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我们聊聊那些曾经让我们不寒而栗的欧美恐怖片,尤其是以夏令营为背景的经典之作。
01.你一定看过类似的电影桥段
如果你喜欢恐怖片,那些年看过的露营电影一定让你印象深刻。
在乡村小屋的阁楼上,两名青少年在热烈地脱衣拥吻,画面香艳,氛围浪漫得让人脸红。
这时,镜头突然转向一个隐秘的角落,仿佛我们成了偷窥者。
突然,一个看不见的闯入者打破了这一切,刀光一闪,两人惨死。
这种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没错,这就是经典恐怖片【十三号星期五】的标志性场面。
02.欧美恐怖片的崛起与黄金时代
美国恐怖电影自1968年海斯法典废除后,迅速崛起,迎来了黄金时代。
1974年,【德州电锯杀人狂】和【黑色圣诞节】横空出世,1978年的【万圣节】更是让观众大呼过瘾。
而到了1980年,【黑色星期五】更是将夏令营变成了恐怖电影的热门场景。
尽管这些电影在当时火得一塌糊涂,但也因为剥削女性和暴力内容饱受诟病。
很多影评人甚至用「无耻的糟糕」和「令人作呕」来形容【黑色星期五】。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蒙面杀手杰森·沃赫斯的火爆程度,他在随后的十几部续集中继续大展拳脚。
而其他电影制作人也纷纷推出模仿之作,如【疯子】、【燃烧】、【夏令营】、【扭曲梦魇】等,热情地屠杀了一代又一代虚构出来的青年露营者。
03. 夏令营背景恐怖片的成功因素
说到夏令营背景电影成功的原因,不得不提到它那独特的环境。
电影评论家约翰·肯尼斯·穆尔在其著作【20世纪80年代恐怖电影】中指出,这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会让角色显得更加无助,而距离文明社会不远的设定又让剧情里无能的权威角色,如警察、家长、老板等成为无效的救助者。
篝火旁的恐怖故事为电影提供了天然的叙述手段,而营地辅导员则成了穿着暴露的受害者群体。
穆尔还提到,营地里充满了方便使用的武器,如射箭用具、独木舟和桨等,这些都增加了电影的紧张感。
夏令营背景电影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其熟悉感。
就像【万圣节】中郊区保姆的设定一样,这些恐怖电影将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血腥盛宴。
对于许多美国青少年来说,夏令营是他们首次体验没有父母监护的生活,这种熟悉与恐惧的结合让其成为理想的恐怖电影背景。
历史学家莱斯利·帕里斯在其著作【儿童的天性:美国夏令营的兴起】中提到,第一批夏令营出现在19世纪末,起初只限男性参加,并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
这些早期的夏令营旨在解决城市精英男孩变得越来越软弱的问题,通过「艰苦的户外探险」来增强他们的体魄。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夏令营开始迎合更广泛的人群,让城市孩子在受控的环境中接触大自然。
夏令营与儿童恐惧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对野生动物和黑暗森林的实际担忧,到围着篝火讲恐怖故事的传统。
这些篝火故事通常取材于美国原住民的传说或虚构的都市传说、杀人犯传闻,如钩子人Hook Man。
帕里斯认为,这些故事的目的一方面在娱乐露营者,另一方面可能是确保警告孩子们晚上不会独自走进黑不见底的树林。
尽管这些文化背景为夏令营恐怖电影的流行提供了基础,但这一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兴起。
约翰·肯尼斯·穆尔认为,夏令营的恐怖代表了里根时代保守价值观的重新确立和旧约严苛信仰的复兴。
这些电影通常遵循「罪恶会先惩治坏小孩(vice precedes slice and dice)」的模式,青少年角色一旦堕落在性或吸食违禁药物,几乎立即就会受到恶魔的惩罚。
此外,这些电影中的反派经常与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
穆尔指出,【黑色星期五】在建立青少年伊甸园中的潜在威胁方面做得尤为出色。
当雷雨使灯光熄灭时,仿佛上帝在教唆这些杀手去惩罚这些犯罪的青少年。
20世纪80年代的恐怖片虽然因无端的裸露和暴力受到批评,但也巩固了「最后的女孩」这一原型:
女主角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反派,成为唯一的幸存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电影以此为基础,讲述了更具女权主义色彩的故事,【惊声尖叫】和【万圣节】等系列电影逐渐反映了21世纪的价值观。
04. 夏令营恐怖片的现状与未来
然而,夏令营题材的电影却并未经历类似的复兴。
近年来的例子多为冷门,被其他经典恐怖元素所掩盖,如邪恶修女、乡村斧头杀手和校园杀手。
有一种说法认为夏令营属于过去,【最后的女孩】(2015年)和【恐怖街1978】(2021年)等电影在复古背景下拥抱怀旧情怀。
夏令营恐怖片的未来如何?
可能人们早已对这种在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套路感到厌倦。
即使是【十三号星期五】也未能持续太久,后来的续集编剧只好将杰森带到了纽约、外太空甚至地狱。
青少年露营爱好者们也只能支持这种类型的电影到这里了。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夏令营不再令人感到害怕。
现如今,离开家几周并不是什么大事,而夏令营又显得古怪而幼稚。
时代变了,2024年,年轻人们将会有更加全新不同的恐惧来源 。
奇葩的世界,彪悍的人生!
Just do it,don`t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