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父母会以积极正面的方式教育孩子,即使他们自己曾经是强盗或贼,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子孙世世代代做贼。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奋发图强,更换门庭,最终堂堂正正地站在阳光下,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尊严。
然而,对于年仅六岁的胧月来说,一切都变了。她成为了敬妃复仇的工具,她内心深处的仇恨被敬妃转移到了她的身上,让她背负着仇恨和阴暗,被利用来为敬妃复仇。
胧月回忆起过去,可能会对敬妃充满恨意和厌恶。尽管敬妃对她有养育之恩,但她永远剥夺了胧月长久幸福的源泉 ——人类最初的真、善、美。
在关键时刻,胧月却突然哭了起来,说她什么也没看见。这明显不符合常理,因为胧月一定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胧月的话语让局面瞬间变得紧张起来。皇后听到了一线生机,伸出手试图安抚胧月,问她看见了什么。
胧月却猛烈地推开皇后的手,大声哭喊起来,说她看到敬妃打熹妃的肚子。这无疑让敬妃陷入了恐慌,她赶紧抱住哭闹的胧月,同时叫人拿安神汤来。
很明显,胧月在撒谎。因为皇后不可能去捶熹妃的肚子,皇帝就在外面呢,这个时候皇后更应该表现出对甄嬛的关心才对,怎么可能会自掘坟墓去触碰这个禁忌?皇后厉声冷笑,将矛头指向了甄嬛。甄嬛对此感到十分意外。
这个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尤其是对于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命运。这也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引导他们,而不是将负面的情绪和仇恨传递给他们。
我明白了,那就是说,胧月是在睁眼说瞎话,利用她年纪小的优势在撒谎。我记得当时的情景,非常清楚。从任何角度看,胧月都不可能看到皇后来捶我的肚子。那肚子里的孩子是我自己捶落的。
是的,这才是真实的情景。我确实是因为用力捶打了自己的肚子导致滑胎。而不是电视剧中说的,事先喝了打胎药。喝打胎药这种方法太容易被查出来,而且这种落胎方式很难嫁祸他人。所以,只能用捶打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
让我吃惊的是,我的女儿胧月居然在帮我撒谎,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胧月跟皇后在一起的时间比我这个生母还要多。她跟皇后的感情恐怕胜过我这个生母。如果她实话实说,那我的处境可就危险了。然而,我回头看她,却发现她眼中充满了惊惶和疑惑,像一只陷入困境的小鹿。
看来,我的孩子,你是在保护你的母亲啊!甄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内心中的种种疑虑与担忧此刻终于得以平息。她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感激,这一切都源于胧月。是她救了自己,是她的智慧和勇敢使自己得以摆脱险境。她的心中对胧月充满了愧疚,因为她曾拉着这个小女孩陷入了后宫纷争的漩涡。
一天后,甄嬛带着一丝愧疚去看望胧月。她悄悄地问她: 「月儿,是谁教你的那些话?」 甄嬛在心中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小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怎么可能懂得要帮助她这个并不常亲近的生母呢?
胧月沉思了片刻,神色迷离,却认真地回答: 「母妃教我,无论母后与谁争执,都不要帮母后。」 甄嬛恍然大悟,深深地感激敬妃,也感到一丝深深的失落。她的女儿,或许已经失去了那份纯真的心。
敬妃曾教导胧月:无论你母后与谁发生争执,你都不要帮母后。这意味着胧月会帮助的不只是甄嬛这个母妃,即使是皇后与其他嫔妃发生争执,胧月也会站在其他嫔妃一方来对抗皇后。敬妃这样做,并非只为了帮助甄嬛,更多的是为了向皇后报复。
在当时的宫中,皇帝才是真正的主宰,皇后不过是在执行皇帝的意愿。甄嬛知道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其实是皇帝,是他的无情与自私造成了华妃的不幸,也让敬妃被迫在华妃宫中居住。这些旧日的伤痛她无力改变,但她明白必须要有一个对象来承担这一切。于是,甄嬛选择了皇后作为替罪羊。
然而,敬妃却无法改变这一切。她只能将所有的怨气都撒在皇后身上,而胧月则成为了她心中的一道阴影。她担心胧月在午夜梦回时会被追魂索命,被质问为何要伤害她的生母。这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份沉重的负担。
这一系列的事件将会是胧月心中永恒的阴影。带着这样一份罪孽与愧疚去生活,未来的路还有多长呢?会不会有幸福等待着她?这些都是未知的答案。而这一切的责任,都源于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他赐予了华妃残忍的欢宜香,也决定了敬妃的命运。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他,皇后只是无辜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