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中印达成边境和平协议!为何印度会让步妥协?是什么改变了莫迪?

2024-10-24国际

中印两国达成了边境协议,双方同意恢复到2020年的巡逻状态。这意味着印度将停止一切针对中国边界的挑衅行为,并回归到中印冲突之前的局面。那么,这为何被认为是印度的一项重大让步呢?我们回顾一下2020年,中印之间发生了哪些事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加勒万河谷的冲突。在这一地区,中印展开了大规模械斗,结果导致中方有4名战士牺牲,他们分别是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和王焯冉。

印度的情况如何呢?已经有超过20人遇难,还有50多人被俘。经过这场战斗,印军开始收敛了许多,但中印之间的冲突风险依然存在,两国军队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并未解除。那么,为什么印度要挑战中国主权呢?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拜登上任后,大力推进「印太战略」,与印度联手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为迎合美国,莫迪愿意充当其先锋,以换取技术支持。

例如,美国向印度出口了MQ-9B「死神」侦察打击无人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并对印度转让了F-414发动机的生产线。为了表明对美国的忠诚,莫迪政府曾决定一次性封禁56款中国APP,包括微信、支付宝、TikTok和UC浏览器等,这些应用均被印度禁止。此外,针对中国企业,莫迪政府也采取了严厉措施,以财务欺诈为由,对小米、OPPO和ViVo等公司处以重罚,并强制并购上汽名爵在印度的子公司。

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强力打压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在印度大幅下降。例如,富士康集团重归河南郑州,而特斯拉则放弃了在印度设厂的计划,转向墨西哥。比亚迪原本打算对印投资10亿美元,但中途暂停。此外,奇瑞选择前往西班牙、土耳其、伊朗、巴西和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却唯一跳过了印度。

跨国投资的减少固然令人失望,但更棘手的是,由于众多中国企业停止在印度投资,导致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这使得本地化进程显著放缓。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印度不得不加大从中国的进口,结果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逆转。尽管拼命打压并排斥中国公司,但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却屡创新高,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

莫迪极力压制中国企业,结果却使得印度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加深。那么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印度终于意识到,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本土工业体系,必然需要依赖于中国的产业输出,而其产业升级同样也离不开来自中国的技术支持。由此,印度明白了什么?就是不再与中国对抗,而是要拥抱并紧密合作。

印尼已经引进了中国的技术,顺利步入高铁时代。越南也改变了立场,积极推进中越铁路的全面对接。如果印度再不加把劲,就可能面临严重滞后的局面。

2024年的金砖峰会即将开始。借此机会,莫迪积极展示善意,提前与中国达成边境协议,使得双方军队解除接触。这意味着不再对抗,各方保持距离,以避免激烈冲突的发生,不让矛盾升级,从而向中国传递出边境和平的信号。

这并不是印度主动寻求和平,而是被动的求和。莫迪希望改善中印关系,吸引中国的人才、技术以及产业。然而,中国会给予他们这些吗?实话说,莫迪觉醒得太晚了。中国已经实施了将东部产业转移到中西部的新战略。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过去,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后,不幸的是,他们的利润遭遇没收,高管被拘留,股权也遭强制并购。印度赚的钱与花的钱,各自都想带回国。而外界的商业环境恶劣,对中国公司极其不友好。因此,与其让他人获利,不如把资源留在国内,让我们的产业红利向中西部倾斜。

过去,我们对印度给予了过多的善待,结果使得中国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现在,主动寻求和平与发展的反而是印度,而我们已经选择不再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