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围绕在周星驰身边的争议非常多。
什么人品有问题,做人很双标,电影拍的烂,全靠情怀撑,其他方面不了解不好评价。
单从电影方面看,周星驰的电影水平并不低,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导演、编剧、演员。
导演取【功夫】。
看【功夫】可从思想、内容、技法三个层面来分析。
首先是思想,周星驰在片中主要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男人可以普通且自信,也可有梦想,只要勇敢做自己,总有人会爱你。
小时候的阿星因为正义救了哑女,长大后阿星以混混的外在遮盖内心的善良,与哑女相遇,历经挫折终在一起,即便没有盖世武功,开着糖果小店也能拥有幸福。
二是对弱肉强食的社会揭露,片中形成了一个三六九等的生态闭环,即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帮派与警察勾结,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行事高调、为非作歹;下层贫民不敢作恶、胆小怯懦,终日为饱腹奔波,依旧过得一贫如洗。
在这个遍地是黄金,满街是美女的世界,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跨越阶级已经难于登天,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毕竟无能为力。
其次是内容,剧本上布下的草蛇灰线,剧情无论怎么猜测都算合理,如广为流传的一段是整部电影其实是小男孩的一场梦。
因为在电影的结尾处,酱爆在勾搭妇女,包租公和包租婆在散步,许文医馆的牙医在指挥交通,而小男孩自己则在糖果店上班。
电影前面出现的一切只不过是他的想象,把周围人幻想为高手,自己在历经曲折后,成为一代宗师,但最后选择低调,抱得美人归。
最后的是技法,分演员和导演。
周星驰对配角们的调教,让他们的出演都成了各自演绎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包租婆、包租公、火云邪神、龅牙珍、酱爆、琛哥等。
还有周星驰运用的意象拍摄手法,像影子被斩成两段,化茧成蝶等片段,都在借助外在来消解内在的残忍以及突出人物的命运变化。
编剧取【食神】。
【食神】有四位编剧,但周星驰是第一编剧,所以选择该片为例也无可厚非。
前段时间,【食神】重映,应该又有不少人看过,观影过程中一定能看到一点,那就是影片的元素特别杂,但杂而不乱,叙事条理特别清晰明确。
史蒂芬·周被人摆了一道流落街头,碰到了火鸡姐他们,研发出赖尿牛丸重振旗鼓,但他此时还是商人作态,直到火鸡为救他挡枪,在少林寺后厨历练之后才顿悟食神真谛与爱情轻重。
主线之中周星驰又加入了许多啼笑皆非的段子,还有脑内小剧场把品美食具象化,叫人百看不厌,如此通俗易懂又有趣,怎能不算一个好编剧。
演技取【武状元苏乞儿】
如苏灿被抄家这场戏,导演陈嘉上知道要拍出空洞、落寞的感觉,但落地到演员身上却不知怎么调教。
周星驰看了看镜头和布景,瘫坐在大烟床上唱起了凄厉的南音【红烛泪】,没有哭天喊地,没有一言不发,当时角色的心境一目了然。
这是一个演员的临场,但背后肯定有着一番彻骨寒,不然粤曲早已过气多年,周星驰怎能一下子就想到相得益彰的选段。
再看【红烛泪】的词,「身如柳絮随风摆,历劫沧桑无了赖」,经历了一些变故,对任何事都无心思,无兴致,整个人像被抽空一样。
周星驰的表演是软绵绵的靠着背靠躺着,一条腿撑着,另一条耷拉着,闭着眼睛,自顾自的唱曲,既与他放荡不羁,对任何事都不在乎的人设相符,也表现出他此时内心伤感但不敢面对的悲凉,
「悔不该,惹下冤孽债,怎料到赊得易时,还得快」,当初若不结孽缘,如今不会有劫难,苏灿家为何被抄?因为苏灿想夺得如霜姑娘的芳心进而考试作弊,有心之人举报,朝廷令其抄家。
所以苏灿本身对家里人是心存愧疚的,但以他的性格不可能直接说出来便有了接下来这一幕,师爷临走前让他认真学习写字,苏灿随意应付,顿了一下满脸真诚的说出:「师爷,我会学的。」
不需什么誓言,也不用说什么今天失去的以后一定要拿回来,一劝一听,苏灿的内疚与改变显而易见,也与「顾影自怜,不复是如花少艾」相对照,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宠坏的少爷,今后的路不能再自私,后半段苏灿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当然,导演和编剧也有加分项,但抄家这段承上启下的戏眼,如果没有周星驰的灵光一闪,以行活的方式演出来恐怕起不到这么好的效果,因此好作品与好演员一定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的。
至于电影之外的周星驰为人处事如何,与他不认识,大都是通过他人之口了解,真假如何,每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反正就电影而言,早期的周星驰有烂片,但当他有了话语权之后几乎没有辜负过影迷,可以说部部名副其实。
只不过现在的他又用【西游伏妖篇】【新喜剧之王】等烂片,以及监制一些烂剧来消费情怀了,而下一部电影又遥遥无期,狼来了的故事讲不了三遍,还是要爱惜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