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张艺谋以2.5万的价格购买了【活着】的改编权。他邀请葛优出演片中的男主角福贵,葛优了解到这是一部文艺片以后,觉得片酬肯定会低于10万,就不太想演。
葛优的母亲施文心是电影厂的文学编辑,她对儿子说:「张艺谋的片子,即使不给钱,你也要去演。」
这句话让葛优茅塞顿开。毕竟,当时的张艺谋已经是国际影坛的大师,出演他的电影不仅可以提升演技,还能增加知名度,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葛优对片酬的多少仍然耿耿于怀。聪明的张艺谋看穿了他的心思,对他说:「投资方有钱,你尽管开口要多少。」
于是,葛优大胆地要求了70万的片酬,而张艺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葛优心里乐开了花。然而,当合同签好后,张艺谋实在忍不住了,告诉葛优:制片方本来为你准备了300万的片酬,没想到你只敢要70万,白白损失了230万!
葛优后悔得很,想着本来可以得到的230万,只能怪自己胆子不够大。
然而,这部电影给葛优带来的远不止70万。他还获得了一座重量级的戛纳影帝奖杯,成为至今为止内地男演员中唯一的一位。
张艺谋的电影一直以摄影和寓意见长,故事性一直是他的薄弱环节。因此,拥有一部优秀的原著小说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电影【活着】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是张艺谋作品中最高的评分。这部电影的成功得益于余华原著小说,其评分也高达9.1。
相比于电影,原著小说的氛围更加阴郁,讲述了主人公富贵在财富与命运之间的纠葛、友情和宽恕。
葛优扮演的地主少爷富贵因赌博输光了家产,被抓去当壮丁后与家人分离多年。经历了战火洗礼后,一家人终于团聚,然而儿女却相继意外死去,妻子也悲伤而终,只剩下年迈的富贵,他对着一头老牛倾诉着自己的故事。
顺便提一下,这头老牛的名字也叫富贵……
由于小说后半部分的内容过于精彩和悲凉,张艺谋无法也不忍心将其拍摄出来,这导致像我这样看过原著的读者,在看电影时总有一种不够过瘾的感觉,非常遗憾。
张艺谋坦言,小说【活着】最打动他的地方在于它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在命运的巨轮面前所展现的坚韧和顽强。
原著作者余华自述写作【活着】的初衷是:人是能够承受巨大苦难的,就像千钧一发,一根头发能够承受3万斤的重量而不断。绝望是不存在的,人活着只是为了生存本身,而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事物。
在豆瓣上,有位读者这样评论道:对于那些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悲伤难过,仿佛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运气不佳的年轻人,很有必要看看【活着】。这并不是要让你比惨,而是要让你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容易的时候,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许多苦难,你的那点破事根本不值一提!
是的,岁月中总有苦难和坎坷,但人性中也总有乐观和勇气。生命的力量就隐藏在那一抹坚韧中。
余华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都写在了他的小说中。就像那本让我哭笑不得的【许三观卖血记】,那本又荒诞又真实的【兄弟】,以及那本幽默又悲悯的【在细雨中呼喊】等作品。
随后,他又推出了一本新作【文城】,讲述了清末民初乱世中小人物在纷争和家庭破裂中的无奈和自我救赎。
绝望虽然会带来痛苦,但它也能在悲剧中让你感受到温暖,在无尽黑暗中看到星光,这就是余华作品的魅力所在。
欢迎点击下方链接,珍藏余华的经典作品。
【余华作品集】活着 细雨中的呼喊 兄弟 许三观卖血记 文城 全5册
¥
39.5
精选
购买