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一轮的巴以冲突,年轻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以色列这个国家。作为一个二战后通过移民建立起来的新国家,以色列和犹太人是绑定在一起的。
按照以色列的回归法,只有血缘上被认可为犹太人,才有资格归化成为以色列公民。从以色列建国的历程看,多数回归以色列的犹太人都来自欧洲。
而在我国的开封,多年来也活跃着一支人数不多的犹太人。最近几年,据说还有几名来自开封的犹太人后裔移民以色列。
可从实际情况看,开封犹太人的身份,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而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归以色列后,他们虽然在心理层面有着相同的身份认知,但其实也存在鄙视链。
开封的犹太人具体是怎么回事?犹太人多年来的复国主义运动又掺杂了哪些因素呢?
20多年前的618人
近年来由于网络的兴起,关于开封犹太人的讨论在网上越来越多。这也让不少人误认为,当地的这支犹太人数量很多。可实际上,从20多年前的媒体报道来看,彼时他们的数量只有618人。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确立了民族制度,通过调查和认定,最终确认的民族有56个。
其中民族认定的一个最关键的标准,肯定就是人口数量的规模。这些年来,有人还在网上询问,说我国为什么没有犹太族,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规模太小了,少到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能专门设立一个犹太族。
2002年的媒体报道显示,开封的这支犹太人来自于北宋时期,据说他们的祖先顺着丝绸之路来到开封,而后便在此定居下来。
根据这些犹太后裔的说法,最初前来的一共有17个家族,到现在逐步演化成为了7个汉族姓氏。
其中赵姓据说是宋朝皇家赐姓,其余的几个姓氏,都是根据音译或者意译一点点转化而来的。
据他们自己介绍,早年没有身份证时,他们的户口簿上都专门写有犹太人。后来随着户口簿和身份证的升级,犹太的标签已经不复存在。
有些人的民族被写成了回族,有的则写成了汉族。对此,当地的一些犹太人此前还感到有些不满意,认为自己的身份没有得到承认。
不过,其中的一些犹太人也承认,他们虽然一直说自己是犹太裔,可多年来早已淡忘了犹太文化传统了。
开封的犹太人,早年集中居住在城里的教经胡同附近,后来开始四处迁移,以至于犹太传统也渐渐被遗忘。
有人此前曾接受媒体采访说,他们平时不过犹太人的节日,希伯来语更没人会说。至于不吃猪肉的习惯,很容易让他们跟回族混淆。
其实最关键的是,经过数百年的中国生活,这些犹太裔的后代们,早已没了犹太人的外貌特征。从表面上来看,他们和中国人没有任何区别。
正因为这一点,对于他们是不是犹太人,外界此前一直存在争议。
以色列不认可他们的身份
最近几年的网络上,随着自媒体越来越发达,关于开封犹太人的讨论很多。但人们讨论时引用的资料,基本上没有任何古籍可查询,网上引用的说法,基本都是20多年前媒体采访的说法。
这样一来,对于他们是不是犹太人,其实一直存在争议。因为关于这段历史,国内的正史并没有明确记载,所有关于犹太人身份的讲述,都是当代人的说辞。
而这种口口相传的经历,在岁月长河的洗礼下最容易走样,更不要说这段历史前后延续一千年左右。时间太长,又没有确切的古籍资料可佐证,单凭现代人的说法,很难断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除此之外,对于开封犹太人的存在,此前的以色列也没有过认可。
2006年,国内媒体采访了当时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这位大使就曾明确表示,开封犹太人后裔不属于真正的犹太人。
海逸达当年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没有有效的历史档案佐证这种说法。而且犹太人的身份认定本就很难,要掌握犹太教的文化,犹太教的核心价值体系要发自内心认同。
除此之外,从血缘上来判定的话,母亲是犹太人,才能判断一个人的归属。而在这一点上,开封的犹太人并不符合这一条件。
还有一点,在以色列国内的历史课程中,并没有关于犹太人后裔在中国的研究。而犹太人和中国的唯一关联,是二战前后,一些来自欧洲的犹太人曾在上海和哈尔滨短暂生活过。
也就是说,现在的以色列,并不认可中国存在犹太人后裔的说法。退一万步说,即便现代的以色列相信开封犹太人是真的,但他们也认为,曾经的这支犹太人,早已融入了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失去了犹太人的标签,他们也就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犹太人了。
因为说到底,犹太人身份的认同是族群身份认同,族群身份原本跟一个国家和一片土地是固定在一起的。比如汉族长期以来就生活在东亚这片土地上,这种身份认同很容易辨认。
犹太人则不一样,他们只有族群身份,却没有国家和土地身份。几千年来,他们一直在世界各地流浪,这就导致他们虽然在族群认知上认定自己是犹太人,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又是波兰人、德国人、法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
也正因为这一点,20世纪犹太复国运动开启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一同迁居到了中东的以色列,鄙视链也就缓慢的形成了。
族群身份和国家身份的差异
犹太人确实是一个另类,他们千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族群身份认同,不管在哪个国家定居下来,他们绝对不会融入当地文化,再加上他们没有土地,只能靠工商业活动生存,时间一长就会和本地人产生矛盾与隔阂。
以欧洲的犹太人为例,还在中世纪时,德国莱茵河流域就聚集起了一大批犹太人。他们在当地建立起了独属于自己的社区,和欧洲的白人泾渭分明。
古代的欧洲和我国封建时代类似,土地才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围绕土地形成的各种职业身份相对较高。没有土地的人,像商人或者其他手工业者,他们的身份往往比较低贱。
犹太人恰恰没有土地,而且又抱团生活,从事商业他们很容易激起本地人的反感。这也是为什么欧洲会存在反犹主义。
实际上,欧洲的反犹主义情绪不仅仅是20世纪才出现了,在古代的各个时期都曾出现过。而每一次的出现,就意味着彼时的犹太人,不得不从定居的地区迁移到别的地方。
就这样,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化,欧洲各地渐渐遍布了犹太人。从近现代的数量来看,欧洲犹太人占据了大部分。
人们可能会疑惑,难道世界其他地方就不存在犹太人吗?其实就像开封的犹太人后裔这样,或许历史上的犹太人也曾向亚洲东部地区迁移过。
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要么被不同地区的人杀掉或者同化了,要么就是出现了其他意外而消失了。最重要的是,由于没有历史古籍可以佐证,现代人根本找不到他们存在过的痕迹。
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以色列并不认可开封犹太人的身份。而且有意思的是,虽然犹太人有族群身份认同,但他们定居在不同的国家,渐渐的也会形成国家身份。
比如20世纪,德国的犹太人和波兰以及苏联的犹太人,在语言和行为习惯上,肯定存在着巨大差异。虽说他们信奉共同的犹太教,但由于彼此在各地生活的时间太长,他们实际上也会完完全全打上当地人的烙印。
如此一来,当来自不同国家的犹太人来到以色列,他们的族群身份是相同的,但第一代人的国家身份以及由此产生的习俗差异,却存在很大差别。
于是,这些人实际上也存在鄙视链。欧洲由于经济发达,而且来自各国的犹太人数量较多,所以他们就处在鄙视链的上游。
相反,如果是来自其他国家的犹太人,现实身份又不富有,就会被推向鄙视链的下游。就像黑人犹太人,他们的身份认同同样很艰难。
也正因为如此,开封犹太人一再说自己是犹太人身份时,有人就觉得他们是用热脸去贴以色列的冷屁股。
族群认同和心理认同一样吗
还在20多年前,据说开封犹太人群体中,就有人通过非法移民的方式去了以色列。最终他们的情况怎么样了,现在也不得而知。
到了2016年,又有5名开封犹太人后裔移民以色列,这也意味着她们放弃了中国人的身份,正式回归以色列成为了犹太人。
对于这种选择,在主动移民的人看来,他们追寻的是族群认同感,回归祖上的故土也算是完成了未了心愿。
但也有观点认为,虽然犹太人的族群身份认同感很强,但生活在不同国家的犹太人,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心理意识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往后会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好比我们同为中国人,但各省之间也存在鄙视链和地域歧视。河南人就常被人调侃为偷井盖,甚至有些外地企业直接言明不招河南籍员工。
咱们可都是中国人,说的是汉语,日常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也都一致,可鄙视链和地域歧视照样存在。
试想一下,不同国家的犹太人汇聚到一个地区,即便存在族群认同,可由于长期以来生活在不同的地区,这种差异性恐怕会更大吧。
当然,犹太人肯定不认可这一点,因为他们相信族群认同和宗教的皈依,能够弥合其他认知上的差异。
但往后的生活具体会怎样,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结语
几千年来,犹太人一直和身份与土地纠缠不清。他们强烈的族群身份认同感,实际上圈定了自己,可以说他们自带排斥属性。
既然不能融入别的地区,自然就难以在一个地区获得永恒的土地。时至今日,犹太人通过世界的帮助在以色列立足建国,他们用族群认同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
但同时又因为土地纷争,和阿拉伯人开启了绵绵不绝的恩怨情仇。
参考资料:
【河南开封有群犹太后裔 想移民以色列身份受疑】
【寻找开封犹太人后裔续:采访以色列驻华大使】 北京科技报 2006年2月23日
【以色列国的起源:犹太复国主义是如何转变成国际运动的?】 新京报 2020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