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电影

港产动作的荣光重回!但【九龙城寨】的「围城」含义,你看懂了吗

2024-05-16电影

80年代的香港,越南偷渡来香港的小子一心购买假身份证,在地下黑拳崭露头角,却因不肯加入黑社会而被盯上,不忿之下误抢白粉闯入彼时香港的三不管地带——九龙城寨。

那是传奇人物「龙卷风」的地盘。

他辗转收留了小子,令他有了「家」的感觉,直到数年后小子被迫离开、归来、再复仇,战斗间几从高处堕下的他被平地卷起的风救起,吹回天台,助他手刃仇人……

以上是【九龙城寨之围城】的主叙事弧。

「风」是一个人,也是一个隐喻。

郑保瑞导演找来古天乐饰演龙卷风——这是一个关怀和照顾寨内居民达到无微不至的大家长,堪称影片之重点。

有人说,龙卷风的背后寓意太多。

大抵不会有观众看不出:镜头下的九龙城寨,就是香港之写照。

作为现实中的城中之城,九龙城寨被当时已晋身大都市的香港包围;

可影片对城寨外围的城市生活鲜有着笔。

林峯饰演的陈洛军本来一心做个寨外香港人,后来却发现自己根本就拥有香港市民身份,反而再不舍得离开城寨。

九龙城寨在香港电影中的出现,有1982年【城寨出来者】(蓝乃才导)、1984年【省港旗兵】(麦当雄导),以至最近2017年的【追龙】 (王晶导)……就连周星驰的功夫,都有借鉴九龙城寨的布局。

但这部戏里九龙城寨的形象,却不同于此前这些电影所描述的那种属于癌细胞式的存在;而更像是香港的「核心」,彰显香港这座城市核心价值的地方。

而那些核心价值,大抵就是以大家长龙卷风作为基础,以小子们(以陈洛军为首)作为继承和补充。

「龙卷风」是一个怎么样的角色呢?

简言之,就是华人文化大传统的正面人物——义薄云天,疏财仗义,锄强扶弱;

有担当、有识见,既信守承诺,复救困扶危。

最要紧的,就是在权力文化中可以站得住,扛起一个社团(其实也是黑社会,不过由于影片属合拍片,基于审核制度,刻意语焉不详)。

立起一面旗帜,可以为人们带来安全和希望的有能之士。

换言之,就是不是空口说无敌的仁者,而是有功夫加持,彰示权力光环,结合智仁勇的类圣人。

他一出场,便露出两三招内把陈洛军打飞,令其脱臼败走的一手俊功夫;

稍后他找洪金宝饰演的大老板谈判,消解陈洛军和后者结下的梁子。

暗场交代他轻易跨越后者手下的防卫线,从而可见轻功也是一等一的。

对于所谓香港精神、本土特色、香港文化的核心价值,自回归前后一直是香港文化研究热炽探讨的母题,以「狮子山下」为符号标榜,枚举出来的元素,是不少影评人乐于提于口边的: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勤奋用功,刻苦耐劳……

当然还要实力至上、功利务实、机灵多变,不拘一格,能看准时机,一击而中,成功达阵。

以上的元素特质不无相互冲突的地方,但香港人的特色正好就是,可以毫无包袱地把看似不相容的东西集于一身,混合无间。

所谓中西文化交汇交融,华洋交杂、杂糅文化,正是这么一回事。

龙卷风是实力分子,他智仁勇兼备,但很不幸,一如香港电影处理大限主题的惯常设定:他患了绝症,时日无多了。

他的精神须由下一代继承,而这些下一代,包括原生嫡系信一(刘俊谦饰演)和四仔(张文杰饰演),也包括外来者陈洛军和十二少(胡子彤饰演)。

他们一半痛恨黑社会(陈洛军与四仔),一半来自黑社会(信一与十二少),对应充满灰色地带和移民社会的香港多元性。

陈洛军不孤独,他需要同伴组成内外混融的小子们,完成核心价值承者,也是承戴者的隐喻(差不多是明喻了)。

重仁义且务实的旧华人文化价值,与机灵混杂的小子形象结合,正好就是战后到80年代香港精神的写照。

【九龙城寨之围城】改编自余儿撰作的【九龙城寨】,我没看过原著,不能下判断,但这很可能就是导演所理解和诠释的象征版本。

作为是没看过原著党来的,以上「分析」都是顺理成章的,几乎可以说摆在桌面,随之引申的「香港故事」讯息便呼之欲出:

象征香港核心的九龙城寨,面对行将清拆这不可避免的命运,加上一直有虎视眈眈、亟欲入主的外敌,逐渐走上绝望式守城的一步。结果内外交逼,守城者死伤枕藉,把「血脉」护送出城后,龙卷风阵亡,原有群体瓦解,九龙城寨宣布「沦陷」。

这里,值得留意的有以下数点:

1、众人誓死保护的血脉(即陈洛军)表面上来自越南,但其实他是城寨另一传奇人物杀人王(郭富城饰演)的儿子。

「杀人王」的命名有理由相信有一定的互文性——无法不令资深观众想起1995年韦家辉处女作【和平饭店】,周润发饰演的同名角色(连郭富城的窄巷身影也明显是对周润发的某种致敬)。

在【和平饭店】里,「杀人王」建立了收留各地亡命之徒的和平饭店,那里和九龙城寨相似,是超越管辖的法外之地,片末和平饭店跟【九龙城寨之围城】里的九龙城寨一样,土崩瓦解。某意义上,两片相隔差不多30年,都在想像面临大限的香港,其对应的现实大限稍有不同,却很明显,分享同一个源头。

2、片中的陈洛军可被视为「城寨之子」。他根本就在城寨出世,所以他的入寨从一开始便是「回归」,很多观众也在这里嗅出那强烈的本土意识暗示。

所以他的离不开终须离开,对应今时今日便是逼不得已的流徒,或更贴切点说,离散。

然而,导演刻意安排离散者作第二度「回归」。假如第一次回来是无意识的,不自知的,那么第二次回来便是以复仇意识为导向,有礼有节的自我确认。编导借类型定式向离散共同体(姑且名之)宣示了报仇的信念。类型剧情要靠复仇推进,但很多人都情愿看到,意义远不止此。

3、城寨的「沦陷」主因并非外敌太强。而是内哄。

「龙卷风」与大业主狄秋(任贤齐饰演)本是拜把子兄弟,关系牢不可破,唯因陈洛军被揭发是狄秋仇人杀人王陈占之子,外敌使间下,二人辗转反目。

坚城要从内部攻破,是兵法常识。历年都有人分析政治、经济及文化都走下坡,正是源于内部争拗太多,不少政治和社会运动,最终都以内斗收场。

就拿前不久很火的韩国电影【首尔之春】来说,只是其中部分例子。

即使是一度赢出的大老板,也旋即死于自己人(下属王九,伍允龙饰演)手上,亡于(不断)互相背叛。

九龙城寨本就是围城,毋庸多说,要在片名上同语反复以点出围城主题,过于直白露骨。

假如观众还不能看出导演的用心,就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

问题是:在「知面」之上,那些显明的比喻间突出了一个令人感到刺目的所在,那就是文章开头指出的:古天乐的选角。

古天乐本人近年已成为香港业界举足轻重的投资者、赞助人,由他饰演龙卷风,或许具备了多一重与现实呼应的意义,而他也特别照顾年轻导演,不计票房成败预计而提供不同形式的帮助。

古天乐真人指涉的是当下香港影坛「教父」,而非角色龙卷风意涵的传统类圣人大家长。符号学上我们不会责怪这种张冠李戴,但会对这样做所根据的符码感到兴趣,尤其是当角色以风命名。

风,从来是自由的象征,乘风而去,是求解脱逐自由者的希冀意象。然各种风里称得上龙卷风的,是破坏力极强的一种。

自由不一定带来舒服,更多带来痛苦,有时甚至灾难。

偏偏,【九龙城寨之围城】里这个角色温柔敦厚,宛如慈父,他的威力,在在暗示隐而不发,不到必要时不会显露出来。

影片中除了过去他与杀人王的传说一战,以闪回略作交代,待他力抗外敌入侵时,已属最后一击了。究竟这是自由的风始终会变弱的意思,亦或有什么令这风吹不起来?

九龙城寨是化外之地,供方外之士(不被规范的人)居住;配合风与自由的扣连,「九龙城寨-自由之地-香港」的结构基本上确立了。

当代影坛教父当然可以是自由创作的守护者,但这形象与传统大家长,存在根本的矛盾,若真以传统大家长在现代艺术的框架里,反而是拖自由后腿,妨碍创新。

一般香港人理解、认受和珍惜的自由,是消极自由,即不被干预,不被管制、宰控的自由。

相信郑保瑞导演正是看中九龙城寨的「三不管」这一特性,才挪用来营建影片的知面。

然而,正是「龙卷风」的隐隐然别扭,让这股风反而变成一大亮点。

不被管辖的人未必真的自由,因为没有人管你,你也未必自主,没有自主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没有人干预你,你也可能不晓得该做什么,该去哪里。

如真以九龙城寨比喻香港,最后难免触及那个大家一直有意无意避谈的问题:这个消极自由之地的居民,究竟有没有主权,能不能自己决定归宿何处。

是的,【九龙城寨之围城】并没有(也许不敢)回应这一关钥。

片末四小强复仇成功,踌躇满志,眺望用数码技术重现的80年代香港旧城风景,姑不论是否夕阳无限好,但其实每个角色对自己的未来都不怎说得上来,几乎就要打出「交给时代、拭目以待」诸如此类的字幕了。

较早前他们重新杀入城寨,看似十分积极的行动,待一旦功成,便显得苍白了。

仇恨,不错是很大的动力,但导演也有意无意拍出了它的空洞,因为单纯的力,无疑向旧情怀抱拥。

只是力就只是力,没有结构没有目标的力,每每流于躁动和盲动,而香港文化,不幸恰好包含这一面向。

【九龙城寨之围城】其中为观众和评论盛赞的是细致的美术,精巧的布景、道具,配合数码后制,矢志重现业已消失的城寨旧貌。

片末打出幕后人员名单字幕时,更特意以复制种种城寨昔日生活样态作背景。

岂料这番流于造作的刻意求工,反而构成了影片的另一卖点——让观众有宛如进入历史文化博物馆的感觉;影象和声音的组合,教育意义大于艺术价值。

观众很清楚自己看见、听见的东西已成过去,即使博物馆用了特效技术,制造所谓沉浸效果。

大家亦不倾向投身进去,反而益发察觉其假,从而与对象保持距离,冷冷地观察。

其实【九龙城寨之围城】片末没有用这些特效,抽离效果更显著。

事实上,片中的九龙城寨视觉上过于眩丽,听觉上太过过滤,嗅觉和触觉更基本阙如。

从不吵耳的城寨也许还可选择性接受,但当我们发现角色们活跃的场景竟从来没有出现一只老鼠或蟑螂,陈洛军早期无处安身,天天睡城寨屋与屋之间的檐顶,没恶臭,不潮湿,没有滑乎乎或滑溜溜的触感。

以至所有垃圾和该肮脏该发臭的东西看起来都变得反而有点美感,大抵便晓得是怎么一回事了。

我们并不须要求每部电影都十二分写实,也习惯容许电影人对历史场景艺术加工,但如此洁净的九龙城寨,在指向配合让陈洛军可以睡得安稳,让他有了「家」的感觉。

这种设计除了略嫌浮浅,也说明了影片里的九龙城寨,已在踩理想的边线。

即:一不小心,便会变成空想、幻像。

将九龙城寨比作香港,龙卷风比作守护香港的前辈,可是那个香港、那些前辈都太美好、太抽象,太失真和太别扭了,以至有点弄巧成拙。

故此,影片的最大问题不在剧情合不合理,人物设定有否足够血肉性等等。

而在当你形构这么一个幻觉香港写照时,你进行了怎么样的投射。

能够杀出重围,容或可能合理化了集体移民举措,但有时起码可以前往向往之处,或许体现某种自主性。

现在如影片主角般杀出后重新杀入,未必如陈洛军所示体现回来修补错误,讨回公道。

反而可能只是重返抽象母体的返祖投射。

五感失衡的九龙城寨,不就太似据说每个人出生后都怀缅不已,却注定无法重回的母亲子宫想像吗?

不晓得之后还有多少守城故事,但在后真相年代,围城与守城的主客问题老早令人困恼,谁在攻谁在守,继续投射和靠想像围炉,真正的评论只能愈发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