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狄仁杰再次登上了热搜榜单,然而这次不是因为那句"元芳你怎么看",而是新版【大唐狄公案】正式宣布了演员阵容,由周一围饰演狄仁杰。
不少网友都表示期待,因为这次的参演人员名单太豪华了,其中包括周一围饰演狄仁杰、钟楚曦扮演武后、王丽坤、张若昀、陈都灵、董璇、张嘉益、尤勇智、王劲松、张子健、李乃文、余皑磊等实力派演员。
说到【神探狄仁杰】,不得不提的就是2004年的那一版。的确,这些年狄仁杰题材的剧也不少,但并没有一部可以与之相媲美。
还记得当年【神探狄仁杰】火的不行,一播出就引爆收视率。到了2006年播出的第二部,更是牛到爆炸,单集收视率达到了5.69%,直接斩获了年度收视冠军。
在那个年代,能拿下这个数据绝对是神话般的存在。
梁冠华版狄仁杰口头禅"元芳,你怎么看"堪称经典,不只当年成为流行语,至今仍然被人津津乐道,算是狄仁杰IP的经典符号。
谈到梁冠华,不得不说他完全将狄仁杰这个角色演活了。当时有很多人觉得他过于肥胖,不太像一个精明的侦探。
周一围现在接棒饰演狄仁杰了。实话说,周一围的演技非常出色,但是要超越梁冠华版的狄仁杰,难度可不小。毕竟这不仅仅是演技的问题,还得看整个团队能不能重现当年那种默契。
现在观众对IP翻拍特别敏感,容易被骂"毁经典"。但是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解读方式。
只看新版【大唐狄公案】能否找到既尊重经典又有创新的平衡点。
周一围这次接下狄仁杰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压力相当大啊!
【神探狄仁杰】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作品,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这部剧在诞生的过程中,巧合的是,全靠几个人的机缘巧合。
时间线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年仅24岁的张文玲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研修导演专业。她选择以语言、人文环境同根同源但历史指纹同样一脉相承的台湾道教名山上保寺为背景,
正当张文玲一筹莫展之时,经央视一位资深编导引荐,遇到了当时还是新人的钱雁秋。出乎意料的是,钱雁秋作为一个新人却很给力,迅速创作出了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剧本。
但是,找演员成了剧组最头疼的事情。对当时狄仁杰的银幕形象,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无法达成共识,因此无法确定合适的人选。
眼看着开机时间一拖再拖,团队成员急得直挠头。最后,钱雁秋去看话剧,被梁冠华的表演震撼到了,马上就被圈粉了:"就是他了!"但是投资方并不同意,他们觉得梁冠华太胖,完全不像精明能干的侦探。
然而,钱雁秋十分固执,坚决选定了梁冠华,并邀请了自己的好友张子健出演李元芳。
好不容易确定了演员,结果天不遂人愿。2003年,剧组刚到无锡准备开机时,就遇上了特殊时期,全员无法离开无锡。
因为央视的协调,剧组并未解散,但也必须等待到6月才能开机。
还没结束呢!这个剧情刚拉开序幕,不久又遇到了电视剧制播分离,作为投资方的央视只能无奈退出。张文玲不得不再次寻找投资,幸运的是,当时影视圈并不缺金,她很快找到了新的投资方。
有谁能够预料到,那么多磨难都挺过来了,到头来却栽在了内部矛盾上。拍摄到第四部,制片人张文玲想加入更多情感戏份,而导演钱雁秋坚决表示不可。
两个人都很倔强,谁也不愿意让步,到最后只能各自走各自的路了。
他曾经因版权问题和前女友进行了一场官司,最终他输了官司,只能选择拍摄【神断狄仁杰】。这部剧在播出后表现一般,并没有取得好的收视率。
然而,他后来转型拍摄了"燕双鹰"系列,该系列剧却以黑红的特点火了。
尽管张文玲成功击败版权官司,并邀请富大龙和杨幂出演【神探狄仁杰前传】,但由于原班人马的缺失,观众并不买账。
梁冠华先是与钱雁秋分道扬镳,后来又回到张文玲剧组拍摄了【神探狄仁杰之情花金人案】,但其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看起来有一些事情确实是天意,这三个人分开后,再也没能重现当年的辉煌。
说起这个狄仁杰IP的发展历程,还得感谢一个外国人。你一定想不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狄仁杰的故事在国外比在国内还火,这得归功于一个叫高罗佩的荷兰外交官。
1943年,高罗佩出现在重庆,他精通中国古典文学,热衷于此。有一次机缘巧合,他阅读了清代吴趼人写的【狄公案】。
这一读名字,直接被书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
这本书在国内反而不太出名,甚至很多文化界的人都没听说过,这可把高罗佩急坏了,他觉得这么好的作品不应该就这么埋没了。
于是,这位荷兰老哥不假思索地将【狄公案】的前三十回翻译成英文出版,并在欧美市场发行。
可把高罗佩给乐坏了,热血上头,自己也写一部狄仁杰的小说。他这人真有一套,写作时用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的语言风格,再加上西方侦探小说的悬疑元素,还亲自画插图,最后创作出【大唐狄公案】。
这本书在德国、法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出版引发了热潮,成为了热门话题。甚至英国电视台也购买了版权,将其改编成了电视剧【Judge Dee】。
就这样,咱们的狄仁杰大人有了一个洋气的英文名"Judge Dee"。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一个中国的历史人物,因为一个荷兰人的推广,在西方大放异彩。可这听起来确实有点尴尬,我们自己的文化瑰宝,却需要借助外国人的影响力才能被我们看到其价值。
然而,我们也要明白,高罗佩对中国文化的这份痴迷何尝不是一种缘分?他用自己的方式,让狄仁杰的故事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找到了一座桥梁。
要不是他,我们可能就错过了这么多精彩的故事。
在国外,狄仁杰可谓风头正劲,但在国内却鲜为人知。直到1979年,这种情况才开始发生改变。这一年,社会科学院外文研究所的赵毅衡在图书馆里偶然翻到了英文版的【大唐狄公案】。
这一看不打紧,赵毅衡彻底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住了。中国的故事,竟然要靠英文版本才能重新发现它的价值,真是讽刺啊!
赵毅衡可不是那种只会惊叹的人,他决定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这个珍贵的文化遗产。
1981年,赵毅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书评,借官媒的影响力,将狄仁杰的名号打响。然而,打着名号还不足以满足读者,需要有接地气的优秀作品来支撑。
原先的【狄公案】过于文言,适应不了广泛传播的需求。而【大唐狄公案】是一本外语版书籍,虽然内容丰富,但同样面临传播和理解上的困难。
于是赵毅衡找来了他的同学陈来元和胡明一起翻译了【大唐狄公案】,取名为【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
这哥俩也算是费了心了,为了让小说更有历史感,他们特意采用了半文言半口语的写法。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狄仁杰终于在国内走红。尤其在他的故乡山西太原,人们的反应尤为热烈。1986年,太原电视台推出了中国第一部狄仁杰系列电视剧【狄仁杰断案传奇】。
说实话,这部剧的影响力并不大。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当时古装断案剧基本都是包青天的天下,狄大人想从中分一杯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然而,狄仁杰并没有被遗忘,乡亲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到了2004年,家乡人张文玲制片、钱雁秋执导的【神探狄仁杰】横空出世,这才让狄仁杰在国内火遍大江南北。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好的故事是共享的,不分国家的。有时我们需要换个视角,才能发现自己文化中的瑰宝。狄仁杰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从异国他乡归来,带回了他所学的知识和故事。
说到这儿,我想大家也会有同感,【神探狄仁杰】的故事实属悲情。这部经典之作的背后核心三位创作者,在之后的创作轨迹都透露出淡淡的无奈。
先说说钱雁秋,输掉了版权官司后,他还是强行把剧名改为【神断狄仁杰】继续拍摄,这名字听起来就有一股山寨味,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他转型拍了"燕双鹰"系列后虽然也火了,但那种"黑红"的效果显然不是他最初追求的。
梁冠华的表演很有意思。他离开了钱雁秋的团队,重新和张文玲合作,演出了【神探狄仁杰之情花金人案】。然而可惜的是,狄仁杰这个角色需要三位演员的默契配合,单独出演很难出彩。
再看张文玲,尽管她赢得了版权官司,但由富大龙和杨幂主演的【神探狄仁杰前传】并未能打动观众。实际上,仅仅靠「神探狄仁杰」的招牌是不够的,观众需要的是那个给他们留下深刻记忆、独一无二的组合。
看到这儿,许多人可能会疑惑:新版【大唐狄公案】是否能打破"续集魔咒"呢?
说实话,这事儿真不太好说。周一围、钟楚曦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制作团队也是业内的一流团队。不过,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仅是演员和故事的出色,还有它所承载的那个时代观众的共同记忆。
好比当年的那句"元芳,你怎么看",它不仅仅是个台词,更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这种怀旧的情怀,是新版无论如何都模仿不来的。
或许我们不应该总是纠结于能不能超越经典这个问题。每个时代都会有它自己的优势所在,与其一味地去复制过去的成功,不如把关注点放在当下,努力讲好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