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国际

中欧高层突然频繁互访:欧盟6月份有一件大事,可能改变双方命运

2024-04-18国际

最近几个月,中欧之间的互动频率异常密切。去年年底,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比利时首相德克罗相继莅临中国;今年二月末,王毅外长访问了西班牙和法国,并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

3月底,荷兰首相吕特和法国外长塞茹尔纳相继访华;4月8日,来自欧盟、德国、法国、荷兰、丹麦的气候特使前来中国,寻求与中方加强合作。而在4月1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启程访华。甚至有消息称,中国领导人将于5月初访问欧洲。 #MCN首发激励计划#u0002

中欧频繁互动的原因何在?源于即将到来的重大事件:欧盟即将迎来六月的欧洲议会选举。这场选举可能对中欧双方的命运产生影响。

目前的欧盟显然缺乏独立自主的地位,这是因为美国一直在运用三种手段来对欧洲施加控制:分别是渲染俄罗斯构成威胁、通过驻军和军火销售,以及操控欧洲议会。

欧洲议会拥有超过700个席位,所有议员均由直接选举产生,而非由各国政府任命。这一设计理应使议会更好地代表成员国的民意,但实际上,它却为美国提供了机会干预——由于议员不受成员国政府的约束。

美国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影响他们,这导致欧洲议会经常与成员国政府的立场发生分歧。即使成员国政府不同意,一旦欧洲议会通过某项决议,它们也必须予以执行。

欧洲议会每五年举行一次选举,2019年的上一次选举发生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尽管如此,那批议员仍然成功地将欧盟与美国的战略联系紧密结合。由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保持着正常的贸易关系,甚至有副议长在2022年访问台湾,引起了不满。

现在,反对俄罗斯已经成为欧洲政治的主流,那么今年选举产生的欧洲议员又将是何等风云人物?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和欧洲国家不立即采取行动,欧盟可能会按照美国的意愿,与中国进行「脱钩」。

中欧相互位居第二大贸易伙伴,他们之间的年贸易额超过8000亿欧元。无论是受到俄乌冲突严重影响的欧洲经济,还是受到美国打压的中国经济,都无法承受中欧脱钩所带来的后果。因此,为了生存,中欧高层纷纷采取行动!

然而,美国已经在欧洲渗透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而欧洲对俄罗斯的担忧也根深蒂固,关于欧洲是否能够重获战略自主,仍是一个未知数。而且,欧盟的产业相对高端,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速产业升级。

因此,从长远来看,中欧之间的合作能否超过分歧,仍是一个待解之谜。至少,耶伦刚刚抱怨中国「产能过剩」,欧盟便对中国的风力涡轮机企业展开了反补贴调查,这表明欧洲对「发达国家粉碎机」的恐惧程度。

因此,在处理欧洲事务时,我们应该努力争取,但决不能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他们。只有通过产业互补,我们才能夯实紧密的关系。因此,中国应该更多地关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兄弟。

亚非拉之所以排在前面,而非拉非亚,原因在于一国的军事实力能够覆盖到哪里,国家的利益也就能够延伸到哪里。因此,排名的顺序本身就折射了战略上的优先级。

在亚洲,东盟与中国的距离最近,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市场规模,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自4月份以来,东南亚国家掀起了访华热潮:印尼新当选总统普拉博沃首次出访选择了中国。

王毅外长分别会见了老挝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越南外长裴青山和东帝汶外长贲迪拓;泰国公主诗琳通、越南国会主席王庭惠和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也相继访问中国。这充分表明双方对彼此的高度重视。

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紧密关系源于全球产业链的安排:中国处于中高端,而东盟则位于中低端。这种差异使得双方在产业上高度互补,自然成为合作伙伴。

目前,中国正在加速产业升级,导致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盟转移。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仍然与中国有着紧密联系,这将中国和东盟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且具有内循环能力的巨大经济体系(即RCEP),有效保障了双方经济的风险抵御能力。

中国,这庞大的经济体系具有更为深远的内涵。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实力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推动。随着每一次产业变革,构建完善的工业体系所需的人口规模也逐渐增大。

举例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仅需数百万人口;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德国和美国掀起,需求人口数已达数千万;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则在美国掀起,其所需人口规模已高达亿计。为何所需人口逐步增加呢?

首先,工业门类日益复杂;其次,唯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才能有效激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而这些转化所带来的利润又能持续投入科技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人口规模对于工业化过程至关重要。

因此,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地必然是一个人口规模庞大的经济体,甚至有可能达到数十亿的规模。尽管中国拥有高达14亿的人口,但这仍然可能不够,因此我们需要整合其它国家,构建一个更加庞大的经济体。

美国的人口只有3亿多,人才短缺更为严重,因此在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看到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美国便不顾一切地重新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争抢人才,毫不畏惧丢面子。

美国的地理位置开始显现出一些缺陷:它位于西半球,与世界人口最密集的欧亚非大陆相距甚远,要整合这些地区的国家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尤其是要整合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中国,若要整合位于地球另一端的拉美地区,成本将远高于美国的情况。而且拉美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的地缘政治势力范围,在这里进行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也相当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挫折。

因此,我们依旧坚持之前的观点:中国的影响力能够触及的地方,中国的经济体系就有可能融入其中。我们需谨慎选择,先应对近处的问题,再考虑远方的挑战。当我们的实力无法覆盖距离时,便需与其他友好国家合作。

例如,在中东地区与美国的博弈中,我们应寻求与沙特的协商,而在非洲,与英国和法国的竞争中,则需依靠俄罗斯的支持。只有当我们实力足够强大时,才能真正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整合为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系,彻底颠覆任何不合理的旧秩序。

1935年9月,当中央红军完成长征的最后一段路程,即将抵达陕北之际,伟人曾登高远眺雄伟的昆仑山脉,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安得倚天抽宝剑,将你一分为三?一截送往欧洲,一截献给美洲,一截归还东瀛。

在太平盛世之际,全球都将享受同样的繁荣与和平。」当时,世界处于大战的边缘,我们党刚刚保住了革命的火种,然而伟人心中最关切的仍然是如何彻底改造旧世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正因为伟人的卓识和广博胸怀,一穷二白的中国能够在短短半个世纪里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如今,中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我们拥有远胜当年百倍的物质基础,我们更应该挺身而出,决然打破一切不合理的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