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娱乐

一年倒闭7000家,中产喜欢的贵族的大玩具,跌落神坛

2024-07-19娱乐

「乐器之王」崩塌「乐器之王」轰然倒下!

谁能想到,曾被视为高贵优雅的代表乐器之一的钢琴,现在却不再受人青睐。

学琴的和买琴的不仅价格暴跌,而且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年内有700家钢琴企业倒闭一年内有700家钢琴企业倒闭,即便是行业两大龙头珠江钢琴和海伦钢琴也遭遇了大幅下跌,岌岌可危。

许多琴行和教培机构由于经营困难,不得不纷纷关闭门店。

从年销量曾高达40万台、市场规模接近两千亿的鼎盛时期,到如今年销量不足20万台、市场缩水至不足百亿。

怎么会让钢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失去了它的至高地位呢?

中国的家庭对钢琴有着最深厚的喜爱。

据【经济学人】报道,在全球5000万钢琴学童中,中国的孩子占据了80%,人数超过4000万。

不仅因钢琴昂贵的价格,更因其象征着贵族的身份。

最初,钢琴是专属于王室和贵族的乐器。

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欧洲中产阶级的兴起和财富增长,钢琴在这一阶层中的普及才真正开始。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获得了更多,精神需求也随之提升。

随着立式钢琴的问世、交响乐团和音乐厅的兴起,钢琴开始进入普通大众的生活。

一些中产家庭纷纷让子女学习钢琴,从而引领了一股时尚潮流。

有些家庭为了彰显品位,甚至把钢琴作为一件奢华的家具,摆放在客厅的中央。

19世纪中期,一批来自英国的商人将钢琴传入广州,标志着钢琴在中国的正式传播。

由于钢琴只能在租界、使馆等洋人聚集的地方见到,这导致了当时钢琴的销量非常惨淡。

上流社会在民国时期开始将钢琴视为追求时尚和文化雅致的象征,除了极少数个人外,只有乐团和学校能够购置这种乐器。

在经济发展之后,钢琴才逐渐在普通家庭中普及。

2001年,我国城镇家庭每百户仅拥有1.3台钢琴,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5.82台。

数据显示,在全球生产的48万台钢琴中,有超过38万台是在中国制造的,而且这些钢琴的大部分都在国内销售。

大约在2008年左右,钢琴开始成为中国家庭钟爱的乐器。

国家当时实施了一项政策,对于钢琴9级以上的艺术特长生而言,在中考中额外增加10分。对于那些把考试分数视若生命的家长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措施。

当然,这其中也隐藏着一些家长们的私心,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未竟的钢琴梦想。

毕竟在那个时代,钢琴是上流社会专享的乐器,普通家庭根本无缘接触。

随着经济的繁荣,大家的生活日益富裕,口袋里的闲钱也多了。再加上学钢琴有助于孩子考上好学校,每个家长的心思都活跃了起来。

因此,家长们将他们自己当初未能实现的钢琴梦想转嫁给了他们的孩子,尤其是因为这还能为孩子增加额外的分数。

他们出资,孩子们付出努力,共同编织了一个属于两代人的钢琴梦想。

最终,无论是在办公场所还是在线下聚会,家长们都在讨论他们的孩子学会了哪些曲子,哪家的孩子通过了多少级考试。

因此,钢琴在望子成龙的家长中掀起了一股全国性的热潮。

大部分家长都不愿意看到他们的孩子因为起跑线上的失利而落后,即使学习钢琴的成本颇高,他们仍会坚决支持。

在这一大背景下,钢琴培训和考级市场愈加火爆,逐渐演变成炙手可热的产业。

钢琴产业曾经的繁荣程度,可以用学区房的火爆来形容。

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业和艺术修养,许多家长不惜费尽心思让他们学习钢琴。

其中一位琴童的父亲就是宁峻嶙。

宁峻嶙是少见的父亲陪同,不同于许多家庭中的妈妈们。

他心中仍留有女儿初学琴的情景:七岁的她,一边瞧着琴谱,一边奏出曲调,流畅至极,那时他觉得女儿仿佛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为了更好地指导女儿,他每次都会在女儿上课时借机坐在一旁听课,甚至还特意购买乐理书籍进行学习,只为了能够更好地辅导她。

遗憾的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

随着曲目难度不断增加,孩子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使得兴趣急剧下降,最终每次练琴时,家里都会陷入一片混乱。

像宁峻嶙这样的家庭在国内非常普遍,甚至有些母亲为了孩子不惜辞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陪伴孩子的视野中。

当教育制度改革引发一切变化时,父母们长久以来坚持的信念也随之瓦解。

2018年,国家取消了钢琴九级以上的加分政策,许多原本指望通过学琴加分的家庭,一夜之间失去了希望。

其中大部分是中产家庭。

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通过学习钢琴,能够将来进入一所优秀的学校,从而实现阶层上的提升。

另一方面,学习钢琴的费用极其高昂,许多家庭不惜倾尽所有坚持下去。

一家优质的钢琴价格不菲,常常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不等;此外还有续费问题,每节补习费用大约在三至四百元之间。一年下来,这些费用累积起来也是数万之巨。

父母投入的时间成本比金钱更为重要,金钱并非首要考量。

为了确保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许多家长选择从幼儿园或一年级起开始学习钢琴。钢琴是一种需要每天投入练习的特长,否则就会生疏。

许多家长几乎放弃了个人的时间,全程陪伴他们的孩子练习钢琴。

这些看不见的时间投入,正是每个家庭所付出的巨大成本。

父母们在一切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心的失落和无奈是显而易见的。

钢琴,这个曾被无数家庭视为珍宝的乐器,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无人问津的烫手山芋。

归根结底,钢琴只是一种乐器,没有教育的支持,它的光环也会逐渐消退。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之前,钢琴市场的规模曾达到1947.9亿元,接近两千亿元。而现在,这一市场规模已经萎缩至仅88.96亿元。

在2023年,全国将近三成的琴行悄然歇业。

市场的萧条直接导致资本降温,国内两大钢琴巨头纷纷意外暴跌。

曾经是行业领军者的海伦钢琴,在仅仅四年内,其立式钢琴的销量就减少了三分之一。

珠江钢琴,作为另一家行业巨头,其处境更为令人担忧。2023年,其销售业绩同比下降31.47%,而归母净利润更是惨跌93.54%,几乎到达最低点。

钢琴相关的多个行业似乎在短短的一晚之间突然停滞不前。

导致这一切的表面原因是受疫情影响下的国民消费降级,然而,实际上却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

过去,家长们热衷于追求「考级」和「学分」,在这种大环境中,整个行业也表现出一种虚假的繁荣。

从师范院校音乐系毕业的马佳琦,亲身经历了钢琴行业的整个变迁。

2016年,她刚毕业便进入了教育培训行业。初入职时,她的月薪便超过了五千元,这比许多文员和销售的月工资都要高。

如今,每周学习钢琴的孩子不到三人,许多教授钢琴课程的琴行也已经倒闭。

当钢琴学习的功利性目标被打破时,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波及整个行业。

家长们重新审视学习钢琴的价值,那些只是为了获得加分而坚持学琴的学生,也因此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

受疫情影响,人们在消费方面变得更加理性且谨慎。

曾经不可或缺的钢琴,如今已可以被价格更实惠的电钢琴取而代之。

民族乐器的日益提升也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度,尤其是琵琶市场的增长尤为明显。

专家预测,今年我国的琵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0亿元,年增长率有望超过10%。

这无疑展现了民族乐器的蓬勃生机。

此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让孩子参加体育培训班,这无疑分流了一些原本学习钢琴的家庭。

特别是在一线城市,许多家庭的孩子至少参与了一项课外体育训练。

这种转向也表明了家长们观念的变化,正从注重分数转向关注全面发展。

或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回归艺术的本质,培养孩子们真正的音乐素养。

作为在中国市场发展了一个世纪之久的钢琴品牌,目前正面临着全新的市场格局调整。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快速变迁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找到稳定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各行各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经历革新。

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不断演变,从线下购物到线上购物,从传统实体就餐到便捷的平台点餐,从传统的胶卷相机过渡到现代的数码相机。

钢琴行业同样正在经历着变革。

作为钢琴行业的巨头,珠江钢琴自2008年起进军电子钢琴市场。

目前,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直营店总数已达到96家,产量和销量均增长了20%。这一战略布局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与此同时,与钢琴相关的各个衍生行业也都陆续迎来了更新换代的潮流。

许多原本在现场举办的培训活动如今转移到了在线平台,取得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效果。同时,一些小型音乐会和社区演出等活动也开始陆续出现。

当钢琴重归纯粹本质,不再是追逐功利的手段时,作为一种乐器,它的美妙或许才能被更多人所感知。#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