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据观察者网近日报道称,在新德里电视台(NDTV)主办的媒体活动上,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中印两国就边境地区相关问题达成了协议。此消息发布之时,正值印度总理莫迪即将访问俄罗斯并参加金砖国家峰会前夕。路透社指出,这一事件为中印之间改善政治和商业关系奠定了基础。根据NDTV和路透社的报道,苏杰生当日表示:「我们已就边境巡逻问题达成协议,并且已恢复到2020年的状态。这样一来,我们能够宣称,中印之间的脱离接触进程已经结束。」他还提到,相关细节将在合适的时间予以公布。
长期以来,中印两军于边境争议地带巡逻期间,矛盾屡有发生,擦枪走火的情况也存在着可能性。倘若真如印度外交部宣称的那般,中印能就边境巡逻问题达成协议,这对中印边境争议问题的解决无疑是有益之举。要知道,自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冲突爆发之后,中印关系便陷入低谷。在这一时期,随着中美博弈不断加剧,美国妄图见缝插针,始终企图拉拢印度来围堵中国。而印度总理莫迪毅然倒向西方以制衡中国,这一行为给中印关系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直至今年10月初,印度陆军司令德维韦迪透露,中印所举行的多轮磋商已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双方于外交层面释放出积极信号,当下仅需突破困难局面,而这取决于两国在实控线附近的军事指挥官。总体而言,印媒的这一报道旨在表明:经过多轮外交与军事磋商,中印已就军队脱离接触达成共识,涵盖所谓「拉达克地区」自2020年之后被封锁的区域,双方亦将重新开展巡逻工作,也就是苏杰生所说的「回归2020年前的状态」。
印度前外交秘书什林拉明确指出,边境巡逻协议的签署,清除了莫迪与中方在俄罗斯会面的「一切障碍」,并且可能促使「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两支军队」削减在边境的驻军数量。不过,什林拉同时着重提到,即便印度修复了和中国的关系,印美关系依旧会比中印关系「更为深厚」。什林拉的这一言论,显然是深得莫迪政府的「精髓」,意图继续采取「脚踏两只船」的策略。要知道,印度一直以来都是拜登政府「对抗中国」战略的关键基石,在金砖峰会之前,中印关系的缓和极有可能引发美国的高度关注。
第二件事,据观察者网近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与乌总统泽连斯基会谈期间宣布,美国会为乌克兰提供一笔价值4亿美元的新军事援助。这笔援助资金将被用于向乌方提供弹药、军事装备以及武器。就在当日,美国国防部发布声明表示,其国防部长奥斯汀抵达了乌克兰,并与乌方领导人进行了会面。
对此,俄罗斯方面认为,向乌克兰供应武器会对局势的调解形成阻碍,直接导致北约成员国卷入冲突,这无异于「玩火」。俄外长拉夫罗夫早些时候指出,任何包含为乌克兰提供武器的物资,都将被视为俄罗斯的合法打击目标。他还表示,美国与北约正在直接介入乌克兰冲突,它们不但提供武器,而且还在英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境内开展人员培训工作。克里姆林宫此前也曾表示,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对谈判毫无助益,并且会产生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泽连斯基已向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呈交「胜利计划」,在该计划中,争取获得「立即正式加入北约」的邀请被列为首要事项。泽连斯基坚称,俄罗斯唯有发觉无法凭借武力获取任何成果之时,才会寻求外交途径,所以乌克兰需要营造出能够结束冲突的「恰当条件」。2022年乌克兰就已申请加入北约,然而直至当下,北约尚未给出明确信号。泽连斯基觉得,虽说加入北约是将来之事,但北约现在即刻发出邀请将会向俄罗斯总统普京表明,其「地缘政治意图」是错误的。
第三件事,据环球时报近日报道称,中国援助的紧急人道主义医疗物资已运抵黎巴嫩贝鲁特国际机场。据悉,这批医疗物资总计3601箱,涵盖麻醉剂、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手术衣、吸氧面罩等65种物品。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于10月表示,近期黎巴嫩和以色列局势不断升级,黎巴嫩多地发生通信设备爆炸和空袭事件,致使众多人员伤亡。应黎巴嫩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黎巴嫩提供紧急人道主义医疗物资援助,从而助力黎巴嫩开展医疗救助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自2023年10月冲突爆发起,由伊朗主导的「抵抗轴心」就与以色列战火纷飞。近来,以色列和「抵抗轴心」成员黎巴嫩真主党之间频繁地相互发动攻击,中东地区的「代理人战争」屡屡发生。近期,以色列不断增强对黎巴嫩的攻击力度,造成了人员伤亡情况。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往后,加沙的局势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加沙秩序的构建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新一轮的巴以冲突有可能演变为低烈度且常态化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