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电影

影迷昆汀·塔伦蒂诺,他的怪癖、吐槽和私人电影史(五)

2024-10-04电影

所以出租车司机可能没有他描述的那么小众和B级,或者可能出租车司机并不是拍给B级片观众看的。他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一个滤镜,所以导致他的观点大概有一些偏差。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说有一章提出如果德帕尔玛去拍【出租车司机】会怎么样。对啊,如果德帕尔玛拍了【出租车司机】的话,可能这部片子就会变得比较默默无闻了,这是我的感觉。因为德帕尔玛的风格更小众、趣味独特,偏门一些。喜欢他风格的一小波人会特别喜欢,但大众对他的风格没有那么大的共鸣,除非他拉来阿尔帕西诺或者其他大明星来演一些稍微靠拢主流风格的作品。

我记得有一次他说德帕尔玛在拍完【姐妹情仇】之后,施拉德给他看了【出租车司机】的剧本。那时德帕尔玛其实想拍更多观众的院线片,不想再去拍小众的。他看完【出租车司机】的剧本,第一反应是「这剧本不够上院线」,然后就拒绝了。昆汀调侃说他没眼光,哈哈。【出租车司机】可是1976年美国票房榜的前20名。

帕尔玛之后去拍了一部致敬希区柯克的【刺杀记】,想巩固自己模仿希区柯克的地位。我觉得这段也挺搞笑的。昆汀在写影评时经常提到双片连映,就是两个影片放在一起上下场,看完之后会有一个更深的印象。这两个片子的连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昨天我去看了一部讲外卖员的电影【逆行人生】。最近另一部也是讲外卖员的【充满希望的一天】也在这个档期。看这两部片子时,我想如果它们以双片连映的方式放出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不过现在这种模式已经很少见了。当时我蛮想了解为什么制片公司会决定用双片连映,而后来为什么就没有了。

双片连映以前在二轮院线或B级片院线中很常见。再早的话,40年代很多主流院线也会采用这种形式。前面一部片子相当于暖场,然后是B级片,第二部才是制作精良、成本较高的主流电影。但这些在如今的观影生态里慢慢消失了。现在大部分人只去电影院看大片,剧情片直接在线上平台解决。

不过昆汀在洛杉矶有一家影院叫新Beverly,他仍然坚持双片连映的形式。这变成一种复古式的行为艺术,或是一种庆典式的东西了。他当时拍【刑房】搞了一个双片连映的概念,也是在致敬这种模式。【刑房】是个特好玩的片子,因为它是昆汀生涯的转折点。

昆汀的生涯可以分几个阶段。从【落水狗】到【低俗小说】再到【危险关系】是一个阶段,拍的是70年代风格的复古洛杉矶电影。然后到【杀死比尔】和【刑房】,他努力放大自己的B级片风格。但在【刑房】之后,他发现这条路行不通,因为【刑房】票房惨淡。于是他开始变得主流,找到一个成功模式:颠覆历史,用复仇剧情作为基础,拉来大明星为他背书。后期的几部颠覆历史的片子其实都蛮商业,也像是找到了可口可乐秘方一样批量化生产的片子。

昆汀在书里提到新好莱坞的两个派别:反当权派和电影小子。他说电影小子不会把B级片当作纯娱乐的东西,而是以更严肃的态度去对待。反当权派则更多地反对上一代老导演,做更愤世嫉俗的表达。

电影小子们都是科班出身,从电视看电影长大,而反当权派像佩金帕他们是制片厂学徒式成长起来的。昆汀书中提到的13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