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曾经红极一时的周传雄的老歌【青花】,突然在网络上重新流行起来。
虽然这首歌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在抖音上却意外地大受欢迎。
【青花】的重新流行
许多网友好奇,是不是现在缺乏新歌,才会有老歌接连走红。
不是缺乏新歌,而是过去的老歌太经典,让现在的歌曲相形见绌。
想到现在市场上的流行歌曲,第一次听觉得很吸引人,但总觉得不如老歌耐听。
直到如今,仍然有许多人在重复播放那些经典的老歌,每年听来都有新的体验。
对比之下,近年流行的歌曲,如艺娜的【爱如火】,那种粗俗的电子音乐风格虽然让人兴奋,但真的好听吗?我个人听了后头都是嗡嗡的,难以忍受。
可能是这首歌的旋律或歌词触动了人们,才使得它爆红。
然而,我敢说,能整天重复听这首歌的人真是勇士。
【爱如火】的歌词
另有2018年的一首古风歌曲【离人愁】走红网络。
创作这首歌的李袁杰甚至上了【明日之子】节目大显身手。
但是被华晨宇邀请演奏时,却露出不懂乐器的破绽,场面相当尴尬。
见多识广的网友很快就发现,这首【离人愁】融合了周杰伦、许嵩、任然的多首经典曲调。
看来,这位创作天才实际上是个擅长拼接的鬼才。
然后,整个网络都在讽刺这种拼凑的作品:这种混搭真的是对我们胃口。
华晨宇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
看看这些年流行的歌曲。
抄袭现象严重,制作粗糙,歌词含义模糊不清,没有深度,现代的歌曲怎么都变成了这样?
20年前的华语音乐界才华横溢
那是才华横溢的年代
回首20年前的华语音乐界,真可谓是星光璀璨。
在那个科技还不那么先进的年代,判断一首歌是否优秀的方式很传统:通过广播、磁带和手机彩铃。
歌曲的销量是对这些歌曲价值的直接证明。
一批批创作型歌手开始崭露头角。
周、王、陶、林等大咖各占一方,稳固其地位。
网友们戏称周王陶林
2007年,【中国话】这首歌曲流传甚广,其朗朗上口的歌词「扁担宽,板凳长」,让无数人争相模仿。
这首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宣称让全世界都来学习中国话。
现在看来,它仿佛预言了全世界对学习中文的热潮,但我们再也没能遇到这样的歌曲。
「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这些歌词至今仍然能够朗朗上口。
但现在的歌曲,已经很难再有这样让人难忘的。
随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音乐开始普及。
QQ音乐的三巨头登场,虽然唱功平平,但创作的旋律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这也成为我们年轻时代的美好记忆。
过去二十年的华语音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处于一个极为繁荣的时期。
各种经典好歌络绎不绝。
为何现在却出现了断层?
为何优质的原创歌曲越来越少?
2023年的华语音乐界,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蔡徐坤竟然击败了周杰伦,获得了华语金曲奖。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他那首获奖的歌曲竟然是英文歌词。
台下坐着众多音乐界的大咖,却看着一个靠外貌获得人气的「流量歌手」登台领奖。
尴尬的场面
不得不说,现在的华语音乐圈已经发生了巨变。
一些有实力的歌手甚至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流量歌手的粉丝表现得非常傲慢,甚至质疑周杰伦的人气。
这让许多资深歌迷非常愤怒,他们表示: 我们是老了,不是死了。
流量歌手的歌曲因为粉丝的热情和投票而销量高涨。
商人们正笑着数着赚来的钱。
在这个商业化极重的时代,流量等于金钱。
音乐排行榜上的热门歌曲,更多是由歌手的人气和粉丝的狂热程度决定的。
商人们发现了通过「流量」赚钱的秘密,只要有粉丝支持,这些歌曲就能为他们带来巨大利益。
至于歌曲的本质质量并不是他们关心的。
他们只关注如何以最低成本赚取最多的钱。
在这种大环境下,要求歌手深入音乐创作变得越来越难。
一些非专业的网红也跟风制作各种流水线式的网红歌曲,进一步降低了音乐的创作水准。
经典老歌的版权也成为商人们争夺的对象。
如果想要正常欣赏音乐,甚至需要下载多个音乐软件。
有些音乐软件没有版权,而有些则需要开通VIP。
原本以为20年前的华语乐坛是一个新的开始,没想到短短二十年后,一切都已改变。
现在生活虽好,我们的文化品味也应随之提升。
但在商人的利益驱动下,我们的精神需求始终难以得到满足。
我们只能抱着那些早期的好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听。
题外话
大家近期还有什么老歌在听吗?有哪些歌曲让你记忆犹新,可以轻松哼唱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