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视点|「悬浮议会」或让法国政治更不确定

2024-07-09国际
这是3月2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右一)在巴黎与总理阿塔尔(上右二)握手的资料照片。
法国内政部8日宣布7日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第二轮最终统计结果,在国民议会577个席位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获得182个议席,位居第一;执政党联盟「在一起」获得163个议席,排名第二;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及与之结盟的部分右翼共和党人士获得143个议席,排名第三。
法国总理阿塔尔8日向总统马克龙递交了辞呈,但马克龙没有批准阿塔尔的请辞,要求阿塔尔「暂时」留任,「以确保国家稳定」。
此次选举被认为是马克龙的一场政治「豪赌」。虽然执政党联盟与左翼联盟联手阻止了国民联盟成为国民议会第一大党,但由于执政党联盟丧失第一大党地位,且与左翼联盟在政策取向上有较大差异,再加上没有一个阵营获得绝对多数议席,未来各派势力如何讨价还价、新总理由谁担任存在悬念,法国政治将陷入不确定之中。
中左翼联手狙击国民联盟
从选举结果来看,法国执政党得到了暂时的喘息,尚可维持内政外交的基本走向,但折损了近百议席;国民联盟虽然输了选举,但单个政党的议席数最多,该党领导人勒庞宣称只是「推迟了胜利」;至于「意外赢家」左翼联盟,内部的协调程度有待观察,其成员极左翼「不屈法国」和社会党以接近的议席数分列一二,但这两党并不总是意见一致。鉴于三大阵营势均力敌,且彼此施政纲领截然不同又极难合作,因此出现「悬浮议会」几乎没有悬念。未来法国的政治生态恐将迎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尽管如此,这场选举的结果还是让不少法国人感到庆幸,毕竟,眼下将极右翼挡在权力门口是头等要务。然而,真正为极右翼登顶权力宝座踩下刹车的,并非是哪个政党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万全之策,而是法国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可以说,法国社会的诸多危机与治理困境让极化政治野蛮生长,但政治运作规则又将其限制在了可控的范围之内。
国民联盟之所以止步于权力门前,与法国特殊的「两轮投票制」有很大关系。根据国民议会选举规则,首轮投票中候选人在选区内得票超半数者直接当选;如果无人过半,则得票率排名前两位且不低于12.5%的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得票最高者当选。理论上,两轮选举对高票者更有利,因为参选度越高,能够达到进入第二轮门槛的候选人就越多,选票就越分散,排名靠后的候选人机会就越小。但反过来,第二轮也可能成为「翻盘局」,因为两轮之间相隔一周时间,各派都会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最后动员,选民也能冷静下来理性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选民支持的候选人如果在第一轮已被淘汰,那么第二轮中这些「中间选票」就极为关键,很大概率会跟从其支持的政党进行转投,这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政党竞争「调节阀」的作用。
本次议会选举主要在三大阵营间展开,首轮投票后,国民联盟、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以及执政党联盟「在一起」分获33%、28.5%和20.04%的选票。出于对极右翼在首轮选举中巨大胜利的集体恐惧,执政党联盟和左翼联盟以及少数右翼选区最终决定搁置分歧,结成「共和阵线」,通过说服各选区排名第三的本党候选人退选,从而把本身有利于极右翼的三角格局扭转成极右翼与反极右翼阵营的对决。结果显示,「共和阵线」利用选举规则和200多人退选的激进策略有效地抑制了国民联盟的战绩,避免了极右翼登顶权力宝座。
就战术而言,中左翼出险招联手狙击极右翼,最终充当了稳定政治秩序的「安全阀」。这是选前民调无法精准预测的,大多数民调都预测了国民联盟将会成为「相对少数」的大赢家,但深谙选举规则的马克龙能够不惧民意解散议会进行「政治豪赌」,也从侧面反映出法国政治运作模式成熟且相对可控。
7月7日,法国极左翼政党「不屈法国」领导人梅朗雄(中)出席在巴黎举行的选后集会。
马克龙对组建政府仍掌握主动权
目前来看,马克龙并未批准阿塔尔请辞,而是表示等待新一届国民议会形势更加明朗后再做「必要决定」,这说明他对于组建新政府仍掌握着主动权,包括组建方式及具体的时间表。法国的政治传统,国民议会选举后,无论选举结果如何,总理都会向总统提交辞呈。目前,左翼联盟呼吁马克龙任命左翼总理,但尚未从本阵营中推出总理人选。三大阵营与在议会中占绝对多数所需的289席都相去甚远,下一任法国总理是谁还要取决于各派间的协商与博弈。倘若马克龙无法就总理人选和议会其他党派达成一致,那么法国最高行政法院可以裁定现任政府部长在新政府任命之前继续日常工作。
目前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法国政治变得更加「不确定」。根据法国宪法规定,总统在解散议会一年后才能再次解散议会,在最少一年里,为了适配「悬浮议会」,政府将不得不容纳各派成员,政府内部或将相互扯皮,决策效率可能大幅降低从而沦为只能处理日常事务的「杂务部」,无法为马克龙执政的最后三年保驾护航。极右翼和极左翼政党强势崛起加剧了法国社会的政治对立和撕裂,未来的法国也大概率会陷入更加分裂、对立和互相牵制的政治局面。
作者:周秋君
文:周秋君(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图:新华社编辑:刘畅责任编辑:张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