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翻拍,能一招鲜吃遍天?

2024-03-28娱乐
作者:朱子钰 张琪
3月16日,翻拍自周星驰经典喜剧的【新九品芝麻官】在院线首映,首日票房仅1300元,差评不断。两个月前,电视剧【花千骨】的电影版上线,被CCTV6评为2024年「开年第一烂」,票房仅500万元。跨年夜凭借剧版东风上线的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由「张万森,下雪了」演变出「张万森,别下了」的吐槽词条让人记忆犹新。伴随着「十翻九烂」的调侃,中国影视剧市场的翻拍不减反增,部分创作者将「怀旧牌」一亮再亮,只等观众愿者上钩。
当情怀和翻拍碰撞,精雕细琢完全可以孕育高质量的好作品,这方面不乏优秀的案例支撑。翻拍本无罪,但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况下,是观众碎成一地的信心。经过长时间「愿者上钩」的洗礼后,观众不得不把「情怀片」和「烂片」挂钩。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加认为要警惕愈演愈烈的「翻拍潮」,原创精神不可丢。
乐此不疲的「翻拍热」
「翻拍热」背后既有商业利益的驱动也有观众审美需求提高的刺激、经典再传承的要求。翻拍是指将已经公映/播出的影视作品版权购买后,进行再次拍摄的创作形式。这一创作形式由来已久,跨国翻拍、经典翻拍,影视剧电影翻拍,势如破竹的攻势造就了一股新生力量。
时代变迁,翻拍的拍摄技法与视觉效果重新诠释经典,能够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文化审美需求。对一个有影响力的故事或角色,不同人会得出不同的解读,创作者希望用不同的形式演绎是正常的创作行为。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在【西游记】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翻拍,为观众呈现了对西游故事和孙悟空角色的另一重理解。虽然有部分获得成功,但更多是翻拍的【鹿鼎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天龙八部】等妆造不妥、剧情僵硬,明显不够用心,让人难免直呼糟蹋经典,也带坏了人们对翻拍的印象。
为什么类似的翻拍剧源源不断上线?这要从翻拍本身风险低、制作难度低、关注度高的特点说起。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经受住了观众、市场和时间的考验,重复它的路径相对而言是更稳妥的选择。从商业角度来说,对经典进行翻拍不仅省下了内容构思的时间,剧情演绎、制作周期也好提前判定。由于原作已经有了广泛的受众基础,翻拍作品从定档之日起就自带讨论流量,省下了大量的宣发费用。趁正式上映之日,口碑还未传出时,就能收割一番票房。如依托剧版翻拍的电影【爱情公寓】,纵使票房持续走低,首映之日凭借「青春回忆杀」也可获得一亿元票房;依托剧版改编的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纵使网上吐槽频频,最终票房也突破六亿元。
在学者孙建业看来,从2015年开始,各大影视公司及互联网平台开始疯狂购买囤积各式IP,即使2018年部分资本从影视市场撤出,但大量积压的库存还是令这些IP播也不是,不播也不是。他认为:「即便是‘强弩之末’,翻拍剧还是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国内电视剧市场上‘发挥余热’,尽管‘十翻九渣’乃至‘十翻九糊’,却也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化推进和资本狂欢所引发的必然现象。」
虽然观众质疑批评不断,翻拍影视剧作品还是一部接着一部来,这股颓势在电影赛道上尤为明显,仅2023年,就出现了近10部翻拍电影,且大多数为翻拍海外电影,如豆瓣评分3.7的【超能一家人】翻拍自俄罗斯电影【超能力家庭】,豆瓣评分5.8的【拯救嫌疑人】翻拍自韩国电影【七天】。
优秀文本匮乏显露
由艺恩发布的2022年【中国翻拍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一季度,翻拍剧用户热度从40.3下降到26.3,降幅明显,翻拍影视剧遇冷是事实。与之相对的,却是被翻拍的经典作品一红再红。
作为二十多年前的老剧,【上错花轿嫁对郎】讲述了富商家的小姐和武师的女儿同一天出嫁,因避雨误坐对方花轿,最终成全了两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豆瓣评分虽不低,但也未达到8分的高度。2023年9月,翻拍剧【花轿喜事】播出,在网友对选角、道具等细节「吵翻天」的同时,也让【上错花轿嫁对郎】的口碑直线上升,豆瓣评分直达8.6。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借着翻拍的衬托,原版剧情、妆造、角色的可贵立刻凸显,免不了被观众拿来追忆、欣赏。正如【花千骨】电影版上映后,一众网友回忆剧版【花千骨】后纷纷直呼:「当年对霍建华扮演的师尊还是太挑剔」「霍建华对不起,是我对你太大声了」。
翻拍看似走了捷径,享受着原版之前创造的影响力。但想要站在前人树下乘凉并不容易,如果拍不好,更容易暴露短板。事实证明,大量的翻拍作品不仅没有超越原版的能力,反倒因为内容的陈词滥调被观众诟病,反衬出原版的珍贵。翻拍成了「烂拍」,口碑与表现力皆不如意,一茬又一茬的低水准作品逐渐让观众丧失了信心,翻拍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不管是诠释经典,还是借鉴国外作品,影视圈内频繁翻拍用的都是老文本,暴露出自身创作的匮乏与疲软。遭遇了创作瓶颈就考虑翻拍,长此以往,便助长了创作者的思维惰性,原创意识薄弱,优秀文本减少。在翻拍的光环下,迅速收割原作红利后退场,无异于自我沉沦、自甘堕落。
成功的翻拍比原创更难
翻拍单单是把别人的故事借来用吗?其实不然。成功的翻拍比原创更难。孙建业说,原创好比是「平地起高楼」,因为观众对它没有预设的期待,容错率会更高。翻拍时的原作已经是一个雄伟立体的高楼,拿到了它的图纸另盖新楼,看似省了创意开发时间,却要兼顾方方面面,力图盖出与「旧楼」似而不同,又坚固美观且被广泛接受的完美「新楼」。这显然比「平地起高楼」难多了。更不要说电视剧和电影的相互翻拍还要受到巨大的时长差异影响,难度不亚于拿着别墅图纸盖摩天大楼。
国内翻拍影视剧口碑的连连下滑,与相关资本和创作者对翻拍难度的估计误区不无关系。经典作品的成功有赖于一流的班底支撑,部分翻拍影视剧不过借着故事的壳子,请缺少演技的流量明星撑场面。不追求「耐看」,只要「好看」,不在剧情提炼、人物刻画上下功夫,一味体现服化道效果与演员形象的选择……这种情况下,影视剧翻拍「赔钱赚吆喝」、频频「翻车」是必然。
优秀的影视剧翻拍无一不具备其自身独特的思想内核,不是「照葫芦画瓢」照搬照抄这么简单。翻拍经典,除了演员、摄影方面要细心把握,还需适应本地文化,在剧情演绎上有所巧思。
【射雕英雄传】接连翻拍,「83、94、08」三版郭靖、黄蓉各有千秋,至今已成为不同年龄段的青春回忆。若真的不能有极大超越,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也算合格。比如小戏骨版【红楼梦】、2017版【射雕英雄传】,即使不算十分出彩,也因尊重原著、没有魔改收获较好口碑。
虽然翻拍已成为既定的生产模式,但我们都明白,有原创才会有新的开始。观众期待好的作品,市场也呼唤好的作品。即便是选择翻拍,创作者也要充分考虑时代的要求,将创意作为核心竞争力,讲述符合国人审美的「中国故事」,回应观众对高质量作品的渴求,如此才能在翻拍中找到艺术新天地。(朱子钰 张琪)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