以会「更换」,道理很简单,因为在泽连斯基授予扎卢日内「乌克兰英雄」称号后,「小肚鸡肠」的说法就不能成立了。

一来,授予扎卢日内「乌克兰英雄」的称号足以说明,泽连并没有否定扎卢日内对乌克兰这个国家的贡献。

二来,此前说泽连斯基是因为担心扎卢日内的声望继续提高的说法也难以逻辑「自洽」。因为,从人们的正常心理来说,一位「国家英雄」被「免职」,只会让「被免职者」提高声望」,同时也会让做出此决定者承受被「质疑」的压力。所以,抨击泽连斯基所使用的言辞不得不「改变」了。

如果仅从泽连斯基的个人角度来说,「解职」扎卢日内对自己显然是个「负面影响」,但他却仍然坚持这样做,显而易见,泽连斯基有不得已的「苦衷」。

直白地说,乌克兰军队2023年6月份开始的「大反攻」并不成功。至于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确实不是乌克兰可以相提并论的。

二是西方阵营对乌克兰的援助出现了「脱节」现象,导致弹药不足,更先进一级的武器并没有及时「跟进」,自然难以支撑这场被期望过甚的「大反攻」。

三是迫于政治层面的「需要」,泽连斯基难免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四是扎卢日内制定的反攻计划和战术运用也并非「无懈可击」。

所以,有分析认为,泽连斯基之所以解除扎卢日内的职务,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反攻失败」后的局势和情势变化,以及与扎卢日内在「观念」上的冲突。

显而易见,乌军战场上的「反攻失败」影响到了西方阵营对乌克兰「获胜」的信心,从而使对乌克兰的「援助」问题在西方阵营内部出现了「分歧」。所以,泽连斯基必须改变战场「情势」。然而,扎卢日内却在此时发表了有可能会影响到乌克兰人抵抗信心的言论。

「大反攻」失败后,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扎卢日内表示,俄乌战争在战场上陷入了僵局,如果在武器援助和国内动员问题上「后继乏力」的话,乌军不可能在战场取得更大的突破。

也许扎卢日内只是在实话实说,也许扎卢日内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争取西方的先进武器援助和军队的人员补充。然而,他的言论,特别是这样的言论出自军队总司令之口,难免会影响士气,并且会被对手「利用」。

果不其然,就在扎卢日内这个「悲观言论」曝出后,俄方的「认知战」随之「跟进」。于是乎,「扎卢日内与泽连斯基水火不容」、「扎卢日内与格拉西莫夫秘密谈判」、「扎卢日内将发动兵变」等传言四起。

对于这些「传言」,姑且不论其余,仅就「扎卢日内与格拉西莫夫秘密谈判」这个说法,稍有基本常识和逻辑思维的人都不难判断出这是一个「认知战」中的「谣言」。

试想,撇开民选总统和三军最高统帅而与导致自己国家山河破碎、近百万人伤亡的敌人「秘密媾和」,这可能吗?然而,遗憾地是,居然有人信,居然有人津津乐道和义务传播。

客观地说,扎卢日内与泽连斯基之间难免会有分歧和矛盾,但这种分歧和矛盾不至于导致扎卢日内「铤而走险」,而扎卢日内显然也不是「乌克兰的汪某人」。

在被解职后,扎卢日内表示:「2022年的任务与2024年的任务不同。因此,为了我们的共同胜利,每个人都必须改变并适应新的现实。」显而易见,与泽连斯基的说法保持了一致。

此外,扎卢日内还欣然接受了泽连斯基授予他的「乌克兰英雄」勋章,并接受勋章时庄严地向乌克兰总统行了军礼。直白地说,那些「解职扎卢日内会导致兵变、会加速乌克兰崩溃」论者又被打脸了。

至此,沸沸扬扬的「解职风波」尘埃落定。直白地说,俄方主导的这场「旨在彻底搞乱乌克兰内部」的「认知战」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低估了扎卢日内的「操守」和乌克兰人「同仇敌忾」的意志。二是「手法」不高明,而且「太俗套」。

俄乌战争爆发近两年来,关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以及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这三个人的传言和「谣言」最多。这也被解读为俄方最为痛恨这三个人。可是,在这场「扎卢日内解职风波」中,俄媒和特定舆论场却「一边倒」的力挺扎卢日内,显然「不正常」。

泽连斯基和扎卢日内都是俄方憎恨之人,但在这场「认知战」中,却是「打一个挺一个」。其「搞乱乌克兰内部」的「用意」太过明显,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并不高明。再者,「二者相较取其轻」,「打泽挺扎」则足以说明,泽连斯基对俄罗斯的威胁显然更大。

客观地说,在战时状态下,「认知战」本天经地义,也无可厚非。而且,只要战争仍在继续,基于「认知战」的谣言和炒作就不可能停止。但是否选择「无条件」相信,则是个考验「常识」和「逻辑」的问题了。至于是否津津乐道的「传播」,那则是「立场」问题。

直白地说,随着扎卢日内「解职风波」的尘埃落定,俄方的抨击对象又该换人了。比如,在瑟尔斯基被任命为乌军总司令后,梅德韦杰夫进行了「点评」。

梅德韦杰夫在电报频道上发文称,亚历山大·瑟尔斯基是「班德拉式的叛徒」,他的经历让人有仇恨和蔑视的感觉,他消灭着自己的亲人,他想让地球都在他的脚下燃烧。

梅德韦杰夫之所以如此「点评」瑟尔斯基,是因为瑟尔斯基是俄罗斯族人。可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曾经表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同一个民族,是「一家亲」。所以,「人嘴两面皮」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