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索布恰克:普京的恩师,是如何把自己作死的?普京带都带不动

2024-04-12国际

随着苏联的瓦解,俄罗斯国内涌现出一批民主主义政治新星,然而,在随后的多年动荡中,他们的命运大都变得边缘化。有些人失去了选举资格,有些人被逐出政坛,有些人被推翻下台,甚至还有一些人被迫投入战场。

果真是「兴盛之时迅猛无比,衰败之际亦是瞬息万变」,普京的导师,政治道路的引领者,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维奇·索布恰克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声名鹊起】

索布恰克诞生于1937年8月10日,出生地是西伯利亚的赤塔州,他家中兄弟四人。

索布恰克成长于一个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其父担任铁路工程师,母亲则是会计。他自幼勤奋好学,1953年顺利考入斯塔夫罗波尔法学院,后转至列宁格勒州立大学继续深造。

在完成学业后,索布恰克投身法律行业,担任了三年律师,随后又顺利获得了法律博士学位。自1973年至1990年,他一直在大学担任教职,致力于法学教育。

在苏联时期,索布恰克已是一位崇尚自由民主的思想家。在他的课堂上,他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政府政策的不满和反对。

在索布恰克的教育事业中,他最为人所知的学生非后来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莫属。

他在80年代末担任列宁格勒大学的教职,为普京授课,共计四个学期,每周教授两堂课。

尽管有媒体曾形容普京和某人迅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据普京后续的采访透露,他们实际上在课堂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交流,远非外界所描述的那样亲密无间。

如果按照常见的苏联大学教师的生涯路径,索布恰克原本可能会在这个职位上安逸地度过整个90年代,直到经济陷入混乱,最终发现自己的退休积蓄遭到洗劫。

戈尔巴乔夫的上台及其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激发了索布恰克的政治意识,他突然领悟到自己有能力踏上一条与之前完全不同的道路。

1989年,苏联开始实行通过普选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此举将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年近半百的索布恰克意识到机遇已经降临,于是决定参选苏联人民代表。

索布恰克,凭借其律师背景练就的敏锐口才和在大学多年积累的深厚学识,让他在选举中展现出卓越的能力,从而以超高的人气脱颖而出,成功当选。

当首次大会隆重召开之际,索布恰克已崭露头角,成为政治舞台上璀璨的明星,相较之下,昔日苏联的陈腐官僚显得黯然失色。索布恰克因其丰富的经验和无可争议的权威,被视为独立且诚实的现代代表。

索布恰克于当时加入法律委员会,并担任了经济法及改革子委员会的核心角色,他在会议中表现积极,发言踊跃,展现了极高的参与度。

全国民众普遍认为,索布恰克是百姓心声的代言人,因此,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件与电报纷纷如雪片般飞向索布恰克。【共青团真理报】亦指出,索布恰克收到了众多的爱慕信笺。

同时,索布恰克不仅持续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受到了媒体的热烈欢迎和广泛报道。例如,【莫斯科新闻报】以「人民的律师」为标题,用一整版的篇幅来介绍他,这使他成为了在苏联媒体上发表文章最多的新生代政治家之一。

索布恰克不仅在俄罗斯国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而且他的名声也远扬海外,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的关注。在那个时期,索布恰克受邀出国访问的次数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90年,索布恰克因其在社会上享有的崇高声誉而顺利当选为列宁格勒苏维埃主席,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他在1991年再次以列宁格勒市长的身份获得连任。

毫无疑问,从苏联解体至俄罗斯联邦初期,索布恰克在民主派政治家中的声望仅次于叶利钦。

【全国知名】

普京同样注意到了索布恰克在公共媒体上的频繁露面。

不久前,普京刚从德国归来,鉴于克格勃与整个苏联的黯淡前景,他毅然决定改变职业道路。

当时列宁格勒大学的一些同学提议他加入索布恰克的团队,而索布恰克那时刚刚上任列宁格勒的领导,急需人手协助。

以尝试的心态,普京踏入索布恰克的办公室,并与他会面。

经过简短的交流,索布恰克同意普京次日到岗,但普京内心却有一份担忧,那就是他尚未揭露自己的克格勃背景。

自由民主派如索布恰克,对克格勃可谓深恶痛绝。

普京最终决定以诚相待,他在结尾处提及:「存在某种情况,可能会对工作安排造成一定的干扰。」

索布恰克疑惑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普京坦然道:「我必须向您坦言,我不仅有过校长助理的经历,还曾担任克格勃军官一职。」

尽管索布恰克略感意外,但深思熟虑后,他仍坚定地表示:「克格勃算个什么东西!」

普京顺利地成为了市府团队的一员。

普京之所以能快速成为索布恰克的心腹,可能是因为他的诚实和才干给索布恰克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在8·19事件中,普京不惜冒险相救,更使得索布恰克对普京产生了无条件的信任。

1991年8月19日,索布恰克原计划在莫斯科搭乘飞机前往列宁格勒,然而,克格勃却在机场布置了抓捕行动,意图将索布恰克拘捕。

虽然普京事先得知了此事,这得益于他在克格勃的广泛人脉,但他依然能迅速行动,率领部下和武器提前抵达机场,确保索布恰克的安全。

索布恰克当时对外部环境一无所知,他刚从飞机梯步走下,便立刻被普京引导进入车内。而在远处潜伏的克格勃,因不愿冒直接交火的危险,只能无奈目睹索布恰克在他们眼前顺利逃脱。

经过8·19事件,索布恰克不仅加深了对普京的印象,更借此契机,跻身成为俄罗斯政坛的重要人物。

【言过其实】

索布恰克的声望迅速崛起,以至于在苏联解体后,他成为了下一次俄罗斯总统大选的有力竞争者,这一观点在公众中广为流传。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索布恰克在1996年第二次大选来临之前,已将他迅速累积的政治声望挥霍殆尽。

在市政水平经过数年的检验后,民众普遍认同索布恰克并不具备治理政府的能力。

当索布恰克初掌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自1992年起更名为后者)时,他以其雄辩的演讲为市民们勾画出了一个璀璨夺目的未来愿景。在他心中,圣彼得堡不仅要成为国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更要崛起为俄罗斯科学与文化的璀璨明珠。

然而,事实却是,苏联的解体以及俄罗斯初期政策的动荡,给全国经济带来了深重的冲击,圣彼得堡亦未能幸免于难。

在那个时期,城市的财政状况异常严峻,因为政府需要动用财政预算的40%来支付150万人的退休金,这导致政府在投资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捉襟见肘,几乎难以应对。

索布恰克在经济建设方面显得无所适从,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决策能力。他的政策立场似乎不够坚定,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立场。然而,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认为索布恰克对经济建设的态度是完全消极的。他可能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只是尚未付诸实践或者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并关注他在未来如何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那个时候,盛行一种被称作「人民私有化」的计划,索布恰克不加分辨地接受了这一方案,导致圣彼得堡众多关键性企业以极低的价格被出售,使得少数富有的寡头们收益颇丰,而国家的财政状况也因此进一步恶化。

随着经济的崩溃,社会秩序也随之瓦解,圣彼得堡的黑帮势力急剧扩张,因而国内外都将其冠以「罪恶之城」的名号。

尽管索布恰克对琐碎复杂的市政事务并不热衷,但他明智地将主要工作委托给了副市长雅科夫列夫和另一位于1994年晋升为副市长的普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得以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

虽然雅科夫列夫和普京都具备出色的能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但在最终决策上,市长的意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索布恰克的消极怠工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还导致市政府其他公务人员倍感压力。

那么,对于市政事务置身事外的索布恰克,他的时间又都去了哪里呢?

简而言之,他持续不断地出国访问、参加宴会、交际应酬,广结人脉。

索布恰克本质上是个虚荣心强的人,他最热衷的莫过于站在聚光灯下演讲,尽情享受听众给予的热烈掌声。

索布恰克对于任何可以展现自己的场合都趋之若鹜,无论活动是在偏远的西伯利亚还是繁华的纽约,他都毫不犹豫地接受邀请。

粗略估算,索布恰克每年有大约100天并不身处圣彼得堡,而是四处游历,踏遍全球各地。

索布恰克偏好结交显贵,热衷于拜访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其中甚至包括了在二月革命中被迫退位的罗曼诺夫家族沙皇。

毫无疑问,这位市长的影响力在娱乐界也可见一斑,影视红星、乐坛翘楚以及顶级模特均受其青睐,与之交好。

普京曾提及,在苏联尚未解体之际,索布恰克原计划出席一场早先安排的列宁格勒军区会议,然而,在那一天,苏联备受瞩目的女歌星普加乔娃也意外地抵达了列宁格勒。

普京因索布恰克之请,无奈编造生病之由以缺席会议,原本与军区司令的会议安排被迫取消,尽管内心不愿,但索布恰克为迎接普加乔娃的决心让普京无法拒绝。

数周后,普京再次与军区司令会面时,司令以不满的口吻质询道:「生病了吧,不是吗?」令普京倍感窘迫。

普京心知肚明,司令已经通过电视目睹了索布恰克在同一天热烈欢迎普加乔娃的场景,甚至还亲自出席了她的演唱会。

索布恰克作为政治家的真实面貌,或许能够从这段描述中窥见一二。

【明星陨落】

可以说,索布恰克政治生涯的终结,主要是咎由自取,因为他的执政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

若要在此主观因素之外探寻客观原因,那么,他昔日的政治伙伴叶利钦,便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索布恰克在苏联末期作为民主派政治人物,其声望仅次于叶利钦。在政治舞台上,索布恰克对叶利钦的潜在威胁,相较于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显得更为显著。

鉴于铁杆民主派不可能支持久加诺夫,他们极有可能转向支持索布恰克。

考虑到索布恰克的高傲自负,两人在8·19事件后关系急剧紧张,索布恰克甚至公开发表言论称「我无法成为叶利钦团队的一员」。

在1996年的选举中,叶利钦期望阻止索布恰克的连任,以终结他的政治生涯。

随后,叶利钦在圣彼得堡着手挑选合适的竞争者,不久之后,他们便发现了一个理想的人选,此人便是副市长雅科夫列夫。

雅科夫列夫在过去几年中与普京并肩参与市政事务,因此他对圣彼得堡的种种情况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至少在索布恰克之上。

就性格而言,雅科夫列夫与索布恰克截然不同,前者身为政府官员,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相比之下,他的举止甚至显得有些刻板。

因此,索布恰克讥讽他为「智慧有限、才疏学浅的官僚」,甚至戏称他为「水管工人」和「厕所清理员」。

出乎索布恰克意料的是,圣彼得堡市民对他的空洞言辞和缺乏实际行动早已心生厌倦,相比之下,雅科夫列夫则显得更为可靠。

雅科夫列夫因为有叶利钦的撑腰,资金后盾强大,莫斯科的支持让他的竞选经费绰绰有余。相比之下,索布恰克的竞选团队在正式投票前两个月就陷入了资金困境。

除了这些,叶利钦还提供了额外的助力。在选举开始的半年前,圣彼得堡就掀起了反腐风暴,联邦安全局、内务部和检察院联手出击,严查腐败案件,索布恰克也受到了波及。

与此同时,索布恰克的竞选策略显得杂乱无章,他选择让妻子领导竞选团队,这一决策给普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然而,资金筹集工作进展缓慢,一方面是由于主要资助者深知索布恰克的影响力正在减退,因此不愿再在他身上投入资金;另一方面,索布恰克本人也对此缺乏热情。

普京策划了一场旨在鼓励中小商人集资的会议,索布恰克作为目标对象,却意外遗忘了会议时间,最终使得筹款活动未能如愿进行。

在1996年的选举中,由于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索布恰克的政治生涯以惨败告终,与此同时,普京也回绝了雅科夫列夫的邀请,选择离开了圣彼得堡。

尽管索布恰克已卸任,但众多诉讼依然缠绕着他,法院甚至曾考虑将他拘捕入狱。长期的法律纠纷严重消耗了他的健康,特别是心脏病症状日益加剧。

1997年11月,索布恰克因罹患严重心肌梗塞而在未经法院许可的情况下被紧急送往巴黎接受治疗,此举在社会上再次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然而,检察院在1998年9月决定撤销对他的受贿和滥用职权的指控。

1999年普京跻身权力中心之际,索布恰克的「流亡」生涯亦告终结。7月12日,索布恰克重返圣彼得堡,在热烈的欢迎仪式上,他饱含深情地朗诵了一首诗歌:「热泪盈眶,我重返故土……」

尽管索布恰克曾短暂回归家乡,然而好景不长,命运的捉弄在2000年2月19日的那个深夜降临,索布恰克因心脏病突发离世。

普京总统在得知消息后,内心深受触动,他在致索布恰克家属的慰问信中深情地写道:「阿纳托利·亚历山德洛维奇对我来说如同亲人般亲近,更是我人生中的一位重要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