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大家不常说真话,而我喜欢直言。不管你多有名,你拍的电影只有在口碑好、票房高的情况下才可称为成功。除此之外,无论你地位多高,结果只能说不理想。尽管刘德华一直是我的偶像,但近几年的表现确实不尽人意,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他是我偶像,就为他辩解,好像有些不妥,对吧?
咱们就事论事,【金手指】、【潜行】,包括现在上映中的【谈判专家】(有人认为刘德华不是主要演员)。这些影片的票房如何?经过查证,票房基本在两三亿,而投入成本甚至高于票房。以【金手指】为例,邀请了刘德华和梁朝伟,片酬难道不高得惊人?可能我们这些外界人士不了解其中的市场规律。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类似感受,看刘德华的电影时,我总有一种重复的感觉。他参演的很多影片内容相似,通常由刘德华扮演警察,反派则是劫匪;或者刘德华是黑帮老大,另一个扮演好人,故事大多围绕警匪间的对立展开。看完后影片的名字都很难区分,剧情记不住,仿佛稀里糊涂地看完了。
多年以后,有人问我刘德华这些年演的电影看过吗?我可能会说好像看过也好像没看过。因为我完全记不得他演的角色具体出现在哪个电影里。
有位网友的看法让我觉得非常中肯。他说:「00后和10后中的98%对刘德华其实没有特别的感觉。」尽管如此,刘德华每年依然维持着大约五部电影的产出。这种长时间占据主角位置的现象使得新人难以冒头。
他建议应该多培养香港的新演员和TVB演员,否则再过几年,香港电影可能更加难以复兴。
我认为这个观点很有道理。我知道刘德华、梁朝伟等人一直在努力,为香港电影贡献力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他们有些东西显得局限,无论是观念、题材还是风格,都很难完全满足年轻人的口味。
基本上,是一些上了岁数的中年人在为这些电影买单。而电影院的主要观众却是20多岁的年轻人,不是吗?
而且,即便是天王,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当他们到了八十岁不能再演的时候怎么办?香港电影还会有市场吗?因此,无论哪个行业,对新一代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