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电影【戏】:以小见大,讲述30年豫剧人生

2024-06-07娱乐

电影【戏】海报

【戏】是一部聚焦豫剧题材的影片,故事时间横跨近30年,从1979年讲起,一个13岁的农村女孩李翠红因为豫剧小生阎连阳而喜欢上了豫剧,从此她的人生被豫剧改变……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办,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承办的电影【戏】观摩研讨会日前在京举办。明振江、张宏、张思涛、侯光明、焦宏奋、饶曙光、宋智勤、张卫、王海洲、赵卫防、张弛、胡建礼、朱玉卿等业界专家学者,与张明明、韩万峰、罗娟等河南及片方代表齐聚一堂,探讨了该片的艺术特色与创作得失。研讨会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创作指导处副处长田园主持。

「以豫剧之名,去还原那个时代。」导演韩万峰在导演阐述中,如此表明自己创作电影【戏】的初衷。韩万峰坦言,拍摄一部豫剧题材电影的想法在心中酝酿已久,从小在河南长大的他,对家乡文化有着深厚感情,尤其是豫剧,是他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我一直想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我对家乡文化和美食的热爱与眷恋。」韩万峰说。在影片拍摄过程中,韩万峰尽量去还原记忆中的场景,试图勾起一代人的回忆。他坦言,那个年代娱乐生活相对贫乏,听戏、看戏便成了人们最大的心灵享受。在他看来,这部影片不但是一次心灵怀旧,更是一次对豫剧发展历程的致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人关注豫剧,同时也向那些坚守在豫剧舞台上、用良知维护着豫剧人骨气和尊严的人们致敬。」

中国影协顾问明振江评价,电影【戏】既是戏曲片、故事片,也是爱情片、农村片。既是一部写给故乡的大爱情书,也是一部平民艺术家的人生史诗;既是对时代变迁的影像记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衷情呼唤。「影片以小人物展现大情怀,通过小事件彰显大主题,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明振江说。

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宏则评价,电影【戏】是「一部献给成长的小夜曲,一封献给家乡的情书,一首献给爱情的朦胧诗,一曲献给豫剧的赞歌,一次献给中国大地的亲吻」。他认为,影片主题厚重、情感充沛,导演技法成熟,戏剧结构合理,人物性格饱满鲜活,艺术风格别具特色,同时具备引人思考的现实意义。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表示,电影【戏】聚焦豫剧艺术和勤劳奋进的豫剧人,通过描绘近30年的豫剧发展史,展现了豫剧艺术独特的文化魅力、深厚的人文风采,进而彰显了豫剧人砥砺从艺的可贵精神;同时,生动展示了豫西地区特色鲜明的生活方式、宜人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民俗厚重的风土人情,是一部扎根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生活的佳作。

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电影【戏】将豫剧近30年的发展融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史诗气质。他认为,豫剧体现了中原文化,甚至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质与风格。影片人物性格丰富多样,片中重点描绘的父女情、姐妹情、师徒情让人物间的关系充满张力,更让影片具有了动人的情感力量。

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用「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来评价电影【戏】,认为影片以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复原了时代风貌、讲述了戏剧人的故事,让观众在获得美学熏陶的同时,也重新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时代。「与此同时,创作者还通过动人的故事点明了一个道理:改革开放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也要重视文化的深化和发展。」张思涛分析道,「影片中的豫剧艺术虽然处于发展的低潮期,但它同时也因深入基层群众并深受群众喜爱而具有无限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看来,电影【戏】表现的不是简单的豫剧发展史或者复兴史,而聚焦于一位豫剧名角的成长史,讲述了对豫剧痴迷的普通人李翠红,在30年的风风雨雨中历经生活与情感波折,勇敢面对重重困难,最终获得成长。在此过程中,营造出一种属于平凡人的史诗感。

(中国艺术报记者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