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电影

东方审美,正拿回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2024-03-14电影

(一)

继在澳洲和北美收获不俗口碑后,电影【封神】再次「征服」法国观众。

据悉,龙年新春档,法国影院里该片几乎所有场次都座无虚席。这个以中文原声讲述的中国神话故事圈粉无数,二刷三刷者有之,由此大飙「商务殷语」者有之,有观众直言,「这部电影比‘漫威’还要精彩。」

作为当代中国重工业大片的代表,作为国人耳熟能详的传奇演义,【封神】融合了浓烈的中国元素,恢弘的视觉冲击,逼真的科技特效,让人看到了中国故事的另一种讲述方式。

而看惯了「好莱坞式」科技狠活的西方观众,何以同样为【封神】折腰?

或因「肌肉美学」,或因战争史诗,或因上古奇幻,但归根结底还是它用最国际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最民族的故事。殷商青铜器、宋代山水画、元明水陆画,随着环环相扣的剧情推进,极致的东方美学所缔造的视觉盛宴,超越了国别地域的参差,让世界共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

这些年,世界似乎迎来了中国文化产品输出的爆发期,东方审美正在集体崛起。

马面裙不时亮相巴黎、伦敦、纽约街头,汉服频频占领国外社交平台热搜。随着中国游戏、短视频、科幻作品等异军突起,世界各地的人们玩着刷着,不经意间遇见了二十四节气、朱雀祥云、诗词曲艺、古法工艺,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人们赫然发现,国潮不仅在华夏大地风头正劲,也愈发流行海外,登上了「地球村」的时尚榜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正获得越来越多的生动注解。

国潮国风风靡世界,而众多「爆款」的价值内核,其实有诸多相通之处。

其一,触动了共通情感。譬如中国传统村居生活记录,亲近自然、舒缓疗愈,一如西方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再如影视作品所传递的正义、勇气等价值,父子情深、家国情怀等内涵,同样能引发广泛共鸣。

其二,充分挖掘了中国风。东方的审美旨趣,绝不仅是有关异域的神秘传说,其绵延千年不绝的生命活力,包罗万象的丰富多元,经岁月沉淀后的广博深邃,本身就是「创作富矿」。

其三,贡献了前卫表达。纵观那些出圈作品,或画质精良或构思巧妙,通过不断与网友互动磨合,最终调试出更为人喜爱的讲述方式。

(三)

传统风潮实力圈粉,也为世界提供了重新审视东方之美、中国文化的契机。

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西方话语体系中,似乎一提起中国,就是「功夫」「熊猫」「筷子」「饺子」等零散元素,更多是对东方文化的猎奇想象。更遑论某些人的镜头总是挂着「偏见滤镜」,一度让中国形象扭曲变形。

如今,逐渐回到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拥有了更多展示自我、讲述故事的平台。同时,我们也始终打开大门、欢迎八方来客,当越来越多的「歪果仁」来到中国、看见中国、感受中国,通过洋博主的视频、「洋网红」的分享,有关中国的「物料」日渐饱满、生动。

「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双向奔赴之下,一个可爱可信可敬的中国形象愈发真实立体。

(四)

国潮国风直线升温,本身也折射着国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蓬勃生长。

如今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成长于国家走向富强、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加自信的他们,视东方美学为「顶流」,并大方地向世界分享。

「新中式」「旗袍热」美到「心巴」,海外的中国留学生热衷着汉服参加毕业典礼;国风音乐悠扬醉人,「小哥哥小姐姐」将演奏舞台搬到欧洲街头……伴随国人走向世界的密集脚步,中国之美的传播有了更多使者。

有专家总结,这就是「文明型国家」的力量,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正在重新夺回自己的审美权。

(五)

灿烂的中华文明值得世界用心倾听。

当然,直到今天,「中国音量」与「中国体量」不相匹配的困境仍未完全破除。且不说,还有太多的「美丽中国」有待挖掘传播。西方叙事中,也依然存在不少随意运用中国元素却并不尊重传统本源的现象,误读误传误解时有发生。

以世界时尚领域为例,国际知名品牌几乎都推出过「中国风」产品,但对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却并不上心,甚至并不承认灵感来自中国。诸如此类的「拿来主义」,无疑是一种提醒。

讲好中国故事是永恒且紧迫的课题,我们必须加快步伐,积极「为自己代言」,让东方美学在与世界接轨中不断焕发新生。

(六)

「曲高未必人不识,自有知音和清词。」某款游戏角色表演的京剧【神女劈观】,唱哭了很多海外玩家。

当被问及征战全球市场却让角色唱戏是否犹豫过,该创作团队表示「从来没有」,因为传统文化就是产品底色。

唤醒「传统基因」,「潮」出中国人自己的腔调,中华文化必将跨越山海御风前行。(来源:长安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