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重庆是韩国的首都?韩国人大肆宣扬,难道这又是盗窃行为?

2024-04-15国际

韩国网民曾公开宣称重庆曾经是他们的首都,并且大肆宣扬,这到底是为什么?韩国人凭什么这么自信?

韩国公然宣传重庆是他们的首都

重庆曾经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这一点并不为人所熟知。

韩国和我们中原的关系更近一些,曾经,中原人称他们为「高句丽」。事实上,韩国在古代,一直都是中国的附庸。他们不仅仿效中国的文化,饮食等,还经常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但是到了现代,韩国人却开始指责我们抄袭韩国的文化,居然敢说千年前的宗主国抄袭了当时附庸国的文化?除此之外,更让人震惊的是,有韩国人声称,重庆是韩国的首都,有8个城市还都是韩国的。

2017年十二月,韩国当时的总统文在寅开始了他的中国之行,这其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重庆。此访不但在韩国各大媒体上引起热议,还引发了一股争相报导的风潮。他们兴奋地宣布,重庆不但是大韩民国的发源地,而且是全国人民的精神标志。后来,更多的学者直言不讳地宣称,重庆就是韩国「心脏所在」,就好像它承载了韩国的精神和荣光。

离开的时候,文在寅在最后的留言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里就是我们的灵魂。」

事实上,韩国的建立的确和我们国家有某种联系。

历史原因:重庆是韩国的首都

1910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在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日韩在这一年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把朝鲜半岛变成日本「殖民地」。

1910至1919的9年间,日本对朝实行「掠夺资源、改国语、遏制朝鲜国家力量崛起」等殖民政策,并以「日韩同祖」为借口,企图抹掉「朝鲜人」的乡土感。

但是,仍然有些朝鲜人没有被怀柔政策所动,他们仍然把驱逐日本人、重建祖国的主权作为自己的使命。

1919年3月1日,韩国民众纷纷上街悼念高宗,随后,这场哀歌迅速演变为「独立运动」。

三一运动之后,爱国志士们只能亡命他乡,努力实现他们的国家复兴之梦。他们于一九一九年「定都」于上海宝昌路法租界「混而不乱」之地,是大韩民国历史上首个临时政府。

由于淞沪会战的大捷,日本人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天长节」,日本驻华公使和高级军事将领都参加了这一活动。

「祝捷大会」期间,一名韩国青年尹奉吉偷偷溜进会场,并在观礼台响起日本国歌【君之代】时,引爆了炸弹。日本将军白川义则被暗杀身亡,日本驻中国大使也被打断一条腿。虽然暗杀成功了,但韩国政府也受到了追捕,不能再在上海开展业务。韩国知识分子除了在杭州、长沙和其他地方转了一圈外,最后转移到了重庆。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韩国过渡政权宣布光复莲花池。在由重庆回国前,过渡政府领导们都在自己的署名布条上写下了他们的感情。

很多去韩国首尔的游客都对汉字随处可见表示惊奇,他们甚至不会说韩语,也可以自由地进行自己的旅程。这种现象既与大量中国旅游者相关,也与中、韩长达2000余年的复杂关系密不可分。

韩国历史与文化都离不开中国

要探究韩国和中国之间的联系,就不能不提到汉武帝东征朝鲜北部。他在这一地区设置四州,而历时400余年,中国文字和汉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韩国本来没有自己的书写体系,后来新罗学者薛聪发明了「吏」,即汉语与韩语的结合体,以汉字为体,以朝鲜语为文法。在1910年,日本并没有占领朝鲜以前,「吏读」一词仍被使用。

而由于中国文化的大量输入,一些韩语还保持着汉语的古音,比如「图书馆」、「感受」、「机遇」等词语,和中文的发音非常接近。

抗美援朝后,朝鲜、南韩等国都以「谚文」为国书,以彰显国家主权。朝鲜彻底取消汉字,南韩也因长久以来的争论而备受争议,学者们称之为「五十年的文字之战」。

韩国的「去汉字」,其实就是「去中国化」,但是,对年青韩国人而言,那些珍藏在博物馆里的宝贵手札,都变成了外文,译出来的诗,很难激起他们的共鸣,真是可惜。

文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记载着历史,传达着思想,传承着文艺。对韩国而言,保存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手段,也是一种对过往文化的尊敬与继承。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护与继承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已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韩国青年应加强汉字的研究与了解,以保存与继承本民族的传统,并从中获得智慧与启迪,这不但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而且可以为民族的整体文化积累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