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来似乎陷入了一种外交困境。他们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左右逢源」,却发现这条路并不好走,反而招致了一系列麻烦。面对这样的局面,印度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试图邀请中国企业回归。
然而,不到24小时,印度就宣布对中国产品加征重税。这一举动背后究竟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印度外长所面临的困境,其根源又在哪里?
这一切还要从美国对印度的制裁说起。据环球网报道,美国财政部最近以「帮助俄罗斯扩大能源能力」为由,宣布对两家印度航运公司实施制裁。
不仅如此,美国五角大楼在启动「军事维修中心」的修建项目时,邀请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加入,却将一直为美国海军提供后勤舰艇维修服务的印度排除在外。
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对印度发出的明确警告。分析人士指出,印度无视美西方此前的多次警告,执意与俄罗斯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最终导致美国对其失去信任,将其排除在自己的「朋友圈」之外。
说到底,美国希望建立一个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朋友圈」,而印度的行为明显触碰了美国的底线。事实上,印度这种我行我素的外交策略,早晚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自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双方之间甚至爆发了边境冲突。此后,印度总理莫迪多次缺席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会议,还要求将中国排除在金砖国家讨论的新国际结算体系之外。
这些举动无疑使得中印关系持续紧张,难以缓和。而在与俄罗斯的关系上,印度也采取了一种看似「左右逢源」的策略。一方面,印度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印度却通过捷克等第三方国家,向乌克兰大量出口炮弹等军工产品。
不仅如此,莫迪还高调访问乌克兰首都基辅,并将基辅的「儿童受害者纪念馆」定为首个参观地点,大谈「加深印乌友谊」。
然而,就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看得出来,莫迪此访不过是政治作秀。在莫迪离开后,泽连斯基立刻猛烈抨击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的行为。
莫迪这趟行程,非但没有赢得乌克兰的好感,反而同时得罪了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或许可以视为印度外交策略不成熟的一个缩影。
如今,面对美国挥舞的「制裁大棒」,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印度莫迪政府,不得不重新将目光投向中国。近段时间以来,莫迪政府多名高官频频表态,邀请中资回归印度市场。
印度工业联合会全国电子委员会主席夏尔马指出,尽管印度正在全力推动「制造业本土化」,但中国依然是「世界工厂」。这番话的言外之意,无疑是印度仍然需要依靠中国的供应链来推动本国制造业的发展。
印度外长苏杰生也公开表示,印度「从未拒绝对华贸易」,问题在于「能够在哪些领域,以何种条件与中国合作」。
有分析指出,印度此时邀请中资回归的原因很简单:中国是全球最强大的制造业大国,其产能超过了七国集团的总和,并在新能源汽车、光伏、人工智能、5G等多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推动对外贸易,提振本国经济发展。因此,与中国进行合作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也是莫迪政府无法阻挡的。
然而,就在莫迪政府表态邀请中资回归不到24小时后,印度就以「担心产品存在倾销」为由,对中国焊接不锈钢管加征12%到30%不等的关税。
印度的这一做法,显然是想打着「倾销」的旗号,对本国钢铁产业实施「过度保护」,这也是莫迪政府在对外贸易中惯用的手段。
更耐人寻味的是,印度对华加征关税的时间点,恰好是在加拿大宣布将扩大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范围之后。
由此可见,印度此举不排除是为了通过「对华制裁」来向西方示好。对于印度这样的国家,中国企业唯一的选择,或许就是尽量远离,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
印度试图在中美之间玩弄平衡,却忽视了自身的局限性和国际政治的复杂性。这种短视的「左右逢源」策略,最终只会让印度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与其试图在各大国之间谋求私利,不如认真思考如何与周边国家建立互信,共同发展。否则,印度的「外交噩梦」恐怕还将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