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中俄已谈妥,移交18万亿订单,莫迪赶到基辅,想学习中国经验

2024-08-27国际

中俄已达成总额达18万亿的订单协议。同时,莫迪前往基辅,试图借鉴中方的成功经验。中俄订单的具体内容为何?莫迪希望复刻中方的哪方面经验?

从8月20日至22日,中俄高层展开了一系列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公报,重申「中俄始终视对方为优先合作伙伴」。此外,中俄还取得了三项重要成果:首先,双方达成了86个项目,总额达18万亿卢布的合作协议;其次,俄罗斯向中国开放了北极航道,将自己的后院对中国敞开;最后,中俄围绕一个中国原则、双边合作、本币结算、能源安全和资产安全,共同建立了五道防线。

然而,在中俄达成协议之际,印度总理莫迪已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在短短不到7个小时的访问中,莫迪与泽连斯基拥抱了四次。要知道,就在上个月,莫迪还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拥抱。可以看出,莫迪的政治姿态十分「灵活」,刚结束对俄罗斯的访问,就迅速来到基辅表态。这样的情形使得泽连斯基及其背后的西方阵营,很难对印度拒绝制裁俄罗斯并扩大俄油进口等问题提出强烈指责。

在与泽连斯基会谈时,莫迪强调印度「并非中立」,也不是旁观者,而是选择支持「和平的一方」。值得注意的是,正当莫迪访问乌克兰之际,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正在美国访问。在莫迪发表上述言论后,辛格随即公开表态,称印度「不会欺骗」,并声称「只有印度和美国能够实现和平」。莫迪政府的这些表态进一步表明,他们近期的外交行动主要是为了向美西方示好。

尽管莫迪政府的言辞听起来十分动听,但他们此次访问乌克兰的真实意图却难以瞒过美西方。根据路透社的报道,莫迪此行表面上是为了拉近新德里与基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却是为了获取乌克兰的发动机技术,尤其是舰用燃气轮机和航空涡扇发动机。印度认为,中国正是通过从乌克兰获得大量苏联遗留下来的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升级,才得以拥有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进而打造了世界一流的军机和军舰群。鉴于这一情况,印度也希望能够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

然而,印度的愿景虽然美好,但现实却相当严峻,想要复制中国的「经验」,至少要面对三大难关。首先,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相比,印度相关产业的能力只能说相当薄弱。早在2014年,莫迪刚上台时就提出了「印度制造」的倡议。然而,十年过去了,印度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仍未摆脱「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甚至其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还在持续下降,目前已经跌破了15%。

其次,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乌克兰的多家企业已经面临着资金短缺等问题。冲突爆发后,大量乌克兰企业的员工被迫参战。因此,目前乌克兰企业所剩无几,能够为印度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

最后,乌克兰的许多核心产业已经出售给美国。例如,贝莱德公司接管了多家乌克兰的国有企业,包括能源、基础设施和电网等领域。随着乌克兰逐步成为美国的资产,印度若想获取发动机技术,恐怕得看美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