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岸田文雄国会演讲为表忠心:美日同盟大幅升级,美国将自食其果?

2024-04-13国际

岸田文雄首相在美国国会向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发表了演讲,并且据说受到了两党议员的一致好评。这一举动向美国国会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呢?

岸田文雄发表讲话后,当地时间4月11日傍晚,美日菲三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了峰会,并就多个问题达成了共识。

首先要注意的是,美国、日本和菲律宾计划加强南海的巡逻活动。以往我们常常问道,作为东海国家,日本是否有实力前往南海?然而,「实力」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日本将正式参与美日菲三国在南海的巡逻行动。

据我们目前获悉的消息,不仅日本,接下来还有英国和澳大利亚也将加入。

大约十年前,我们曾提及南海可能会迎来「万国」海军的情形。可谓,南海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直接的军事冲突风险,反倒更多地体现了更广泛、更微妙、更直接的军事冲突风险。

昨天,美国和菲律宾再次签署了一项名为「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吕宋走廊」的协议。

换个说法,实际上这个协议就是美国让一群国家向菲律宾提供资金,以帮助菲律宾在吕宋走廊附近修建基础设施。

为了弥补菲律宾因受美国压力而退出「一带一路」计划所遭受的损失,一方面是为了改进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行补偿。

美日峰会结束后,美日双方加强协调也与此相关,这一点与4月10日所发生的事情有一定联系。

我曾经强调过,在美日峰会之后,美国不仅要以核力量覆盖钓鱼岛,还要支持日本成为一个高科技强国。

坦率地说,这对美国而言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短期内,美国可能会因为与日本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而受益,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很可能会面临困难。

01

回到正题,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岸田文雄在美国国会的演讲得到了国会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的一致赞扬,这一点在前文已经提及过。

岸田文雄到底说了什么,以至于得到美国两党议员的「一致称赞」?

据报道,岸田文雄直截了当地表示,美国并非孤立的,日本愿意与其携手,共同对抗任何潜在威胁和风险。

简单来说,这句话是在告诉美国不要抛弃日本,因为日本愿意成为美国的忠实伙伴,愿意承担任何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当然,我的翻译和解读可能有夸张之处,但岸田文雄的论述和本意正是如此。

美国的议员们如何能够不热烈鼓励面对这样的「投桃报李」呢?有这样一位小兄弟愿意鞍前马后,劳心劳力、甚至愿意出命为自己尽心尽力,美国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支持呢?

岸田文雄向美国国会传达的核心信息就是上文所述的内容。当然,在其后的演讲中,他通过详细阐述进一步强调了这些主要信息,指出中国不仅对美国构成威胁,同时也对日本构成威胁。然而,他也向美国保证,他们将在东亚地区「挡子弹」,无需担心。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翻译和理解,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日本不仅向美国表达忠诚,同时也在利用美国来摆脱自己的困境。

由于日本在直接与中国对抗时势必会陷入势单力薄的局面,甚至随着中国国力和军力的增强,日本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不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因此日本需要寻求美国的支持。

就美国而言,他们也希望吸引日本加入,因此美日双方出现了共同的需求,这也是美日安全合作得以加强的基础。

我要强调的是,除了美日安保得到提升,日本的指挥系统、后勤补给系统、控制系统在4月10日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核能力覆盖了钓鱼岛之外。此外,美国和日本还将展开全面的高科技合作。

所谓的「高科技合作」实际上是美国在对中国实施小院高墙政策的三大领域中,为日本全方位打开后门。

之前已经提到了相关详细内容,就不再重复了。我要强调的是,美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美日之间进行全方面的高科技合作。这短期内对美国是有利的,因为有日本在为美国提供支持。

不过,美国长期而言可能更担心日本的扩张,而不是感到高兴。日本在核能力和高科技领域有巨大潜力,但受限于无核三原则以及美国的控制。

实际上,60多年来,【美日安保条约】一直发挥着双重作用:一方面是被美国利用于对日本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被美国用来限制日本的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

可是,随着双方都希望限制中国的趋势,美国对该条约对日本的制约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相反,日本的实际作用却被无限放大,这可能导致日本真正成为一个高科技国家。

美国长期将日本视为汽车制造大国和消费品生产大国,但假如日本成为高科技强国,美国可能会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重新对日本进行管控和打压。

当时是否已经太迟,将成为一个问题,由于美国的短视效应,他们现在无法关注这一点。

因此,岸田文雄在国会演讲中展现了对美国的积极回应,表现非常出色,这发生在4月11日。

02

在4月11日举行的美日菲三方峰会上,正式确认了双方将加强对南海地区的巡逻。

美国必然会利用这一确定的事实。日本和菲律宾都是美国在全球七大盟国和亚太五大盟国中的成员之一。而且日本和菲律宾是铁杆兄弟,日本的实力更为强大,菲律宾也愿意在南海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过去曾借助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同时也借助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制造事端。最近,美国又在与菲律宾合作时,制造了一个新的问题,即「仁爱礁」问题。

中国称呼该岛屿为「仁爱礁」,而美国称之为「第二托马斯礁」,对该岛的名称存在着中美两国之间的差异。

美国的意图在于利用「仁爱樵」问题,以将日本和菲律宾紧密牢牢地纳入自身的战略布局之中。

与此同时,英国和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全球七大军事盟国,也将参与南海的万国海军巡航,或者说多国海军的巡逻行动。

美国在全球拥有七个重要的军事同盟国,其中亚太地区有五个。除了韩国、泰国和加拿大外,其他四个国家已经与美国紧密合作解决南海问题。

中国方面对于这种情况首先不必感到紧张,其次应该对其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

这段时间,特别是这个星期,或许是历史的巧合,中国社会和经济正在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环境。

03

与此同时,我想提一下明天(4月13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将对中国进行访问。

他自2021年上任后已经第二次访问中国,第一次是在2022年11月4日,由于疫情原因是隔日往返,没有在中国过夜。

这是朔尔茨第二次访问中国,他将携带一个规模庞大的德国企业代表团。据德国媒体报道,德国企业纷纷踊跃报名,争相加入这次代表团。

这句话表明了什么呢?

根据德国【商报】的报道,德国企业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他们无法将与中国经济的联系断开,这再次证明了德国超级经济部长提出的德国企业在2027年之前完成与中国市场的全面脱钩已经宣告失败。

朔尔茨将在此次中国之行中逐日访问不同城市,14日抵达重庆,15日抵达上海,16日抵达北京。他抵达北京后,将与中国高层举行必要的会谈。

中德之间将在经济上达成何种合作协议?这些合作与过去40多年的中德经济合作相比有何不同?还是基本延续了相同的脉络?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德国和中国在晴朗的经济氛围下展开了合作,呈现出持续向好的趋势。然而,当前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德国在政治和战略利益上更倾向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尽管在经济上难以割舍与中国的联系,却又希望在战略上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朔尔茨来到中国后签署的经济合作协议,在何种程度上有别于过去,并在何种程度上使中国与美国更加接近?

耶伦结束访华已经第三天了,但最近三天,我们没有从华盛顿收到任何的蛛丝马迹,其内部一定还在缜密地评估有关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打压等事情。

耶伦结束访华已经第三天了,但在过去的三天里,我们未能从华盛顿得知任何线索,他们内部应当仍在密切评估涉及中国「产能过剩」和对中国新兴生产力打压等问题。

朔尔茨在访华之前也表明了他准备与中国谈论「产能过剩」问题,因为德国汽车业也受到了所谓的中国电动车冲击。

但是,从明天(4月13日)开始的朔尔茨中国之行将为我们提供观察的蛛丝马迹,以便发现他与美国的不同之处。

对于如何理解和展望这些问题,欢迎大家留意我们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